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莉

  南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应是:第一产业重点是提高产业化程度,向生态高效、优质特色农业发展;第二产业应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加快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则是加强基础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采取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方针,尽快形成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竞争力较强、产业效益较好的优势产业群。
  1、第一产业: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型的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着眼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特别是绿色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把南昌的农产品更多地打向省外、国外市场。为此:
  切实加强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以市场引导农业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同时以宏观调控减轻农业市场风险程度。积极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改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向工厂化、设施化和高科技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选准和开发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建立和扶持一批各具特色的以本地农产品为重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档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以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若干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格局。加大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又适合南昌资源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加强精准农业、绿色食品、创汇农业的综合开发,重点强化名、特、新和鲜活农副产品的生产,逐步推广高档精细、无公害的农作方式,使高效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第二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并注重优势互补及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把加快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项目来重点扶持和发展,着力打造城市的关键性支柱产业。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南昌第二产业行业中,传统工业比重较大。这些传统产业的档次还不高,竞争力不强。因此,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尤其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原材料基础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增值水平,扩大工业深加工产品的比重,逐步减少工业产品粗加工份额,提高工业的加工程度和科技含量。传统工业的发展要靠结构取胜、质量取胜,技术取胜,要鼓励传统工业企业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避免盲目发展。
  着力打造城市的关键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它以其技术上的先导性、产业上的关联性以及后续裂变扩张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区,大多在关键性主导产业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如苏州市以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为载体,吸引了众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电子类外资项目,形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连续多年的强势增长。浙江省内更是云集了诸暨袜子、嵊州领带、绍兴纺织、海宁皮革、平湖服装、嘉善木业、余姚塑料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的产业基地,成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成功典范。因此,在南昌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打造工业强市的重要举措,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实行差别化的产业选择和定位,运用非均衡发展规律,倾全市之力培育数个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为一体的,具有较高知名度、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南昌的支柱产业:一是要启动深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把科学的产业导向体现到资源配置工作中去,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哪些是鼓励发展的产业,哪些是应当整顿规范的产业,哪些是需要限制淘汰的产业,明确主攻产业和发展方向,实行要素资源倾斜政策,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有效益的项目和企业中去。二是要为产业群体的迅速壮大构筑良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具备一定比较优势或者已经出现产业集群趋势、有可能发展成长为支柱产业的行业,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培育扶持政策措施,增强和完善公共设施、现代物流、专业协作等区域性产业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产业发展论坛,提高这些产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跟进,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三是要加速培育发展一批名牌强势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倡导和实施“创名企”、“创名品”工程,全力支持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从土地资源、资金、人才等资源上,倾力扶持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上规模、创品牌、上档次。
  结合南昌的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应培育壮大汽车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扶持电子信息与家电、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食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工业四大传统产业。特别是要把销售收入率先过100亿元的汽车制造业、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卷烟制造业、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电子信息及家电,作为重中之重,走一条优势带动、重点突出、全面兴旺的工业化之路。
  3、第三产业:以扩大规模和拓宽服务领域为目标,适应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系统,又是一个渗透性和诱导性都很强的产业群体,其发达程度是综合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而服务业与工业的有效融合和繁荣,又可以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服务,直接拉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共识,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地方综合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深化改革、政策引导、规范管理,加大投入,使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服务领域有一个大的扩张,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继续发展商业贸易和生活服务等传统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旅游购物、文化教育、会展商务、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社会中介等新兴行业。
  交通运输业要以大通道大枢纽为目标,突破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服务业瓶颈,加强公路、铁路、货场、港口、航道、机场的建设,加快形成畅通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邮电通讯业要以高速、高质、大规模为导向,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网络建设。物流业在我市处于起步阶段,应及时做好对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和方向的指导,做好对从事物流业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及商贸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谋划更多的“无水港”,海铁联运等区域性重大协作项目,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做好政策上的扶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加入,形成物流产业群,最终建立一个采用新技术和装备,与国际物流系统接轨,具有强大物流服务能力,适应南昌及其经济腹地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物流系统。
  旅游业以做优、做强、做精为目标,依托丰富的自然条件,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新市场。延伸旅游业链条,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旅游产业。会展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增长点,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完善好有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会展业走产业化之路,在市场竞争中去发展壮大。南昌会展业发展要立足于面向国际,形成品牌。正确引导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并规范住房装修业和住房租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民间信贷,引进和吸纳外资金融机构、股份制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竞争的金融新机制,为各类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现有商业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等新型商业,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来,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做大做强我市商业,提升商业的档次和竞争力。社会服务业要以建立健全农业、第二产业、居民生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及信息服务网络为目标,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尽快打破各单位和个人自我服务的格局,推动生产、工作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大力促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租赁、信息咨询服务以及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在规范市场的同时,继续扩展其服务涵盖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大力扶持农村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协调合理的第三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南昌市国土资源执法督察大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7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