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发挥审计组长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职能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鸿兰

  [摘要] 审计组长作为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在内部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内审目前现状,审计组长没有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笔者从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发挥审计组长在内部审计中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 审计组长发挥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企业组织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项目是审计的基础和核心,审计组是审计部门为完成特定审计任务而组成的临时组织,审计项目是否能完成,完成的好坏,审计组长作为审计小组的负责人,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审计组长在内审项目不同阶段中的职能作用
  (一)审计计划阶段
  对计划安排的内部审计项目,审计组长应确定小组成员,组织开展审前调查,组织编制并实施批准的审计方案,并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确定审计组人员岗位分工。
  (二)现场审计阶段
  审计组长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应检查和督促审计工作进程,审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工作底稿进行讨论和交流。现场结束前,审计组长应主持召开审计组内部会议,归纳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防止出现重大遗漏,为编制审计报告初稿做好准备,检查、督促审计组廉政工作纪律的执行。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组长应根据审计底稿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底稿的反馈意见,组织进行后续调查,组织撰写审计报告,起草审计建议及审计决定。审计组长还要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参加审计文书审定工作,负责建立和移交审计档案。
  (四)项目追踪和成果利用阶段
  在社会审计中,出具了审计报告就意味着审计结束。而内部审计则不同,审计报告出具后,还要对审计项目进行追踪和整改。审计组长应牵头对所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续审计和成果利用。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只有审计意见得以落实,审计监督服务的职能才能发挥,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见,内部审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审计组长。审计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审计组长有直接关系。
  
  二、目前一体化体制下,审计组长的职能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石化销售企业在省市一体化体制改革前,各市公司设审计科,归当地公司直接管理,市级公司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市公司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企业管理漏洞,为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这种体制下,审计人员分散,全省在发挥内部审计整体功能上欠缺。审计一体化后,各市公司审计人员的工作安排归省公司直接管理,审计项目由省公司直接安排,这样整合了审计资源,有利于发挥审计的整体功能。省公司项目负责人撰写审计工作方案,然后下发给各市公司审计特派员,审计分组一般分为三至四个组,省直接任命审计组长,项目审计权完全由省公司项目负责人执行,规定好固定的表格和工作底稿模板,审计过程中发现表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一般也不允许变动。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了摆设,只能按照项目负责人的意志“照葫芦画瓢”,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任务式完成审计项目,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果。
  在现行体制运作下,审计组长在审计项目上担当的职权不明,权责不对等。组长在行政上隶属部门负责人,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组长在审计项目上的职权,审计项目实际上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组长则有名无实,有责无权。组长审核过的审计底稿,不能首先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要先报到项目负责人那里接受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才能撤离审计现场。由于项目负责人并不在审计现场,审计组长与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熟悉程度不同,在审计项目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和分歧,对审计项目的实施产生负面效果。体现为审计范围广度不够,审计内容没有深度,审计重点难以突出,影响了审计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内审人员的形象。
  组长不仅职权不明确,而且对审计项目到底应承担多大的审计风险责任也难以确定。这是因为审计组作为审计部门派出的工作机构,组长在审计组中的职能也无法正常发挥,导致项目的审计风险责任范围无法确定。组长由于对自己应履行的责任不明确,对审计证据的取舍、审计底稿复核一般不发表而且也难以发表意见,所以通常由项目负责人决定。最后上报审计部门的审计底稿、小组审计报告是经过项目负责人审定后的标准统一的审计“产成品”。因此,对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在反映披露上不够全面,影响了审计力度。
  
  三、如何发挥审计组长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职能作用
  针对目前内部审计一体化体制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摆正审计组长的位置,从以下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审计组长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职能作用。
  (一)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建立审计组长奖惩考核制度,更好发挥审计组长的职能作用
  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就是在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内审职业道德规范,保证审计组按照《审计业务流程》的规定及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负责,对派出的审计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项目业务质量由组长负总责,明确组长在审计组中的权限,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审计组长职责,明确组长在审计项目中履行责任的程度。规定审计组长任职资格,对审计组长给予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实行组长岗位津贴,实现审计组长权、责、利三者相统一。建立审计组长奖惩考核制度,每年年终组织对审计组长项目质量检查和综合考评,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针对目前省市一体化的审计体制,内审部门应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由省公司牵头,选择符合任职资格的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组长,由审计组长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与熟悉程度,决定是否开展审前调查,然后审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现场审计过程中,应根据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适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成员执行审计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奖惩意见和建议。若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质量、审计纪律执行情况及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失职、渎职等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由内审部门对审计组长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应大力支持审计组长的工作,并赋予审计组长一定的权限
  一是审计小组内部的用人权。审计组长在考虑知识结构、项目审计工作的胜任情况下,应有选择审计组成员的权力,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在部门人员统筹调配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审计组长的选择。
  二是分工权。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长根据审计组成员的组成情况,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具体安排好全体审计组成员应承担的具体事项,审计部门领导与审计组成员应尊重审计组长的分工。
  三是检查、复核权。审计组长除对审计组工作全面负责外,还应有检查、复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权力,对审计工作底稿上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追加和补充的,应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正,审计人员应尊重审计组长的复核意见。通过检查和复核,审计组长检查监督工作质量和审计任务完成情况,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达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分级复核制度,除审计组长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外,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在审计报告形成前期,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所有复核结果都作为审计组长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
  四是对组员的考核权。由审计组长按照组员的工作业绩表现及考勤情况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应与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作为审计组长要不断自我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审计组长
  审计组长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及方法直接关系到审计组的工作质量,审计组长作为具体审计项目执行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能力之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
  审计组长要不断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德才兼备的审计组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公正、廉洁、诚实、守信的基本素质和能查、能说、能写、能协调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增强工作能力。只有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发挥审计组长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
  [2]《合肥审计组长办法》
  [3]《审计机关组长负责制的实践和反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0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