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金能否咸鱼翻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锐

  导语:基金虽然还存有各种问题,但是其未来的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
  
  让人爱恨交加的基金在今年的表现让基民依旧很怨恨。天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全部60家基金公司旗下652只基金(A/B/C级分开计算;创新型分级基金合并计算)在二季度总体亏损3513.73亿元。而这个数据在今年一季度才884.64亿元。
  
  纠结的基金
  偏股型基金是今年上半年基民心中的痛,许多上半年净值跌幅较大的基金都拥有着高股票仓位,一方面是因为有相关制度或条款要求这些偏股型基金保持一定的股票仓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基金经理看好某类型的板块,提前布局,提高了股票仓位,在股指下行的局面下,亏损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基金亏损并非是最打击基民的事情。因为遭遇单边下滑的市场行情时,泥沙俱下,连巴菲特都难确保能逆势获取不菲的收益,近来就不断有关于巴菲特亏损的消息见诸报端,不管这事是真是假,终究也说明“股神”也无法避免亏损。真正打击基民的是基金产品之外的事,如,与基金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公司却是盈利的,前面的文章已指出,据相关机构推算,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30%左右。而截至8月25日,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18家基金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总额为51.03亿元。在基金产品大幅亏损的局面下,基金公司却显得“旱涝保收”,着实让基民不爽。
  此外,基金投资失误的报道也颇为常见,不禁让基民有些质疑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但是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只会在年初出现的基金经理“跳槽潮”一直延续到了年中,似乎还有持续下去的趋势……
  在种种事端之下,基金能否实现咸鱼翻身,真正为基民带来持久的长期收益?
  
  基金前景仍可期
  基金的理财功能其实是足以信任的,否则基金行业也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迅猛增长。汇添富基金的刘劲文就认为基金除了在股票基本面研究、上市公司实地调研考察上具有散户不可比拟的专业优势之外,在控制人性心理弱点方面同样具有很强的相对优势。而且由于基金动辄以亿计的操作方式与散户的零散资金操作迥然不同,基金的风险意识和投资决策前的全面考虑都会强于散户。
  而上半年偏股型基金的亏损与股票仓位有关,这就决定了一旦股市反转,走出了一波较好行情的时候,也就是这些偏股型基金反转的时机。当然,并非所有的偏股型基金都会反转,因为若基金加仓的股票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相反,在大盘上涨的时候该股票依然表现得萎靡不振,其基金业绩肯定好不了。
  7月股市反转正好就证明了这个观点。7月份上证综指涨幅为9.97%,前期跌幅较惨的地产板、金融板等等都有不错的表现。据好买统计,341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全部实现了正收益,与6月份的情况正好相反。其中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居首,达到11.42%;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分别为9.23%和7.93%;债券型基金平均上涨1.56%。
  同时,针对基金经理频繁跳槽这种现象,各基金公司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如,加强研究员队伍建设,细化基金经理的操作使得基金经理的职能具有可替代性等等,保证一旦基金经理离职,随时都有人能顶替上他的位置。
  展望后市,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经过4-6月份的大幅下跌后,市场对“内忧外患”的悲观预期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由于经济增速已经下滑,政策面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也大为减小,因此,未来市场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不大;但“内忧外患”依然存在,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新经济仍在萌芽,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下半年市场并不具备单边上涨的条件。在经过这一轮上涨后,部分超跌行业的估值已有所修复,市场信心也有所提升,后市更多可能将会是指数在一个较大上下限范围内箱型震荡。
  
  TIPS:
  沉默的“一对多”
  基金“一对多”原本是基金公司“一对一”业务的延伸。但是近期有报道称,由于业务难以拓展,部分基金公司已将专户“一对一”业务划归至年金业务部,成为年金业务部门的一项分支业务。
  “一对多”的未来是否也会这样?目前还难下定论,但是当前绝大多数“一对多”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却是不争的现实。这其中既有市场因素在里面――股市大幅下跌――也有基金公司的原因在里面。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一对多”本是具有私募性质的基金,目前却由公募团队来做,而他们对大类资产投资的能力有限,这是导致一对多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对多”的操盘基金经理大都是从公募基金经理转换而来,因此在操作上面就不免留有以前操盘公募基金时的做法,从而失去了“一对多”的灵活性,导致投资失利。
  失利的可能不止是业绩,还有发行的速度。据统计,“一对多”产品自去年发售起,每月的发行速度在20只左右,但是进入今年后,发行速度明显就放缓了,今年前7个月“一对多”产品仅发行了约60只左右,平均每月还不到去年的一半。
  难道“一对多”真会步“一对一”的后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2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