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虚拟经营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比较脆弱的发展阶段。虚拟经营保持了传统企业稳定的内部组织网络,还具有虚拟企业迅速集结优势资源的能力,有利于克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链条的作用。通过制造企业服务功能的外向虚拟经营、生产性服务企业功能融合的虚拟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虚拟经营等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虚拟经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7)04-0085-03
  
  一、引言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中间投入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非消费性服务”的企业,也就是提供市场化的中间服务,主要包括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商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会计服务等行业。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而提出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工业化后期,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间,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超过了一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例如,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我国200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甚至处在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以下。因此,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强调细化深化专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比较脆弱的发展阶段,存在整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发展滞后等问题。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创新了企业经营模式,对实现企业的流程再造、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
  
  1、虚拟球儿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为了保持其制造业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灵捷制造(AngilManufacturing),同时引申出一种叫做“虚拟企业”的新型组织。解树江认为,虚拟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表明了虚拟企业运作的信息技术基础;“核心能力”是指为企业创造附加值最高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动态联合体”说明虚拟企业是非静态的,是南若干个成员企业为共同的利益,以协议方式组成的动态联盟。这种企业组织模式采用动态联盟的形式,整合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美国制造业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2、虚拟经营的提出
  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组织管理过于刚性,片面追求大而全,市场反应能力差;而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研发、市场开发实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发展性较差。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优势资源的组合方式,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发育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健全,基础工业不够发达,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差,缺乏虚拟企业运行所需的法制和技术支持环境,虚拟企业在我国的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道路。
  实践中,在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两种组织形式之间,还存在着既有实体企业形式,又有虚拟企业特征的过渡型企业组织类型。这类企业通过外包或合作等形式对实体组织的部分功能进行了虚拟化,这种运行方式叫做虚拟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思想的转变,实体企业通过虚拟经营,有效地实施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与特点,我国企业更适宜实施虚拟经营,有效地规避虚拟企业较大的合作风险,降低组织转换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虚拟组织的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3、虚拟经营的优势
  虚拟经营具有传统企业稳定的内部组织网络,还具有虚拟企业迅速集结优势资源的能力。虚拟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成本与资源优势。虚拟经营根据需要把企业非优势功能委托给外部组织,通过协议形式组成优势资源集合体,实现企业与外部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由于企业主体具有稳定的形态,避免了虚拟组织缺乏有效约束的弊端,降低了内部交易费用,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企业经营模式。
  (2)市场快速反应优势。虚拟经营实行集中与协作并行的管理,由实体和虚拟组织分别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规划、市场销售等,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被打破,各分部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内外部资源组合在一起,市场适应性强,能够快速占领目标市场。
  (3)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优势。传统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靠自创,形成一项核心技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大量的投入;而虚拟经营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组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一项甚至几项核心技术,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地位。
  (4)灵活生产优势。虚拟经营由于其组织的灵活和弹性,适宜进行小批量生产,实现订制式服务,满足知识经济条件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虚拟经营的运作方式
  企业虚拟经营的运作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
  (1)企业集团的虚拟化运作。
  我国企业集团在组建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进行低成本扩张过程中,对并入的企业改造和消化不足,未能为之注入生机和活力。这种简单扩张的结果,不仅被并入的困难企业最终不能摆脱困境,而且吸收它的大企业也有可能被拖垮。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松散的联合,成员之间完全是一种独立的伙伴关系,这种联合根据合作的需要而建立,随着合作的完成而解体。通过合作了解相互间的优势互补程度及合作潜力,对在长期合作中依赖性较强、合作关系较好的企业,逐步加入或组成集团。因此,虚拟企业可以作为我国企业集团组建的重要方式,使集团整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强劲的综合竞争力。
  (2)组织机构的虚拟化精简。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许多企业成为“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机构。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组织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决策效率低。精简企业组织机构是当务之急。虚拟企业组织构架横向整合,一般没有固定组织机构和众多的组织层次,成员之间完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伙伴关系。组织机构的虚拟化精简,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能解决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3)制造系统的虚拟化生产。
  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中间产品自制 率高,各类工艺环节多。虚拟企业使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为更有效率的、更灵活的方式所取代。例如,美国生产运动鞋的耐克公司,自身没有一家工厂,公司专攻产品设计、行销和品牌推广,委托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代为加工生产,保持竞争优势。借鉴虚拟企业的模式,企业本身只负责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键生产环节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其他则选择有互补性的企业进行制造和供应,通过虚拟外部环境的优势资源,迅速集合以完成任务。
  (4)多元经营的虚拟化发展。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增强自己的实力。但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使企业经营重心不稳,而且由于对陌生的领域缺乏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可能导致在新的经营领域无法立足。虚拟企业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扩展企业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寻找适宜的虚拟伙伴,构造多种虚拟合作关系。一方面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保持主业突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虚拟伙伴的优势资源,安全便捷地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三、虚拟经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克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被包含在制造企业内部,从而抑制服务业的分配利润,以支持制造业的超常规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逐步改善,但是目前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制造企业服务外包发展慢,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掣肘:一是制造企业出于人员安置就业的压力,不得不从事辅业经营;二是生产性服务企业服务供给能力差,只能提供等同于内部部门的低水平服务,制造企业把内部业务外部化,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虚拟经营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企业分离服务性功能。首先,制造企业把服务性功能及人员分离出来,建立一种虚拟的动态结盟形式,保障了原有体制的延续性和人员的专用性;其次,分离出来的服务业务具有独立的组织形态,通过与其他组织的结盟,扩展服务对象,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进而为制造企业创造了新价值。
  2、有利于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链条的作用
  我国制造企业很多依靠OEM方式迅速发展,自身无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功能,其实质是处于全球制造加工产业链条中价值增值的低端,这导致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外包的动力不足。要实现我国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必须尽快提升我国制造企业自主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这就要求技术和商务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外包服务。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虚拟经营,能够迅速获得核心技术,创造性地提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服务,从而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水平。
  
  四、构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经营模式
  
  1、制造企业服务功能的外向虚拟经营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工主要是通过服务外包体现出来的,制造企业外包的服务一般包括广告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包装、仓储、组装配送等内容。其中有些服务,如包装、组装配送等与制造过程结合紧密,需要服务者深度介入生产过程,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稳定的服务机构。这些业务适合采用虚拟经营的形式,由制造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协议合同等契约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动态联盟。
  2、生产性服务企业功能融合的虚拟经营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不能起到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企业应该通过虚拟经营,增强企业提供复合型服务的能力。如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结盟,对储运过程的物资实施担保贷款,解决了客户资金运作困境,对客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差异化的生产性服务,才能吸引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外包。
  3、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虚拟经营
  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应该从属于某一制造业集群,是集群中的一个梯次。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在从属于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自身的集群效应,如在国际化的大都市形成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产业集群不仅体现为同一产业在地理区域上的集聚,更重要的是集群网络的共有性有力地促进了集群的整体繁荣。生产性服务企业应该通过虚拟经营,与同业企业建立有序的联合体,扩大自身的经营实力,实施集群化发展。如,在一些物流园区,同时活跃着提供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旨在进一步整合物流企业的信息和资源,对物流企业提供培训以及管理介入。区域内部同业企业的合作与适度竞争促进了生产性服务集群的整体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82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