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粮农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南粮食生产中依然存在着农民种粮效益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进一步夯实河南粮食生产的基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 成绩 问题与建议 河南省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粮食生产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对人口众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而言。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粮食生产取得辉煌成就,总产量由1978年的2098万吨连续攀登上3000万吨、4000万吨和5000万吨三大台阶,2007年高达5245万吨,比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增长了1.7倍,比建国初的1950年增长了5.2倍。
  
  一、河南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绩
  
  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使河南由一个缺粮大省,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跃成为一个每年净调出粮食200多万吨的粮食调出大省;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使全省农民生活由半温饱型,迅速走向上世纪80年代的温饱型、90年代的富裕型和现阶段的营养型;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使河南于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并保持至今。
  (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河南用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十分之一还多的粮食,不仅解决了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粮食需求,而且近年来每年还调出粮食及粮食制成品达1000多万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粮食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还使河南成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和速冻食品、方便面、挂面等产品产量及其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中国粮仓”"正在转变为“国人厨房”,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科技兴农为粮食增产提供不竭动力。在当前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才是确保粮食稳定生产的关键措施。全省农业部门坚持连年开展科技增粮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选育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全省230万人接受了由农业部颁发的绿色证书培训,16万人接受了新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每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以上。四是提高了粮食生产管理水平,为农民提供了直接有效的信息技术和行政服务。
  (三)、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省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7%,覆盖全省主要产粮区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农业部门积极参与产销衔接,主动配合发展加工转化,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企业。全省发展各类粮食加工企业2800家,加工能力达3200万吨,创出了三全、思念、莲花、白象等一批知名品牌。二是发展畜牧饲养业,促进粮食转化增值。200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以订单农业为基础,搞好优质小麦的产销衔接,搞活粮食流通。2007年全省今2000万亩小麦在播前就实现了订单生产,占优质小麦总面积的45%。
  (四)农副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为拉长农业短腿、增强农业实力,河南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2007年全省食品工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成为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让河南广大干部群众自豪的是:中国每10个速冻汤圆有6个产自河南;每3.5包方便面有一包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是河南制造;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原料有大部分来自河南......据统计,河南省一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5个。其中,仅食品类的就达26个,居中西部第一位。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味精生产基地、调味品生产基地、方便面生产基地......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农业与工业协同发展的结果。
  
  二、河南粮食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河南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
  (一)、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低。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扶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河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整体上仍然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尤其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到2007年底,全省旱涝保收田面积5944万亩,尚有近三成面积未能实现旱涝保收。大灾大减、小灾小减的状况在全省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二)、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普及不够。2007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斤,达到1049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农民对科技认知的局限性,致使在全省粮食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优良品种的纯度不够,自留种、多代种使用面积仍然较大,用种量偏多、施肥不合理、生产管理粗放等与现代农业相悖的现象,由此导致一些地区品种的抗逆性降低、后期潜存的倒伏危险性增加、土地产出率递减。
  (三)、耕地征占和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2007年底,全省耕地总资源1.1889亿亩,当年增加21万亩,减少21.9万亩,增减相抵净减少不到1万亩,连续多年实现占补平衡。但据调查,近年来被征占的耕地绝大部分是肥沃的优质耕地,而补充上来的多是荒地或需要进行多年改造后才能见效的复耕地。耕地的整体质量在下降。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未征先占、乱占滥用、耕地浪费等现象。
  (四)、农业科技服务滞后,影响粮食生产水平提高。虽然电视机在农村已基本普及,但播放的大都是连续剧,介绍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农村活动的节目较少;农民由于资金紧张,订阅报刊杂志的也很少,有时投递不及时,农民看到的也大多是过时新闻或无用信息。农业科技服务滞后使多数农民对粮食新品种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缺乏科学的用种、用肥、用药和管理技术,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直接影响了粮食产量。
  
  三、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建议
  
  (一)、严格控制耕地减少趋势,保护农田不受侵占;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关部门应把政策向山区、丘陵等贫困地区倾斜,多方筹资,加强山丘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围绕解决防洪防涝、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力度,控制农资价格上涨。参照“三补贴”的成功做法,“实行第四补贴”即农资补贴,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采取措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找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点,发展龙头企业,以品牌整合农户分散生产的产品,大户带散户、促小户。发展低、中、高级不同类型的市场联接组织,适应农户与企业间利益、风险分担的不同关系。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多方位拓宽筹融资渠道。建立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流转机制。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按照科学方法耕种管理。农业技术部门应经常送技术下乡,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科学种田,合理配量农资,避免盲目使用化肥、种子、农药;大力推行精耕细作,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的转变,达到以最低的投入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97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