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州区:建设工贸发达、宜居创业的现代中心城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威华 冯炳生

  信州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地扼赣、浙、闽、皖四省之要冲,为地级上饶市主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两乡、两镇、五街道,占地339平方公里,人口38万。信州区自东汉建安年间设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豫章门户、信美之郡”的美誉,是世界第一部《茶经》的作者――唐代“茶圣”陆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久居之地,是黄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圭峰等五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转站,是全国十三座空气、水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是一座人文、山水与生态完美合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新兴城市。
  
  近年来,信州区在江西省委、省政府,上饶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把信州建设成为工贸一体的现代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势头。
  记者:首先能否请张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十五”期间信州区的发展变化?
  张鸿星:可以。“十五”期间的五年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区主动适应撤市设区新体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五年,是信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最显著的五年。下面,我用几组数据来讲一讲信州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变化。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1.8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比由2000年的10.78∶40.21∶49.01调整到2005年的7.24∶46.93∶45.83,工贸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中,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68亿元,比2000净增10.9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7亿元, 为2000年的2.3倍;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为2000年的2.4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2005年,实际引进区外资金17.71元,为2000年的11.2倍;利用境外资金2330万美元,为2000年的5倍;实现出口创汇4481万美元,为2000年的16倍,连续3年获得“江西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殊荣。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十五”期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为“十五”计划的4倍。积极参与上饶经济开发区、市中心区、上饶新火车站等市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了滨江西路和双塔公园景观改造、信州会议中心和宝泽楼市场重大消防隐患整改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发现代城、带湖花城、大红鹰・香溢云天等商品房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完成里弄小巷改造320余条,建设农村公路200多公里,小城镇总面积由12.3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5%。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8亿元,比2000年净增13.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629元和4187元,比2000年分别净增3732元和143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8亿元。
  记者:“十五”期间,信州区无论城市环境还是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您认为是靠什么赢得的?
  张鸿星:回顾信州区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的东西其实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条,是找准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这就是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不等不靠,齐心合力,立足于信州区实际,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把信州建设成为工贸一体的现代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踏实苦干的精神,赢得了信州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记者:“十五”期间,信州区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很好地为“十一五”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那么,面对“十一五”您认为信州区有哪些有利因素?
  张鸿星:从发展机遇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资本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沿海地区产业逐步向内地转移,为我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提供了条件。国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尤其是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带来机遇。同时,商务部提出通过贸易和投资途径,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约1万家境外和东部企业到中部地区开展投资、采购和经营协作,为东部产业升级腾出新空间,同时发挥中部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速资源就地转化。另外,上饶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四个重点发展城市之一,以及今年6月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均有利于我区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步伐。
  从自身条件看:一是发展平台得到拓展。市里加大了对我区的支持力度。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已划归我区管理,并明确我区为新火车站片区和三江片区建设管理的实施主体,朝阳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示范区已启动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困扰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产业优势逐步显现。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区初步培育了一批工业主导产业,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繁荣发展,为我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三是区位条件进一步优化。随着新火车站的建成、浙赣电气化铁路的开通,我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将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记者:能不能请张区长为我们描绘一下信州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张鸿星:今后五年,是壮大区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我区的发展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 抓住“一个重点”, 建设“四大平台”,构建“四个中心”,实现“五个提升”。即: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抓住服务中心城市、壮大区域经济这个重点,建设新火车站片区、三江片区、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和朝阳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示范区四个平台,构建配套完善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充满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独具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环境一流的宜居创业中心,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中心城区功能、人民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党的执政能力。我区的奋斗目标是:确保实现“四个翻番”,迈上“四个新台阶”。即: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04.19亿元,年均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0美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5.35亿元,力争6亿元,年均递增17%,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达到3.79亿元,年均递增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51.46亿元,年均递增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迈上100亿元新台阶,达到132.75亿元,年均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60亿元新台阶,达到63.39亿元,年均递增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10000元新台阶,达到13035元,年均递增8.6%;农民人均纯收入迈上6000元新台阶,达到6011元,年均递增7.5%。
  记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信州区将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
  张鸿星:结合我区实际,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建设配套完善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工业是富民强区之本,没有坚实的二产,就难以维持繁荣的三产,就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更难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继续实施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核心战略,突出加工制造,加快产业集聚。在做优做强三江工业基地,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促使现有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快推进朝阳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示范区建设,使之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光学电子、食品加工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效应。到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力争达到80户,形成一批纳税过500万元、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

  二是做强优势产业,建设充满活力的商贸物流中心。第三产业是我区的优势产业。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城市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繁荣城市经济。着力构建商贸物流经营新格局,以商贸圈、市场群、特色街为支撑,把我区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中心,启动建设新火车站片区商贸中心。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以抗建路步行街为轴心,以赣东北大道、中山路、胜利路等为轴线的“商贸商务圈”。整合现有商贸资源,建设抗建路步行街、胜利路家居装饰街、中山西路电子数码及办公用品街等商业“特色街”。推进城乡市场建设,构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市场群”。扶持壮大宝泽楼、江南商贸城、白鸥园等市场,新建、扩建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商贸批发交易市场和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超市。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建设环境一流的宜居创业中心。信州区是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心城区,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打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生态文明城区,既是信州区城市工作的份内之事,更是信州区谋求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十一五”期间,一方面,将按照“强市活区、市区联动、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新火车站片区、三江片区和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逐步把新火车站片区建成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新区,把三江片区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创业新区,把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文化生态休闲景区。推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发一批质量可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精品住宅小区。另一方面,进一步抓好城市管理,抓好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作,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
  四是培育新兴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我区地处黄山、三清山、武夷山、龙虎山、圭峰等五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交通便利,有沪瑞高速公路,浙赣、横南两条铁路干线,以及五个1~3小时内可到达的机场――武夷山、衢州、景德镇、南昌和杭州萧山机场。市区拥有一批星级酒店和国际、国内旅行社,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接待城市和集散中心。我们将抓住这些旅游资源,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培育城市商务休闲旅游新产业,加快建设星级宾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发展文化娱乐、健身服务、休闲餐饮等服务业,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城市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五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经济外向度。没有大开放,就难有大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我们将抓住“长珠闽”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东西互动”产业大调整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符合信州经济特点的大项目、工业项目和商贸项目,力争今后五年实际利用区外资金达到80亿元。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大力扶持现有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出口供货份额,力争今后五年进出口总额超过两亿美元。
  六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做大做强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林果等主导产业。主攻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扶持发展上饶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赣东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重点抓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民饮水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眼增强农民就业、致富、创业能力,围绕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豫章门户、信美之郡”,信州自古繁华昌盛,人文荟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阔步行进在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信州区,正焕发着新的勃勃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倾力打造“工贸发达、宜居创业的现代中心城区”的新信州,必将在信江河畔、江西东部快速地崛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2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