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凯雷:温柔“杀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恩泽

  作为基金巨头,凯雷近几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甚为精彩,这个温柔“杀手”的运作手腕,颇值得中国企业玩味。
  
  2011年7月11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美国私募基金凯雷所持的中国太保(601601)股份正式解禁。半年前,凯雷曾两次抛售中国太保股份,当时承诺余下股份在半年内不会出售。如今禁售期已到,凯雷何时抛售余下的6.92亿股份变现又成悬念。6年前,凯雷投资中国太保,投资成本是7.37亿美元,如今账面利润为47.6亿美元,利润率达6倍多。
  
  目光长远 盯紧中国
  
  凯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投资机构,因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等国家首脑先后在公司任职,凯雷公司被称为国际投资界的“总统俱乐部”。成立24年来,凯雷通过旗下76只基金参与超过1015项投资案,进行了647亿美元股权投资,创造了超过30%的平均年投资收益,被称为“全球最吸引人的赚钱机器”。
  这次,它盯上了中国市场。
  凯雷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作出投资判断。“中国现在是凯雷最重要的投资地区,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占全球投资的比例将继续增加,而且投资规模不设上限。”凯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投资主管祖文萃表示。凯雷投资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也表示,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凯雷在中国“不会赚一票就走人”,而是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
  
  小步快走 谨慎行事
  
  虽然凯雷对中国市场满怀信心,但它在具体行动上还是谨慎行事,表现为“小步快走”。凯雷最出名的不是小额投资,但这正是该集团在中国的运作方式。这家美国投资巨鳄旗下有一只亚洲创业投资基金,负责寻找可投资的新兴企业,而中国在其战略中占据着突出地位,约占其投资总额的一半。
  2006年11月下旬,凯雷向分时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投资了2000万美元。双方没有公布交易的其他细节。分时广告传媒是一家专门从事户外媒体广告的中国公司。尽管以凯雷的标准衡量,这项投资规模很小,但祖文萃表示,“我们的步伐与机遇是一致的,你会发现,我们的步伐正在显著加快。”
  凯雷2006年在华的承诺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实际投资已远超过这个数字。截至2011年5月,凯雷集团已经向中国大约50家公司投资了30亿美元,投资项目包括:户外电视广告公司分众传媒、在线旅游网携程旅行网、网络游戏公司润星、私人贷款担保公司中科智和木地板生产商上海安信地板等。
  尽管祖文萃坚称凯雷“不挑行业”,但从过往记录来看,该基金的投资大多是在传媒和科技领域。在所有候选项目中,凯雷决定投资的不足1%,遴选极为严格,手续也特别繁杂,从基金驻中国的办事机构到美国总部,层层把关,审查非常精细。因此,这么多年来,凯雷在华投资还没有失过手。
  
  定位龙头 注重成长
  
  凯雷投资中国坚持5个原则:一是审慎且严格的投资哲学,凯雷只会投资团队管理严格、债务相对较少的公司;二是选择行业,准备投资某公司,凯雷本身一定对这个公司所在行业有精深的知识,能够和管理团队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三是不完全审计,凯雷不完全相信会计和审计的真实性,一般避免完全的审计过程;四是做价值增值型投资者,凯雷在投资过程中会用管理、技术来提升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做短期投资者;五是严格投资边界,凯雷会明确设立投资的边界,一旦对行业掌控不了、对管理团队不能信任、对潜在风险无法把握,将拒绝投资。
  凯雷基于自己的投资定位,在中国十分看重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屡有投资大手笔。
  凯雷的投资动向表明,它并不是在寻找那些有重组机会的公司,而是对资产质量好的公司进行收购。而且,凯雷投资某一行业,即表明对此行业成长空间的关注和认可,甚至被公认为是这一行业投资的“风向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凯雷对中国本土投资对象的选择,不仅仅包括出口导向型公司,更包括在中国有着良好市场地位的公司。被其看好并投资的企业,必定是行业的领导者或具备成为领导者的潜质。
  早在2000年,凯雷就向总部位于上海的网络旅游公司携程旅行网注入8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该公司当年实现收入20万美元。2003年,作为互联网寒冬之后的第一只中国概念股,携程旅行网登陆纳斯达克,其发行价为18美元,募集了大约7600万美元的资金。携程旅行网上市后,凯雷逐步退出,持股比例从25%左右降至不足5%。由此,凯雷获得超过14倍的高额回报。凯雷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称,中国市场已然为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戏剧性的成功投资案例”。
  与其他风险投资机构相比,凯雷一方面财大气粗,一方面内部讨论决策流程比较迅速,而且更看重长远战略而不是短期套现,更关心被投企业能否成为第一名。
  凯雷董事总经理祖文萃表示,“凯雷中国战略核心只有两个:一是创业项目,二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项目。凯雷不可能投资小公司,我们一定要投资行业里的老大。”
  凯雷投资中国的“斩首行动”一方面让它赚个盆满钵盈,另一方面也让中国人对其侧目而视,像防贼似地提防它。
  
  东西通吃 兼收并蓄
  
  凯雷在中国的投资可谓东西通吃,只要符合它的投资需要,只要有利可图,不受地缘的限制。
  东部沿海的上海市,是凯雷的首选目标,当仁不让。2006年5月,凯雷相中上海的安信地板,首期注资2750万美元,2007年10月追加250万美元。凯雷注资后,安信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国际战略投资的地板品牌,并进入了资本运作的新阶段。创立于1994年的上海安信企业集团是国内一流的地板企业,2010年11月8日,安信斥资1亿投资巨额广告,启动全新品牌战略,一举夺得2011年央视地板行业“标王”桂冠。
  而在此之前,凯雷已将目光锁定西部成长性企业。
  2006年4月初,凯雷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决定,共同向云天化控股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增资9500万美元。其中,凯雷投资为6500万美元,云天化增资3000万美元。这是凯雷第一次将目光瞄准了西部企业。
  凯雷是从2005年12月开始与正在海外定向募集资金的CPIC开始商谈投资事宜的,国际玻纤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是其投资CPIC的初衷。
  根据云天化的相关公告,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CPIC的投资总额为31748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7100万美元。股权方面,云天化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7.64%;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则被凯雷取代,其持股比例为26%。由此,CPIC成为了凯雷相中的首家西部企业。
  在获得近亿美元的“供血”后,CPIC将对其位于大渡口、长寿的生产基地的产能进行大规模扩充。根据规划,未来5年,CPIC将建成一个年产10万吨细纱的生产基地,并新建两条5万吨粗纱生产线。
  凯雷集团董事长郭士纳明确表示了该集团在中国目标对象的转向,他说:“对于直接投资基金而言,最大的机会在于中小型的国有企业。凯雷集团不能购买那些巨型国有企业,中国政府也不允许对这些企业进行收购。也许更多的机会在于省属的国有企业。”西部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云集之地,因此,凯雷在中国西部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咬准目标 百折不挠
  
  凯雷在中国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并购徐工就是凯雷的心头痛。
  2003年春,徐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徐工整体改制工作,向海内外发布项目推介,国内外三十余家企业和基金机构,于2003年秋向徐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徐工集团提交了《项目建议书》,其中既有德隆集团和三一重工等十余家民营企业,也有卡特彼勒、美国凯雷等十余家外国公司、机构。在由徐州市政府组织的首轮筛选后,至2004年6月和10月,徐工并购先后完成两轮正式竞标,凯雷最终从7家竞标公司中胜出。
  2005年10月,凯雷和徐工正式签署协议,凯雷拟斥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公司85%的股权。徐州市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并购材料,静等批复。
  至此,一场关系徐工集团命运的并购应当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如听凭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甚至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
  由于徐工集团这个庞然大物过于招人眼目,加之在招标程序中落榜的本土企业愤愤不平,趁机起哄,李德水的“盛世危言”旋即引起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徐工集团。一时间,质疑声浪四起。
  凯雷收购徐工最终流产,但其铁了心地要并购徐工的种种努力,让人着实感到其百折不挠的意志。
  凯雷并购中国太保同样受阻,被质疑为“超低价收购”。在经历一年的艰难谈判中,围绕凯雷的股权份额、凯雷的合作伙伴、中国太保上市愿景,双方拉锯,尽管凯雷是一个迟到者,但凯雷瞧准对中国太保的投资前景,苦苦追求,终成眷属。
  2005年圣诞节前,凯雷宣布以4.1亿美元投资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人寿,获得后者25%的股权。
  如今凯雷在赚得盆满钵盈之后,即将全身而退,在悄无声息中卷走数十亿美元红利。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0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