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力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莉

  摘要:审计全覆盖是经济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完善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审计事业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全覆盖,如何实现全覆盖,决定着国家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绩效水平。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方式路径选择。
  关键词: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2015年12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配套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以下简称《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对于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文件强化了审计监督的特征和能力,明确要求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出要扩大审计覆盖面,也就是说要在一定周期和范围内依法对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公共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同时对问题多、反映较大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加大审计频次。如何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如何实行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
  一、统筹审计项目计划,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的广度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本地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合理安排年度审计计划,分门别类确定审计频次和审计重点,构建编制中期和长期审计项目年度计划。既要充分突出年度审计重点,又要重点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审计全覆盖。
  一是加快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围绕深化财政改革,按照全口径原则,拓展财政审计监督范围,加大实现主要预算部门单位每年必审,其余部门单位轮审。同时,密切关注财政资金存量使用绩效,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同级审的宏观性、整体性、建设性和时效性,充分实现对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将全部重大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按照纳入审计监督的要求和原则,加大对重大政府投资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项目招投标、基建财务、建设程序、土地征用、工程结算、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政府投资是否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预期。
  三是加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结合的审计监督方式,加大实施以分类、轮审、同步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善于从管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三本“大账”中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关注政策落实、公共权力的运行情况、公共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积极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依法行政。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全覆盖,认真实施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关注简政放权、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重点资金保障和管理使用的跟踪审计,进一步确保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在实处,重点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如: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五是加快推进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在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着力点,强化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等民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扎实开展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等专项审计,逐步建立起与法规制度相配套、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审计评价逐步完善的环境资源审计大格局,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深度
  审计全覆盖是审计质量和审计深度的全覆盖,如果片面强调审计全覆盖的数量,就会失去对被审计单位审计监督的意义。在全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审计机关必须创新审计方式,才能提高审计监督覆盖面的深度。一是拓展审计外包模式。在构建审计监督、核查制度及配套审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单位,同时可以利用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节省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力量,扩展审计监督工作的范围,实现审计监督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整合审计资源。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下,审计任务繁重和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涉及被审计单位数量多,审计覆盖面广,审计业务复杂,急切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审计工作整体合力,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构建审计机关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按照数字化审计方式,建立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平台。四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服务器开放数据端口,加快实现上下级审计机构数据共享。逐步构建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将全部审计对象纳入审计监管范围。对不同级次的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定不同的管理层级,实现数据管理的系统化。
  三、增强审计力量,提升审计人员能力
  审计领域范围广,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实践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具体审计业务,又有宏观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科学统筹谋划审计力量势在必行。首先,从利用本级审计机关的资源,向整合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资源转变,加大社会中介服务的购买,实现审计系统“一盘棋”。其次,加强不同专业间的融合,注重审计组人员能力和结构的优势互补,着力打造具备核查问题、分析问题、计算机应用、审计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审计团队。最后,直接增强审计力量,面对审计人手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编制,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指出,建立审计人员分类别的管理制度,审计专业类人员和综合管理类人员职务序列,确保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加大审计力量,能够使审计全覆盖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19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