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娟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开展标准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上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企业 标准成本管理 策略
  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是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体现出了诸多不足,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必须加以改进。
  一、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企业标准成本指企业开展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预算开支,它代表的是企业在成本上的期望。标准成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阐述,第一,以单位产品来衡量的标准成本,由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材料、人工等资源数量乘以标准单价得出。第二,以实际产量来衡量的标准成本,由实际产量与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相乘得出。标准成本代表了企业的一种正常生产和经营状态,即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够实现的成本标准。
  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层层落实成本责任,标准成本管理涉及到成本中心的划定,最小的成本中心可以具体到工站和生产线,对这些成本中心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能够明确各个责任主体;二是有利于实施企业成本控制,提高效率。由于在层层落实成本责任的过程中,企业提供了成本标准体系,而且建立了相应的反馈机制,所以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差异,及时加以控制,使得企业成本管理从事后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整体效率。
  二、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管理片面追求有利差异,未能从全局出发考虑整体利益
  从我国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上的问题来看,片面追求有利差异的情况较为常见。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目标,本来是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确定标准成本,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差异,从而控制成本。这种方法从思路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实际执行上,不少企业为了直达目的,把关注点都放在了追求有利差异上面,没有对不利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因而也无法找到成本控制点,使得成本信息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导致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无法实现。企业按照层级来对成本责任进行划分和控制,造成管理人员只站在所在部门的角度来考虑成本指标控制任务的完成,强调的是局部的不利差异的消除,没有对企业的整体利益进行更多考虑。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的采购部门可能选择采购低价原材料,结果为后来的产品生产加工带来困难,造成废品、次品率提高。
  (二)信息提供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本无法完全归责信息,标准成本所提供的成本考核指标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无法细化到每个工序层面,所以在工序层面的成本控制,事实上无法落实。标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控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对于责任主体无法准确界定,即使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发现了超成本的情况,也无法落实相关人员进行改进,因此难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二是缺乏生产作业标准,标准成本管理所提供的信息限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信息,但是没有提出有助于一线生产人员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路径信息,给生产成本的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标准成本的信息虽然提出了目标,但是却没有提出有效的达成目标的路径。三是标准成本信息不能界定作业的甄选问题,对作业的有效性缺乏相应的界定,因此无法去除无效或者无效率的作业。从表面上看,作业的成本确实降低了,实际上如果存在大量无效作业,根本达不到在整体上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成本确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标准成本管理上,由于不少企业采取历史数据分析或先进企业标准来确定成本,因此造成了在本企业中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例如,企业根据其多年的生产经验,基于历史成本可以为当前成本确定提供依据的认识,在通过对以往历史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在的成本控制标准。这一成本的确定方法带有先天的缺陷,首先表现在生产方法和工具的革新上,一些企业的生产线在不断的革新,新的工艺和方法使生产效率得以大量提高,生产成本的变化也比较大,以以往成本来作为现在成本的核算依据具有局限性,即使所采用的历史数据时间较新较近,作为标准在企业中推广应用,也难以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其次,所选取的历史数据可能并不是在企业所期望的理想状态产生的,其数据的代表性不强,对于标准成本的制定并不具备实际意义,过去的标准未必就是最佳的。最后,未能与市场竞争接轨,企业时刻需要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与市场对接,才能从中发现和比较出竞争优势或劣势,历史数据反映的是历史成本,往往和现实情况相距甚远。另外,借鉴先进企业的成本来作为本企业的标准成本,对于市场竞争来说具有明显优点,可以让企业树立较高目标,控制好成本。但是问题在于,先进企业本身就代表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能力,其成本体现的是综合实力,普通企业依据这一标准来作为自身的要求,往往很难达到目的,因此也是不切实际的。
  三、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科学建立企业标准成本
  企业标准成本的建立是标准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标准成本的建立,可以从建立作业标准成本入手来进行科学构建。以作业标准成本为单位来构建企业的标准成本体系,可以通过对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的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对非增值作业的消除,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以作业来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可以利用产品与作业、作业与价值的关系,正确分析企业成本发生的原因,从而改善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作业标准成本的建立和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管理工具,它改变了过去成本管理不能与企业盈利和客户价值充分结合的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组合、流水线改造等重要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作业标准成本由标准资源消耗数量与标准资源价格的乘积得出,在计算产品标准成本的时候,以产品耗费的标准作业数量与作业标准成本的乘积得出。由于作业标准成本强调的是增值作业成本的消耗对于企业才是有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应该成为消除的对象,所以,对于材料、产品的存储等非增值作业,其行为本身是无意义的,因此不再对其制定标准成本。作业标准成本建立分为三个步骤完成:第一,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分类,找出成本动因;第二,划分作业及作业中心,并分别计算出成本,对于所占比重较大的作业,要确定为重点作业,并进行优化,主要是对保留并改善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计算出增值作业需要耗费的资源数量和价格标准;第三,计算出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标准。
  (二)构建有效的企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有三,第一,作业及成本动因的确认必须准确有效。作业是成本管理的最小单位,划分得越细,则成本的掌控就越精密和准确。对作业中心进行划分以后,要注意作业的复杂性,对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界定各种作业的成本及其动因,并建立成本库。第二,确定标准作业成本库,由作业标准成本的构成可知,作业成本取决于资源的消耗以及资源的单价,对于作业资源的消耗,可以采取技术、管理上的措施来不断减少其资源耗费,对于资源价格的控制,最好由资源供应部门掌握,可以结合企业统一规定价格、动态考核等办法进行控制。第三,成本差异分析和改进,企业在确定产品标准成本的基础之上,就能够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在确认两者差异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通过作业分析找出其成因。在寻找差异的方法上,作业标准成本与传统方法大体一致,就是先找出作业所消耗的人工及材料差异,但是在关注点在,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更为注重对作业细节的把握,通过细节把控来找出影响作业成本的真正动因。第四,对于产品直接和间接费用差异的分析,财务部门通过编制分析报告,简单明了的反映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中直接和间接费用的差异,并向企业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反馈,以发挥减少无效作业、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为提高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必须在科学建立企业标准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构建有效的企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莉.试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24):89.
  [2]王丽华.试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J].经营者,2015,(6):22-24.
  [3]江玮.试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79.
  [4]吴志伟.标准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2):72-74.
  (作者单位: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32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