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三大经济增长驱动在消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煜辉

  近期公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多项指标出现明显减速,很多政策放松的鼓噪再次兴起。笔者看来,经济减速再正常不过,目前中国经济不过是重回2007年周期高点的回落阶段。
   中国经济2007年6月增长动力实际上就已经见了顶,劳动生产率出现减速,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明显拐头,说明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已明显放慢,企业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成本上升的难度加大,利润增长被明显挤压。
   客观来看,过往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正在消失。
   一是劳动力红利。
   超发的货币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近年来急剧涨起来了,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是在下降的,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被迫倒逼着的推动工资涨。这种东西是相对的,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必然趋势性地涨。
   反转过来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着资本品价格更快速度的涨,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二是市场化改革所累积的制度红利被近十年愈来愈强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消磨殆尽。越刺激,私人资本生存得越发艰难。
   三是全球化红利的迅速衰退。本世纪中国承接了世界的工厂获得了巨大的贸易 ,2001年~2007年内,中国GDP中出口份额从20%跃至36%,几乎涨了一倍,同期全球GDP中出口份额也从24%升至31%。换句话说,中国对时机的把握近乎完美。而后危机时代,全球化的主题被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所替代。中国的出口面临着全球的“围剿”。
   中国的加息决策之所以如此艰难,并非宏观决策者不清楚早已是“负利率”的事实。中国经济中最强势的部门意愿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取向。
   中国的地方政府经过过去一年的高歌猛进的投资冲动,早已债台高筑,今年余额很可能迈上10万亿的平台贷款,加息一个点,地方政府每年将为此多付出1000亿人民币的利息。如果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额外的成本负担将接近他们目前的盈利。银行希望拖延更多时间,将储户的利息率压制在低位,这样能为未来可能的坏账潮多准备一份弹药。
   随着CPI随后数个月将冲到年内新高,央行加息或许会意思那么一下子,当然也就仅此而已。这个时点越来越变得没有意义,随着今年时间的推移。
   在这个格局中,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担心政府调控对于经济的冲击,我们深知政策的“机会主义”和“绥靖主义”的情结,中国经济泡沫从内部刺破的可能性很小。我们最担心的是外部世界的变化:一是美国因油价失控而加息(这个今年可能性小);二是美国经济的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而这两个却都是中国宏观决策者所无法掌控的。这将决定着中国“宽货币”的拐点。
  (刘煜辉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中国的加息决策之所以如此艰难,并非宏观决策者不清楚早已是“负利率”的事实。中国经济中最强势的部门意愿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取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