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四川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为四川省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Abstract:By documentary materials, statistics, investigation on questionnaire,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eaching of phisical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in sichuan, the suggestions as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四川省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Key words:Sichuan Provi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eaching of phisical education
  
  1 前言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省内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近四十所,主要为本省培养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我省乃至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正与我国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国策相吻合,西部全面发展和振兴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西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西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成败。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得到广泛的认同。本文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2 四川省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指导思想落后
  学生的年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中职时期的青少年变为了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人,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改变。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省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沿用原有模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较多地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致使体育教育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据调查分析,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以及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领导、教师只重视专项技术、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体育教育自身的功能,使体育成为他们无暇顾及的学科。显然,这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2 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上,大都是仍在沿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模式,坚持“课程中心论”,强调课程的“中心环节、基本途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学科的结构以课为主,把课程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忽视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的规律,过分地强调人体运动的生物机能,轻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采取一种标准,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不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这样,就很难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单调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学生兴趣索然,常出现消极现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2.3 体育教学方法单一
  据调查,四川省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都沿用原有方法,教师学历层次没有提高,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对新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掌握不多,采用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较为单一,基本没有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而采用讲解、示范为主。
  2.4 课堂教学内容组合不合理
  2002年国家教育部虽然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但是省内高职院校对其理解不够,课堂教学内容搭配比较随意,没有考虑运动量的合理运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学生的职业需要考虑不足。
  
  3 四川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3.1 四川高职体育教学应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依据必须符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根据新施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和基本思想,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牢牢把握“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旨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
  3.2 积极探索新的适合本地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3.2.1根据各院校自身特点进行高职体育课程设置
  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据各院校的结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设置。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实施合理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设置是以实现“终身体育”为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规律,体现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体育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以适应未来体育生活和职业的需要。体育课程设置应结合高职特点,安排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娱乐的愿望,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课程设置集中到能调动学生锻炼的项目中去,使课程内容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培养有健康体魄、健美形象、良好身体素质和较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具备坚强意志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
  综上所述,要使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有突破性发展,就应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学得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3.2.2 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学生选择了高职院校,也就意味着大致确定了自己今后在社会上所从事的是技术应用性工作。为达到完成某种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这些技术应用性工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同时,体育已经被众多的企业推崇为提高企业知名度,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加强员工团队精神的有力载体。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运动竞赛活动组织的方法,都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运用到参与企业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去,从而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良好的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一方面培养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进,使其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之间更具相关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参考学生的意见,内容要多样化。为此,体育教学内容应增加大众健身娱乐性内容,以体现兴趣性和实用性。其次,应重视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侧重1―2项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终身享用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最后,体育教学内容应为提高职业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服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对体能的特殊要求,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最终培养学生:(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2) 熟练掌握一种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3)能够独立进行自我体质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5)塑造完整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
  教育部早已把体育课列入了必修课。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有足够的专职体育教师的前提下,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并加强教师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大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部门(体育教学部、体育教研室等)也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短暂,但是,如何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高职的体育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高校,应根据《纲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实践。我们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精选体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以适应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发展他们相应的体能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本专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6
  [2]教育部人事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孙翠琪.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4).[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8
  作者简介:
  罗学强,男,四川广安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44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