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欢树》课堂实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导语:2004年6月,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当时楼下的一棵树深深地吸引了我,就是画面上的这一棵。因为它叶子的一开一合,我在心中称它为含羞树。后来我知道大连人称它为芙蓉。偶然读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我的心中在揣摩:能够寄寓母子深情的那棵树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啊。于是,我就在网络上寻找它的芳踪。当我看到相关图片的时候,心中很是震惊。原来,我心仪已久的芙蓉就是那象征着浓浓母爱的、让我顶礼膜拜的合欢树。去年夏天,我的母亲来大连看我,也是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不经意间,我听母亲说道:楼下那株开满了粉色绒球小花的树很是漂亮。我当时心里又是为之一震,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不想和她说史铁生的《合欢树》。但是从那一个时刻起,每次在上下楼看见这棵树的时候,我的心里都是对远方的母亲无尽的思念和遥遥的牵挂。我在想,家中的母亲是否和我一样过得安好。所以,今天我将这棵树拿出来和大家一同欣赏。
  师:昨天我们对《我与地坛》和《合欢树》进行了初步的感知,作者写我与母亲相处的哪个阶段时作着墨最多。
  生:(回顾或速读。)
  师:(与学生交流)
  生:我认为是20岁。写了两个阶段的母亲,第一部分是母亲为他买药,第二阶段是母亲对他写作进行帮助。
  师:很好。20岁的时候最多,因为30岁的时候母亲已经怎么样了?
  生:去世了。
  师:听读这两段并思考:作者写了母亲为自己做的哪些事情?应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刻画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生:(读文章)
  师:作者当时二十岁,母亲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生:母亲为他跑医院,还有帮他找来一些书和一些药,还有在他烫伤后,母亲对他的照顾。
  师:叙述时能加上条理就更清晰了。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生:肖像描写,如头上的白发。
  师:刻画怎样的母亲?
  生:劳苦、奔波。还有语言描写。如“一定要试,不试你怎么知道没有用?”体现母亲受很多委屈,但不放弃。
  师:不放弃,用肯定句,应该是什么?
  生:坚持。除此还有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瘦小、蹒跚、细心的特点。
  师:看到一个如此细心的母亲时,她让你的内心有何感受?
  生:辛苦、劳顿。
  师:作者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了母亲。母亲是不是一直就如此奔波劳顿呢?
  生:不是,如第一段。
  师:大家出声朗读第一段,找到我们小时候的影子。
  生:(朗读)
  师:你对母亲做的哪一件事印象深刻?
  生:母亲在展示自己的裙子,作者对着墙打乒乓球。
  师: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生:气她,表现自己的小叛逆。
  师: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种心理。还有一个细节,母亲做一条裙子,像蓝天白云一样,表明母亲怎样的性格?
  生:爱美。
  师:除了爱美还是什么呢?
  生:对生活的热爱。
  师:在这里,我们透视了作者十岁、二十岁两种人生不同的体验,看到一个从热爱生活到劳累辛苦的母亲,这样一个母亲是悲情的。对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生:关心。
  师:母亲深深理解作者。关心肉体,是一个母亲爱的表达,关心精神层面的母亲则更是伟大。可母亲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生:她的心里实在太苦了。(语句品读)
  师:母亲的心里为何如此的苦?我觉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诠释得更加明确。
  (赏析)我想让大家深切地去理解一个母亲心中的那份苦。作者在写这些话的时候,自己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情感?
  生:愧疚。
  师:除了这种愧疚,作者终身对母亲还有怎样的情感?
  生:爱和感激。
  师:我想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它足以赚尽有心人的眼泪,可是题目叫“合欢树”,作者为何又宕开一笔写这棵树,这是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在文章中找到那句提到合欢树的话。
  生:(相关语句品读)。
  师:这句话突然就来了,没有任何的铺垫,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一种异样感,更吸引人。
  师:当时看到这儿,我心里也是一阵糊涂,后来我想,这就是物理学上说的重力加速度,来得越突然,也就会给你的心灵以更大的震撼,作者选用的是哪个词语?
  生:一抖
  师:作者的心里为之一抖。毋庸置疑,合欢树不是一株简单的树,那它像什么呢?
  生:母亲、母爱,还有欢聚。
  师:我也常想为什么史铁生没有用“芙蓉”,而是用了“合欢”两个字,应该就是有欢聚之意,它和文章主旨有必然的联系吗?
  生:母亲将合欢树移植栽种的四年象征作者一生的成长历程。
  师:那合欢树与作者有哪些相似点?
  生:没发芽与作者的残疾,长茂盛了和作者的写作事业相似。
  师:母亲说: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与作者有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作者成功就已经开花了,儿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师:前程准确吗?母亲只希望他的儿子活下去,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这是一个最为普通的母亲最为普通的愿望。合欢树的生命力是常青的,还有一种生命力也是常青的,是什么?
  生:母爱。
  师:那我认为文章到此也就可以结束了,也足够优秀了,可是作者还提到了一个人,是谁?
  生:一个小孩儿。
  师:几次提到那个小孩儿?
  生:三次。
  师:分别到文章中落实提到小孩儿的语句。
  生:(品读语句)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孩子呢?他跟作者不相识啊。
  生:是未来的希望。
  师:那么在这里写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讨论)
  师: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例如:我要写一篇小说,一对老人的经历,最后戛然而止,写一片春天绿色的草地上,我写两个孩子在奔跑,没有老人了,而是把镜头落实在孩子的身上,你觉得这两个孩子是什么?
  生:是快乐、是希望。
  师:它升华了主旨。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合欢树》本身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是每一件事情你细细品味,它又能够流进你的心田,拨动你的心弦。这就是史铁生文字的魅力。
  生:(欣赏《我与地坛》语段)
  师:(结束语)母亲的爱不是感天动地的,但母亲的爱却是无言的大爱。今天,我不想让大家谈论自己的母亲,我也不想教你如何去向母亲表达你的感恩之心。因为,母爱不用教,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不用教,它只需要提醒。所以,今天的课我不想给你们留下作业,只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个感念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借助史铁生的《合欢树》去默念一下但丁的这句话――从此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好,下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45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