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对该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就其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258-02
  
  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推动其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科本身发展,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前提,力求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探究、发现和创造,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改善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国旅游地理改革必须主动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新要求。
  (二)完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的客观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本身具有基础理论性、边缘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其基础理论性要求我们主动吸收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主动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边缘交叉性要求我们放眼旅游地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不断借鉴历史、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典型区域性要求我们主动根据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实践应用性要求我们围绕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把课程教学和旅游产业走向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适应社会生产,加强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
  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来看,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教师,教学改革是其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学生,也渴求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希望所学课程能推陈出新,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从教学内容来看,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学改革显然是内在要求;从教学方法来看,学生们不会运用地理思维,认为地理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众多的地名及旅游景点混淆不清,创新教学方法早就刻不容缓。
  (四)信息时代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的运用使网络学习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就出现了电子教科书、网上教学视频等多形式的教学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给地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程的展示手段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地理教学中的时空变化等教学难点,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充实,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认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总体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知识模块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共性十分突出。一般先是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然后从总体上阐述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其成因,最后划分成旅游区域。教材的这种体系造成,一方面,旅游专业其他课程重复内容较多,课程重点不突出,如有关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方面的概念和知识在《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导游业务》等课程中都有介绍,人文旅游资源在《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化》、《中外民俗》等课程中也都有介绍;另一方面,同一内容在教材总论和分论中重复也较多,如总论中介绍各种旅游资源类型所举典型例子,在分论中也都是所在章节的重点。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
  (二)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知识点罗列众多,且琐碎难记
  中国旅游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材为中心,而教材内容繁杂琐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仓促,重点难突出,知识点梳理不清。虽然中国地理的基本常识在中学时有所涉及,学生的头脑中留有残存记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部分理科学生就显得很吃力,而且多数理科学生不喜欢刻板记忆,他们更愿意接受动态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它应该是有声有色、亲切感人、动态逼真的。长期以来,如何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这门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模式传统化明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兴起较晚,高职旅游专业开办的历史不长,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的时间更短。这形成了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沿用的是普通教育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大多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基本以教材为中心。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高。
  (四)实践环节的缺失,使理论部分更加空洞,难以巩固
  《中国旅游地理》“既是旅游科学与中国地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又以服务于中国旅游业发展为宗旨。欧美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也都把各自国家的旅游地理视为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所以,高度的综合性和显著的应用性是本学科的两大特点,也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1]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加强实践和应用环节,重视同外界的交流与协作,从而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逐步调整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始终处在探索阶段,包括《中国旅游地理》在内的教材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我们必须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逐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取舍,如加强同其他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其他先期课程重复的内容可以简化处理或者只用结论性的语句,重点放在新内容上,避免过多和重复;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融合,区域旅游景点提前放在总论相关旅游资源类型中作为典型例子讲解过的,重复部分可以略过;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学,只利用少量时间进行总结和辅导。调整后教学重点突出了,节省下的学时则加强实践环节。另外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在教学中往往不满足于课本所讲的内容,而是希望教师结合教材,补充更多的新知识。所以教师要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和营养,不断增减和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把最新的信息充实到教材中去,增强教材的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革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涉及大量旅游景区景点,立体感强,相关知识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而多媒体教学旨在弥补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中国旅游地理学课程而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直观地呈现我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多视角展现我国旅游区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使静止图文视听化、复杂内容简明化、抽象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创造立体教学空间,也增强了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行互动式教学
  长期以来,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因为强调理论阐述及大量信息传递而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但是其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及创新。这与《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及旅游专业重实际操作的特点极不相符,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差。鉴于此,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作一些改革尝试,推行互动式教学。如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强化实践环节,积极进行实地现场考察
  在教学过程中,越是直接具体的经验,就越容易学习和掌握。实践教学中的现场教学、实地考察是地理学最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研究方法。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也应强化实践环节,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景区现场考察,研究各地旅游资源的自然条件与开发利用状况,从而启发思维,巩固理论所学,也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旅游地理关于景区知识的介绍,也要到旅游景区去实地考察,才能感同身受,有切身的体会,无形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如讲述山岳景观时,可以带学生到黄山风景区,体会“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旷野情怀以及坚韧好客的黄山松精神。同时,这也可以作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喜州.旅游创新教学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增刊:72-73.
  [2]冯琼兰,肖艳玲.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2).
  [3]李德明.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
  [4]卢芳.谈高职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5]江燕玲.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目标取向及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师,2009,(8).
  [6]蔡淑华,谭颖.《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
  [7]赵慧娴,陈蔚珊.《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7,(6).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SANG Qing-qi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 230051,China)
  
  Abstract: As we know,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is the basic course to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statement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in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s in China, focusing on specifically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course, and presents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thoughts and measures as well.
  Key words: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teaching ; re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88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