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商业进取精神 :承载与反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势如破竹,全球商业秩序和竞争格局亦因“你”而改变,但是,突飞猛进的海外扩张步伐也引发了全球的担忧和反应,各国祭出了保护主义的大旗。毫无疑问,中国企业海外进取的可持续性之路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不久前,中国北大荒集团购买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土地资源,正准备大兴水利,却引发了当地环保组织和宪法专家的恐慌和愤怒,阿根廷政府为此紧急出台了限制外国人购买和拥有阿根廷土地的法律。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海外进取的过程中承载了部分“国家意志”,事实上西方企业海外扩张的历史脉络中也一直贯穿了这样一个严肃的主旨。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这种资源获取型的路径本身无可指责。但是,这种商业的行为无助于破解中国企业价廉质次的负面形象,并且亦为商业进取之路带来了阻力。如果无法被当地的政府和消费者认知或接受的话,那么,中国企业距离受尊重的世界级水平之路依然还很遥远;如果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企业全球化影响力,那么经济大国的形象与魅力就不具有持续的影响力。
  西方媒体认为,目前这些将会改变全球商业秩序的中国企业依靠的仅仅是政府支持和企业规模,而并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列出的在非资源类的企业中最有可能挑战老牌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新星中,只有海尔冰箱等少数企业榜上有名。事实上,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海尔冰箱不断进行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颠覆性创新,并坚持以自主品牌打造全球形象。这一特质成了构筑海尔冰箱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所缺失的。
  众所周知,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列车的中国企业习惯了总量增长的惯性,粗放式的商业模式是简单有效的方式。中国新兴行业依靠简单的Copy-TO-China模式便能成为市场中的新贵,而传统行业仅需依赖资源的垄断便能在国内所向披靡,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依靠外部增速推动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亦固化了企业的惰性思维。这无疑无助于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命题。
  在全球通胀的语境下,中国企业希望依靠挤压人力资源等要素价格,凭借成本优势来冲击全球市场的模式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寻求创新和有质感的商业模式愈发珍贵。实际上,从巨无霸的央企到袖珍型的中小企业,无一不在强化创新的思维。但是,知易行难。
  目前全球化的模式仍是构筑在西方价值之上,这也注定了中国商业的进取之路必定是削足适履的艰难过程,经验的累积必不可少,因此,这个筚路蓝缕的过程必须躬身体验。印度塔塔商业策略值得借鉴,“不能用占领军的心态去进行海外并购”,因此,“融合”的敬畏心态更加有助于中国企业树立全球化的成熟正面形象。
  此外,九九归一,走向国际的最终目的追求的仍是反哺本土,这点毋庸置疑。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浓重的“衣锦还乡” 传统,商以载“道”,走出去的企业承载更多“引进来”的重任,筛选和培育出优秀的商业基因,推动中国商业的持续创新和进步,创造和提升中国社会福祉,提升国内消费者最终的认同感。
  我们需要的是影响全球生活和福祉的商业进取精神,一种有质感的全球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量化和规模优势暂时取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0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