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营征信: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生力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星焱

  2015年年初,人民银行要求8家民营机构遵照征信业相关法规进行准备,为其正式涉足征信行业打开大门。可以预见,阿里、腾讯、中诚信等民营机构的“转正”,将与央行征信机构优势互补,并成为征信行业的生力军。
  目前,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业态快速发展,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愈加强烈。但是,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业界需求,亟须新生力量加入。首先,央行征信体系的数据采集源于正规金融机构,并不涵盖非正规金融、通信、零售等机构的相关信用数据。其次,央行征信体系基于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信贷交易,不涉及客户之间的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最后,由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他们的信用情况无法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得到反映。而异军突起的民营征信机构,恰好擅长于上述领域的信息捕捉。比如,芝麻信用依托淘宝网、支付宝和阿里云技术,可以为5亿注册账户和约4000万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征信服务(在得到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腾讯的账户覆盖率超过8亿人,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从区别于传统信贷的视角构建新型信用指标;前海征信则可以借助平安系的集团力量,整合客户的银行信贷、网贷、证券交易、保险交易等数据,建立个人综合信用评估。此外,中诚信、卡拉卡等机构也具有独特的征信渠道和模式。因此,在有效的行业规范下,民营征信机构将“各显神通”,有助于我国多层次征信体系的形成。
  在国际上,日本采取行业协会主导的会员制征信模式,欧洲国家与我国当前的情况相似,主要由央行负责征信体系构建。但是,征信体系最发达的美国,则采用市场主导型的征信模式。标准普尔、穆迪等国际一流的信用评级组织大都诞生于此。其行业宗旨是“成为给参与信用交易客户提供消费者信用信息的、客观的第三方机构”。它们以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实行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产权性质皆为民营。放眼观望,就长期而言,世界各国的官办征信机构都有被民办机构逐步替代的趋势。同时,民营征信机构也更有优势、更有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展开跨国并购,形成规模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民营征信体系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可以不用个人授权,即展开信用数据采集与整合。只要能够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和风控管理,不管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都可以直接采集。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公众所担心的焦点问题――“我的隐私”会不会浑然不知地成为“他人财富”。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很多隐私信息的法律边界十分模糊,在信息不对称、谈判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普通居民的相关权益可能会受到侵犯。解决此问题的核心环节在于,构建起与民营征信体系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在美国发达的民营征信体系背后,仅个人征信领域就有17部成熟的法典,这也是民营征信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石。目前,我国“转正”进入备战状态的民营征信机构只有8家,相关法规也只有2部。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唯有法律体系及时地修整和完善,才能有效控制“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无论如何,民营机构正式进入征信体系,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就像P2P、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在诞生之初就显得完美无瑕。不难想象,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内民营征信机构将会逐步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803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