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货币政策回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曼 历志钢 要雪梅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
  此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给央行主管的机关报纸《金融时报》撰文时表示,“在当前情况下,贷币政策适时转向‘稳健’,既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又能够为宏观审慎管理的逆周期调节创造良好条件。”
  这是央行官员早前首次公开建议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
  同一天,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认为,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此之后,央行也多次释放类似的信号。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调控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11月29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暗示,要针对通货膨胀调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12月1日,央行副行长杜金富在上海表示,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等工具加强宏观调控。
  盛松成认为,“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稳定的货币政策转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标志着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时代即将来临,货币投放量也将会向常态回归,抵御金融危机的非常性政策也将结束。
  
  管控信贷规模
  “商业银行贷款扩张的意愿强烈,实现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难度较大。”盛松成在政策建言中认为,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
  今年9月-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连续超预期,分别为5955亿元和5877亿元,使前十个月信贷规模达到6.9万亿元。多方信息显示,截止到11月底,信贷规模已接近7.5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贷款目标。
  与此同时,10月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扩大0.8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期11月、12月CPI将继续维持4%之上。
  盛松成撰文称,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流动性充裕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经济的种种变化,加上外部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冲击,使央行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转向了通货膨胀。
  于是,决策层不得不在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名义下,采取实质性的收紧措施。
  11月23日,人民银行破例召集大区行负责人和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在京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银行克制放贷冲动。
  “这主要是根据目前形势的变化而特意召开的。”一名地方人民银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按照常规,央行仅在年初和秋季召开两次规模性货币政策方面的重要会议。这次座谈会因此显得不同寻常。
  该人士介绍说,这次座谈会的背景是:经过数月时间,各部委终于就目前形势达成共识,央行也于11月初在内部表明货币政策要明确转向,要把控通胀放在第一位,调结构和保增长次第排开。
  接近金融监管高层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相关金融主管部门在高层会议上表态,2010年信贷谨守7.5万亿元,规模至多松动3000亿元,不能超过7.8万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均需按照规模和“3∶3∶2∶2”的放贷节奏,控制贷款规模。目前多家银行开始压缩甚至暂停部分票据业务,给信贷规模腾空间。综合多家受访银行人士信息显示:中行、工行等大型银行一直是规模调控抓手,信贷控制状况较好,目前尚在滚动放贷。而民生银行等中小银行则面临规模、监管指标多方面的约束,部分分行已开始停贷。
  一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部门人士透露,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已经多次给银行“打招呼”,银行内部也下调了最后两个月的信贷投放计划。“我们基本没规模可放了,不过,并没有停贷,只要控制新增规模就可以,不断有客户贷款到期,我们就追加投放。”
  在宏观调控层面,11月,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加大公开市场回笼操作,同时祭出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遏制流动性泛滥。
  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测算,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月之内整体上调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回收了数千亿元资金,这在历史上少有发生。但以往年数据推测,今年12月财政资金集中使用将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1万亿元左右,即使不考虑外汇占款等因素,为达到信贷控制目的,央行仍需回收流动性5000亿元以上。
  显然,在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方面,央行仍有调控空间,加大力度随时可行。但由于银行资金相对充裕,信贷需求依旧旺盛,通过回收流动性来勒住信贷之缰,并非易事。
  盛松成建议中央银行除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工具外,还应该积极研究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进行调节,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权衡明年信贷
  “现在通胀压力已经显现,明年货币政策肯定要调整要收紧,但收紧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中国银行资深人士表示。
  据银行人士透露,央行和银监会已经对银行表示,明年信贷要比今年紧,要银行制定新增规模的时候有所克制,然后等待央行的总体调配。
  各家银行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正在估算相关规模,但是“具体多少要看人民银行的态度,关键是看供给方面有多大空间,应该是比今年低”。
  目前,市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考虑到实际经济的需求,明年信贷规模会在6万亿到7万亿元之间。多家银行的受访人士都持此观点。
  银行内部测算信贷规模主要从两条路入手:第一是估算明年GDP可能增速,然后根据惯例估测货币供应需求、M2增速、信贷增量。第二是测算银行在完全满足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等监管条件后,可放贷规模是多少,由此推断明年的放贷规模、吸存压力,并确定行内考核方向。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现在M2增速达到20%,是太高了。如果GDP是8%到9%,M2增速在16%-17%是合适的,再稍微紧一些,增速在13%-14%之间也可以。而经过再融资的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没有太多忧虑,但普遍吸存压力较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M2增速会降低,但信贷规模不会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
  一位央行官员分析认为,考虑到今年新增贷款基数较高,即便2011年信贷规模与2010年持平,增幅也下降了3个-4个百分点。
  他暗示,信贷规模肯定会受到限制,但要平衡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信贷规模不会低于今年。
  处于业务一线的大型银行信贷人士也感到,目前的贷款需求与年初相比差不多,明年初将再现大规模融资。受访的地方企业和政府人士也表示,各方面资金需求量都很大,并没有下降趋势。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明年信贷增量不会大幅度下降,因为整个经济运行中,GDP在不断扩大、物价在不断走高,如果大幅度减少,会导致信贷短缺。而一旦市场追逐信贷,就会造成利率提高,可能致使经济发展得不到所需要的最起码的资金。
  针对信贷压缩可能引发的资金短缺问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收紧信贷的同时,适当增加直接融资规模。以此来保证在建项目继续进行,避免成为“烂尾工程”。
  他表示,这还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可减轻货币供应量上升的压力;二、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扩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资产泡沫化的趋势。
  尽管信贷政策收紧已成为监管层的政策取向,但能否达成,尚存疑问。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还不成熟,信贷政策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这使得人们将宏观货币政策的变化聚焦于信贷规模。”一名监管人士认为,“目前是靠银监会的微观监管手段来遏制信贷冲动,但这一举措未来会逐渐淡出。”

  对此,一名银行信贷业务主管评论称,过去数次总量调控和行业调控,都显示出计划经济调控模式的控制能力较弱。他预期,明年信贷即使规模定得低,可能实际的整体供应还是比较高。
  
  博弈稳健政策
  在不少央行人士看来,中国作为危机时期“出拳最快最重”、复苏最快的国家,应该更早启动退出政策,而不应该过多受制于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其他复苏较快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从去年已经启动加息措施,中国本应最迟在年中启动退出政策。11月的连续动作已显迟缓,接下来还需要一系列回收流动性的措施。
  但货币政策出拳换调并不顺畅。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的形势变幻莫测,使高层人士担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因此将刚刚萌发的退出政策搁置。而现在通胀加剧、经济企稳之时再度提出,依旧面临多方博弈。在利率、汇率改革以及货币政策是否收紧等方面都有争议。
  例如,商务部一直力促外贸复苏,多次希望延缓人民币升值,而货币紧缩和加息会增加升值预期。在此轮调整之际,商务部再度表示,人民币升值要考虑中国经济的实际承受力,升值过快会对外贸企业造成较大影响。这给货币政策调整带来阻力。
  但是,央行调查统计司11月对中国12个省市的2181家外向型中小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外向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良好,八成企业能够接受当前汇率变动,而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和招工难,汇率变动的影响排在第三位。
  盛松成认为,人民币汇率小幅稳步升值有利于抑制石油、金属、粮食等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同时,对抑制国内物价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进口商品价格本身。所以在当前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小幅稳步升值,利远大于弊。这一调查结果,有助于扫清汇率升值的顾虑。
  在利率方面,汹涌的热钱成为加息的主要顾虑之一。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软且采用量化宽松等政策刺激经济,大量资金涌入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央行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5190.47亿元,创近30个月之最。如果中国启动加息等调控工具,会加剧热钱流入的趋势。目前为了应对输入型通胀,央行主要采用加强外汇业务管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进而缓解压力。
  但如果中国不收紧货币政策,那么通胀压力带来的升值预期也会加大热钱流入。
  对此,一名地方外管局人士表示,热钱进入中国,不仅仅是为了利差,更多的是资产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根据央行调查,在中国一线城市,一些国际公司动辄整栋购买房地产,就是明证。
  有鉴于此,加息已基本成为共识。
  甚至有央行官员认为,当前的宏观形势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良机。由于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的收益率已经放开,公众对高于法定存款利率的金融产品认可度也在提高。当前应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这既有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多名人民银行人士表示,回收流动性、抑制通胀,已无异议。目前存在争议的是,是否应放宽通胀容忍度,将CPI增幅从4%放宽至5%,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控制住货币,保持币值稳定。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盛松成建议,2011年中国经济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二者互相补充,才能同时实现‘防通胀、调结构、稳增长’。”
  盛松成分析,未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前两年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两年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保增长,同时才是调结构惠民生;而未来的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调结构惠民生,同时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在实施力度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上,财政政策也应该和过去有所不同。
  有关中国宏观货币政策取向的悬疑,将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揭晓。
  在鲁政委看来,对于2011年形势的最大不确定性,是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美元的走势。只要美元保持弱势,中国的政策选择就不存在很大风险;但是美元出现强劲反弹并进入升值加息通道的可能性似乎还很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2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