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掘金太阳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Jerry Yu

  尚德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太阳能产业的投资力度。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是有限的,中国的常规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也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自90年代初开始维持了超过30%的年增速,其中2000 年到2002 年增速都在40%以上,如此持久而迅速增长的行业非常少见,各国在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均重点考虑PV(Photo voltaic光伏的简称)发电。
  根据EPIA预测、欧洲新光伏计划以及可再生能源白皮书的预测,到2010年,欧盟内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700MW,预计将有50%年装机增速;近年来日本PV 行业发展速度惊人,增速超过70%,未来两年预计仍将维持接近40%的增速。
  
  尚德引爆风险投资
  
  2005年太阳能概念刮遍全球证券市场,已经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股价成倍上扬。例如全球光伏产业一体化龙头之一的德国Solar World AG,2005年初股价还在10欧元左右,近期已经涨到了140欧元以上。2005年7月28日,台湾茂迪公司股价创下566元新台币的历史新高,并于其后冲至700元以上,取代了台积电在台湾股市的老大地位,成为台湾新一代股王,而一年前,茂迪的股价仅在40元左右徘徊。与此同时,未上市的光伏企业积极筹备上市,2005年接连五家太阳能相关概念企业IPO。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了发展的根本大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将借助国家政策力量,促进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对于中国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内忧外患”,国内遭遇能源危机,煤、油、汽等传统能源价格飞涨,海外能源并购扩张受阻。由此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对此国内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囊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煤变油、乙醇汽油、建筑节能等概念的新能源板块被不断推出,并立刻得到市场认同。而主导新能源板块的龙头当属太阳能板块,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依仗其可观的盈利预期开始了迅猛的涨升过程,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光伏概念股中的“五朵金花”。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截至年底,上证指数下跌了14%,而新能源板块平均涨幅达到14%,太阳能板块的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40%,其中,G天威以逆市接近200%的升幅成为近期中国股民口中的神话。
  2005年12月14日,太阳能行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的中国民营企业,并成为2005年全球最热的IPO之一,掀起了全球投资机构的疯狂追捧。根据12月29日收盘价28美元估算,尚德的老总施正荣的身价逼近20亿美元,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
  无锡尚德顺利登陆纽交所,隐藏其背后的国内外VC功不可没。无锡尚德在成立之时,本土的VC无锡创投和高新创投即注入首笔资金。在尚德进行海外重组之时,国外PE和VC共同注入8000万美元,协助尚德完成重组,并顺利在纽交所上市。不仅是无锡尚德本身,本土VC和国际VC均获得巨额的回报。对于2005年中旬参与尚德私募的风险投资来说,依据年末每股28美元计算,半年内给每家公司带来了大约十几倍的回报。尚德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风险投资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太阳能产业的投资力度,深度挖掘投资机会。
  
  产业链解析
  
  太阳能发电产业从硅料到电池的产业链划分,产业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太阳能电池产业最上游原料为硅料,从硅料到最终可以使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间包括以下步骤:硅料生产、硅料到硅片、硅片到电池、电池到组件、组件到工程安装。
  太阳能行业今年的光景非常好,2005年产量将从2004年的1.15GW 增长到1.5GW,年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83亿美元增长到111亿美元,利润从12亿美元增长到23 亿美元。预期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预计2005年全球光伏产业可实现产量1.5GW,销售收入111亿美元,利润23亿美元,光伏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分享行业大餐。
  2005年全球光伏行业产业链中的硅原料将实现销售收入7亿美元和2.5亿美元的利润;硅片企业将实现17亿美元销售收入和1.7美元的利润;电池将实现35亿美金销售收入和5.2亿美元的利润;而组件将实现5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5.4亿美元的利润。从绝对值上来看,销售收入高地排列依次是组件、电池、硅片和硅原料,从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量上呈现出“正金字塔”分布。但是从收入利润率和每项平均利润两个指标来分析,却得出不同的结论。
  尽管硅原料整体的收入排名最低,但是硅原料利润率却最高,达到35.71%,并且单个硅原料企业的平均利润接近3600万美金,远远高于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平均利润,呈现出“倒金字塔”分布。
  因此,硅原料生产企业最有投资价值,其次是电池制造企业,第三是硅片制造企业,最后是组件生产企业。
  
  聚焦中国PV产业
  
  视线再转回到国内,我国目前太阳能产业链中也分布了一些厂家,而且有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发展潜力巨大,按照其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情况,分为婴儿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四大类介绍。
  
  
  1 婴儿期―硅料生产
  中国早在60年代末就具备了硅材料的生产能力,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1984 年有14 家硅料企业,产量144 吨,到2004 年只剩2 家:峨嵋半导体和洛阳单晶硅厂,产量不到60吨,企业生存日渐艰难,与境外大厂难以进行竞争,主要原因是工厂规模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且产业配套能力差,副产品无法综合利用。
  境外硅料大厂多数是大型化工企业演变而来,原料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可以降低成本,国内企业多为单一型硅原料企业,不具备这一条件,且技术水平较低,质量不稳定。国内目前硅片的商用化生产水平是100~150mm,只能小批生产200mm硅片,而国际主流的商用化水平是200mm,已经可以量产300mm硅片;深加工能力低。直拉单晶硅的后续加工、腐蚀抛光,国产设备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设备的引进一直受到国外制约,难以向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足量的合格产品,制约了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虽然国内硅产量仅不到60吨,但2004年全国消耗量却高达3000 吨,绝大多数依靠高价进口。为配合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近期有三个多晶硅项目在建,包括新光硅业、峨嵋半导体扩产和中硅高科项目。
  新光硅业计划产能1260吨,天威英利的控股公司天威保变在其中参股一亿元。根据目前了解,正式出产品要到2007年,今明两年无法形成生产能力,亦无法向国内硅片企业供应原料。峨嵋半导体扩产项目明年投产;洛阳的中硅高科在无锡尚德的支持下,将迅速实现量产,确保无锡尚德公司的原料供应。2005年12月14日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募集4亿美元,12月18日,尚德太阳能洛阳分公司的成立,将扭转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其2008年进入世界同行“三甲”,埋下了绝妙的伏笔。

  
  
  2 青年期―硅片生产
  硅片生产的第一步骤,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而分为铸锭或者拉单晶,之后抛光、切片,铸锭炉(单晶炉)和线切割设备为这一过程的关键设备。太阳能用单晶硅国内供应基本可以满足,主要厂商包括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的松宫、晶隆等厂。
  国内单晶生产能力在2004 年已经超过1000 吨,占全国硅单晶产量的一半,主要原料是半导体级的硅碎片、硅头尾料和不合格单晶硅。
  由于线切割能力不足,多数企业只能将单晶硅棒出口日本,由中国承担了污染最重、能耗最高的环节,将很大一部分利润拱手让与日本人。国内硅片生产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河北宁晋基地外,还有两家需要着重提到的企业: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和乌鲁木齐的新疆新能源。天威英利一期硅片6MW、二期正在建设中,建设完毕之后多晶硅片的年产能70MW;新疆新能源硅片生产线亦在建设中,10 月左右投产,采用单晶炉,年产能20MW。
  相比较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生产,硅片生产技术要求和投资规模均较大,目前下游电池产能大量释放,对上游硅片的需求大大增加,硅片生产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关头,只要原料保证,盈利前景比较理想。
  
  3 壮年期―电池生产
  2004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70MW,2005年底产能超过100MW。国内电池企业众多,但相当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从目前的市场构成来看,第一梯队的企业有三家:江苏无锡的尚德、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和江苏南京的中电光伏。
  无锡尚德是业界领袖企业,其产品结构与台湾Motech和德国Sunpower接近,不介入硅片生产,集中于电池及组件,目前电池产能60MW、组件产能180MW。有望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天威英利:具备核心技术,能够生产关键的部件――多晶硅片。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达到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组件10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产值可达到30亿元。参股新光硅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问题。
  中电光伏为后起者, 2004 年10 月开工,目前第一条32MW 电池线已投产,年底再投产两条线,达到100MW 的电池产能。
  
  4 老年期―组件生产
  组件生产,行业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有竞争力的企业仍是前面的主要电池企业,预计2005 年底产能分布:尚德180MW、天威英利100MW 与新疆新能源30MW,另有小厂诸多。
  
  VC深挖产业机会
  
  
  海外PE和VC簇拥下的无锡尚德豪华上市并创造了诸多中国神话。但是对于VC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度挖掘国内PV产业的投资机会。
  思路一:VC投资行业第二名
  VC有个不成文的理念,如果行业第一名上市了,就投资行业的第二名。比如说携程登陆Nasdaq后,Elong成为VC最佳的投资目标。同样,无锡尚德上市以后,未上市企业中电光伏将成为最佳的投资标的。
  思路二:分拆上市模式
  通过学习华平与大唐电信的合作模式,尽管华平和大唐的合作出现问题,但是双方的合作思路值得学习借鉴。通过深度挖掘国内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分拆出符合VC投资标的项目。针对光伏产业来说,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资金的支持才能取得领先和发展。国内的光伏相关的上市公司天威保变、特变电工、上电集团以及航天机电均是不错的合作对象。如果上述公司希望引进外来资本,共同做大做强光伏产业的话,分拆出光伏业务单独海外上市融资,共同做大蛋糕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就以天威保变为例,构造光伏产业海外重组的操作方式。
  重组模式的选择还需要注意,在合作以前,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规范。根据2004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赴海外上市应符合通知要求,比如说分拆业务的利润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贡献不超过50%等。
  思路三:抓住最上游,投资硅原料
  根据对光伏产业的分析,从单个企业平均利润和收入利润率来分析,硅原料生产最具有投资价值。况且硅原料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技术门槛非常高,属于典型的风险投资标的。目前国内适合的投资目标有新光硅业、峨嵋半导体和中硅高科。通过参与上述三家企业的合作,VC帮助企业引进海外核心技术以及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做大做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2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