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打造精品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占国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做法,从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感想和基本思路。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产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以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为载体。因为市场需求是“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市场需求何以谈质量。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是它的课程设置体系应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为一个专业的主要构成是其课程设置体系及其所开设的课程。而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设置体系的支撑是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所以,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和基础,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所以,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涉及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的一系列课程建设规划。
  (一)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来确定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的定位问题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潘懋元2006)。由于一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办学宗旨、学校精神以及人文环境等历史文化积淀不同;已有的师资队伍包括数量、结构和水平等主观条件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沿海与内地)、规模大小、基础设施、隶属关系等客观条件不同;社会(包括家长、学生、中学校、政府部门和世界各国等)对学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认可程度不同;更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及层次的需求不同;以及高等学校扩招形成的大众化教育所带来的生源基本文化素质的巨大差别(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包括智商和情商,因而应实施不同的教育,这也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同时,对人才的报酬,是按照其能力大小、贡献多少和供求关系(体现为就业的难易程度)由市场来决定的,而非完全按照学历由计划来决定,在市场利益分配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的条件下,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定位必须是也有可能是分类定位。大体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型、综合性的大学,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大学和职业技能性的大学三类。各类学校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社会、经济建设对各类和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培养任务。同时,以上三类学校的数量(包括招生的人数)应呈现为“塔形状”,符合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不但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每所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这是一个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础。
  2.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来确定专业建设目标
  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决定着专业的建设目标,而专业建设目标又是人才培养方向的具体体现。①学术研究型、综合性的大学――以培养学术研究顶尖级的精英人才为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应以培养原始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精英化教育是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培养原始创新能力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专业主要按照学科设置,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研究能力;②应用型的专业性大学――以培养各行各种专业的应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应以培养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专业主要按照大行业设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既要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发展后劲;③职业技能性的大学――以培养技术技能具体操作型的人才为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应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专业一般是按照某一职业或某一职业群的需要设置,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体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获得从事某类(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也就是劳务市场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格,不需要再培训就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要求。
  3.以专业建设目标为指南,构建课程设置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水平评估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但对所有的高等院校采用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不符合各类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笔者认为应以各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目标作为评价的前提来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目标决定着课程构建体系和课程教学目标,而课程构建体系和课程教学目标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支撑和基础。所以,以不同的专业建设目标所构建的课程设置体系及其所确定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应设置什么课程和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程;所设的每一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对专业建设目标的支撑作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课程教学的预期结果。
  (1)以培养原始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的专业建设目标
  ①课程设置体系应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课程为辅来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应以掌握系统的基本理论的纯理论课程为主兼及应用性理论并强调理论知识结构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以服务于、依附于理论知识并用来验证理论的实验课程来构建。
  ②课程教学目标应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要求“知其然”更要求“知其所以然”,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为课程教学的预期结果。
  (2)以培养集成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的专业建设目标
  ①课程设置体系应以理论课程为主并注重实践课程来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应以应用性理论为主兼及基本理论并考虑理论的系统性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强调理论的具体应用,并以实验为主、实训为辅,或者实验和实训二者并重来构建。
  以实验为主、实训为辅,或者实验和实训二者并重,是同一专业建设目标下,应用性本科院校和技术性本科院校(由高职高专升本后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②课程教学目标应在强调应用性理论掌握的同时,辅之以实践课程来加深、巩固对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课程教学的预期结果。
  (3)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价值追求的专业建设目标
  ①课程设置体系应以应用性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方式来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应用性理论并服务于实践课程,按照基础理论够用、理论教学内容实用的原则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强调岗位职业技能的掌握并以全面覆盖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融为一体)的实训课程(为主)、实验课程(为辅)来构建。
  ②课程教学目标要强调“知其然”但不要求“知其所以然”,并以掌握专业知识和具体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为课程教学的预期结果。

  (二)以课程教学目标来改革和重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动态建设
  1.以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和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部张尧学司长明确指示,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原则,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必备理论知识”的要求,本着基础理论够用、教学内容实用的宗旨,结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以趣味性案例和问题导入式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一是适应了当前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密型方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让初学者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如会计对象、职能、任务、目标、原则等枯燥的会计理论而对会计学丧失兴趣或产生畏惧心理。
  2.以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内容建设和教材动态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依据。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是以编写出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精品教材为基础。所以,精品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的教材要精心编写和慎重选择。
  在《基础会计学》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中,一是在教材建设的内容方面,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知识结构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并配以大量的趣味性案例,从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作为切入点,直接点明主题的章节名称来构建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二是在教材建设的载体和实现方面,除了给学生提供纸介质载体的教材外,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本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电子介质的动态教材。因为我国教材建设普遍存在着从编写到出版周期过长,教材形式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一本与课程配套的教材出版后内容就落后于现实的情况屡见不鲜,而立即再出新版又不现实,这将会影响精品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电子介质的动态教材应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充分条件。
  (三)以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树立“有教无类,乐学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人才的培养应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不求一律但求创新的个性化培养,允许全面发展的成功的人才培养观和人才衡量观。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组织课后案例讨论的内容,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如何推销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与观点、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能力。
  所谓“乐学致用”是指“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和技能培养的实用教学。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选择有趣的、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案例和模拟实训来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2.“有教无类,乐学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海电机学院生源基本素质的变化及课程教学目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结合《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特点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课程组全体成员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经验交流,基本上形成了以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式灌输教学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加大信息传输量。针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是首开的专业基础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对刚进校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与高中所学课程联系较少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课堂面授课时减少的现状,我们认为课堂讲授还应以灌输式为主,以加大教学的信息量。问题是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精练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应是有用的信息。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授人以“渔”,学会学习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主动参与式讨论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教师拟定小测试范围,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测试题目,分组交叉考试,各小组推出人选上台讲题,学生台下交叉判卷,使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因为出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上台讲解也是一个无形的竞争;同时也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4)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法――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节约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CAI教学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并使学生快乐接受;节约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教学作用。
  (5)实物参观和实际操作法――增强感性认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采用实物的凭证、账簿、报表具体进行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帮助学生加强对会计循环的理解以整体掌握《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
  (四)按照应用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实践――理论――实践” 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帮助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选择“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认知的指导下,经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基础会计学》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我们是通过以配合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专项实训”、以系统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模拟实训”、以满足用人单位会计信息化需求的“会计网络模拟实训”为内容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内容,按照过程控制重于结果的原则,强化日常考核,改一次考试定终身为分模块多次考试确定课程成绩,构建过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为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包括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以综合案例为主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在改革考核内容的基础上,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改期末突击并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不扎实的弊端,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平时作业(习题、专项模拟实训、案例)、单元模块、学期综合三部分进行考核,并分块加总确定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其各自的比例和成绩确定分别为:平时作业成绩=卷面成绩×5%×4次;单元模块成绩=卷面成绩×10%×4次;学期课程结束成绩=卷面成绩×40%。
  上述改革还存在期末考试增加学生负担、课程成绩确定复杂、重视操作技能、缺乏保证的弊端,为此我们准备在上述改革取得经验的适当时机,选择一个试点班级进行考核方式的彻底改革,其具体设想如下:为使学生快乐学习,减轻学生负担,去掉期末考试,仅以4个单元模块的成绩(卷面成绩×25%×4次)来确定课程成绩,同时要求每次成绩必须达到50分,每次模块考试达不到50分的该门课程为不及格,必须重修;另增设模块考试门槛:一是保证学习过程,作业完成率必须达到50%,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资格;二是作为重视操作技能的保证,在模块考试前采用实地考评并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资格。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质量保障最基本的保障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人才引进这个应急措施外,最重要的是立足于自己培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梯队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要重视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师资力量配置。各高等学校要像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础课程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基础课教学的锻炼。
  1.名师领衔,团队合作
  组成3~5人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课程建设小组,集名师的智慧、积累、经验、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集思广益,发挥团队优势。 即通过课程建设,使这门课程形成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结构合理,能够保持教学高质量的和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
  2.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完善教师进修的管理机制,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组织教师进修;加强教师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培训;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特别是基础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采取必要措施建设好实验教学梯队,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辅助师资的服务意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6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