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为”的缺失与建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作为维系高等教育质量和未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校教师群体必须进行全面、系统、深化的专业发展。这也是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点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缺乏自主、能动的深层“自为”,因而停留在浅层发展阶段而止步不前。事实证明,只有基于“自为”的内在自觉发展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必须突破被动、浅显的专业发展层面,转向自觉、能动的“自为”专业发展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激发教师自觉意识,创设良性支持性环境和构建科学发展机制是建立高校教师“自为”的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自为;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02-0017-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发展问题,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议题。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主要依托于外部形塑的培训体系和刚性推进的政策体系,这使得很多教师缺乏自主、能动的“自为”,习惯停留在被动的、浅层的发展阶段而止步不前。我们认为,只有基于“自为”的内在自主发展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国高校教师必须突破被动、浅显的层面从而建立自觉、能动的“自为”性的专业发展。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为”的释义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现实问题的总结和改进策略的探讨等方面,这对于一种研究命题的长远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涉及到关键的问题――方法论,而一项教育命题的深入与突破,从根本上也必然需要借助研究的方法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如果借助哲学的“认识之眼”和“审慎态度”必然会开拓其“理论视野”。因此我们移用哲学体系中“自为”的思想和方法来说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其思想特质不仅成为研究命题价值判断的源泉,而且其思维取向为研究命题的发展提供一股强有力的立论支撑。
  “自为”(being-for-itself)一词来自于哲学领域,是黑格尔、萨特等哲学家们思想体系中标注性的术语。黑格尔用“自为”的思想来描述“绝对精神”发展成熟和理想阶段。在其看来,世界万事万物的“本源”和“根本”都是“绝对精神”(又称“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和实现的过程。“绝对精神”初始处于“潜在阶段”,表现为“存在的客观性”,因此“绝对精神”是潜在的、尚未展开和未经反思的阶段,此时自身包含的对立面尚未显露,处以一种天然的、本真存在的“固化”程度。但“绝对精神”具有能动性,它能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突破与自我升华,逐渐地突破“潜在之意”的初始阶段进而达致“自为”阶段,最后发展为“自在自为”的境界。黑格尔之后,诸多思想家深化了“自为”的思想,其中萨特借用“自为”来表示“存在”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萨特认为,人的“存在”也有“自在”和“自为”之分,“被意识活动所意向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可能性就是为了成为‘自我’所欠缺的东西”。“自为”是指人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否定他的“自在”的“存在”,这使得人总是认为其“存在”是欠缺的,他的“存在”总是“自为”地否定既定的存在境况,因此人总是有面向新的可能性。“人总是根据他所欠缺的‘存在’,按照他‘自为’存在的目标,赋予事物以新的工具性意义,使他们成为实现自己所涉及的可能性的手段,或成为需要克服的障碍”:意即人的“自为性”是“人不断实现自己的新的可能性的‘自为’的存在,就是穿越所有这些手段或障碍的过程,或者说,世界连接着人的存在的两端:一端是从自在开始的出发点,人所达到的目标在世界的另一端显露出来”。因此萨特认为“自为”对于人本身和世界的意义是:“世界从本质上说是我的世界。……没有世界,就没有自我性,就没有人;没有自我性,就没有人,就没有世界”。所以说,万事万物都在积极地实现突破和发展,至始至终都在努力提升至“自为”的层面,“自为”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实现意义和价值的丰富过程。
  潘懋元教授指出“高校教师的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高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所有活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探索、反思来发展专业水平从而达致专业成熟的程度”。增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上也是一个突破和超越现有阶段,积极达致“自为”的升华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将“自为”的术语移用过来表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应该达致的一种成熟的程度和应有的层面。但这里的“自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主”和“自觉”,而是一种更为宽泛和丰富的意涵。它不仅指涉教师发展的一种认识和意识,还是一种超越表象和浅层的内在的认同和适应。具体来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是指突破并超越现有的和固有的“潜在”,将事物的发展潜能“展露”出来,从而“彰显”主体的意义。这种“自为”是因为高校教师作为“人”的主体的“存在”是一种“有为”的存在,是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存在。高校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积极追求和实现“自为”的境界,教师内在发展的本质才得以显现,教师对主体意义的追寻才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换言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追求,是其超越在场的不断进化、不断磨练的进程。
  “自为性”的高校教师在其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中不再满足于固有的层面,不再固化为学校制度参与的客体,不再停留在被动接受和适应的处境,而成为解放自我、发展自我的对象,朝向“展现”主体意义的境界为之努力。这是由于教师作为意义主体的“人”的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的活动,是一种萨特所言的“自由选择”的内在发展。何况作为承担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教化高等人才职责的高校教师更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不受“自在”的规约和束缚,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为”的确立和实现,是教师从“潜在”走向“显露,由表层的浅显发展到深层的实质转变,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教师发展的理想状态,更是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从自身、从内在所实现的积极转变。因此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种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成熟和觉悟程度的双重指标,也是高校教师队伍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水平现阶段还是一颗存在于“潜在”和“被动”的“种子”,但我们相信这颗具有潜在自发性的种子最终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直插云端。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为”的缺失
  
  (一)外在屈从于刚性的囿限和控制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下,高等教育变革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87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