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金融理财进入黄金10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中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报告课题组
  
  趋势一: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进入黄金10年
  
  我们预计从2006年开始,中国理财市场进入到其发展的黄金10年。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8%,2010-2020年经济增长相对“十一五”期间增速有所放慢,年均增长将保持7%左右,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70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2000年的标准,中国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居民金融资产持续增长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起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下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居民存款的增加。二是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动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为居民证券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将带动居民证券类金融资产的持续增加。随着证券市场进入其发展的黄金10年,必将带动居民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也将带动居民在保险市场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增加。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促使投资多元化需求增加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面临调整融资结构的最佳机会。
  这一是因为,近年来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大量的投资渠道和融资产品来吸收。
  二是因为一系列日渐严格的监管制度促使银行将其一部分储蓄转换为金融产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金融机构业务结构调整将推动理财市场的发展
  
  趋势二:理财市场将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领域
  
  理财市场之所以能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领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参与这个领域的金融机构最多,由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内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各具优势,因此竞争也最为激烈。理财业务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绩效考核能力、营销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理财业务的竞争也是各类金融机构综合竞争能力的比拼。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竞争差异逐步显现
  未来客户全方位理财需求将不断增加,使金融综合经营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些通过业务整合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财富管理的机构将受到客户的青睐。
  未来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深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不同行业之间业务交叉的情况更加普遍。理财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将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围绕财富管理的业务重组与整合也即将拉开序幕。
  由于在中国银行业与保险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拥有数量庞大营业网点和销售渠道,因此在综合经营的推进过程中,银行与保险公司将利用其网点和规模的优势,成为综合经营中主要角色,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集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中外资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竞争正在拉开序幕
  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外国金融机构可以面向个人客户开展人民币业务,吸收居民100万以上的存款。2007年初东亚银行首次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拉开了中国理财市场中外资金融机构全面竞争的序幕。
  外资金融机构将理财业务作为在华业务重点,一是因为中国理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二是由于相比其他零售市场理财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
  在全面开放前的几年里,外资金融机构早已瞄准了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高端客户),并为全面开放后的竞争开始布局。 2007年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陆续推出,中外资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竞争将上升到新的阶段,尤其是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如果说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前,由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和监管政策上有所限制,中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上还具有一定优势,那么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和监管政策上的放宽,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投资流程控制、咨询服务流程、人员绩效考核、专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显现。
  
  趋势三:价值链断裂:中国理财市场的顽症
  
  客户或市场细分的断裂
  在中国目前理财市场,内资金融机构并没有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有效客户区分,也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的理财模式,对不同特点的人群提供的理财服务往往是雷同的或是断裂的。
  全方位理财服务的断裂
  客户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从国际成熟经验来看,财富管理往往是覆盖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很明显,中国现阶段的财富管理还仅处于资产管理这一狭义的范畴,且还是处于这一范畴发展中的初级阶段。而针对人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特点而推出的理财服务,在中国现阶段理财市场上还处于空白。
  
  趋势四:法律与监管: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理财市场的相关法律需要规范与统一
  (二)理财市场的监管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简要的几个结论:
  结论一:离开房地产和股权资产,资产上升幅度很小
  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特别是上市或非上市股权成为中国居民财务积累的主要渠道和推动力量。
  结论二:客户分化带来巨大理财需求
  居民财产分布具有高分化特征,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理财服务的需求。
  调查结果发现,不到0.5%的中国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富有客户群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管理资产超过50万美金(约400万人民币)的家庭手中。财产在居民中的分布不均衡,高分化的特征对各类理财业务提出了定位目标客户群和差异化服务的要求。
  结论三:资产结构转换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结论四:理财市场成为反映综合业务竞争力的主要领域之一
  结论五:全方位理财服务的断裂
  结论六:各自为政监管的典型代表: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缺乏统一规范
  在金融实践中,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监管标准的不统一,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理财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的指导下,中国金融领域各个行业归属不同的监管部门,他们独立颁布本行业的规定,有时会出现对于同一问题的规定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或者多个监管部门对某一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规定等情况。
  当前中国理财市场上的有些领域法律并没有涉及,比如公司型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没有得到规范。
  理财业务的混业性质与金融机构分业监管存在矛盾。
  结论七:可能蕴涵风险的理财产品销售环节
  结论八:理财产品设计需要更为专业的技巧、更为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更为清晰的内部流程
  上述几点正好是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缺陷所在,也是需要向外资金融机构学习的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4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