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街头艺术扮靓城市风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个城市里,如果有更多身怀艺术梦想的人去更自由、更自信地表达自己、证明自己,这个城市将永远充满活力。无论这些街头艺术家们是否真的能够抵达自己艺术理想的彼岸,他们选择了将街头作为自己创意和思想的展示平台,并接受着最为广泛的观众群体,就已经算是跨越出大胆的一步了,这本身也算一种行为艺术吧。
  艺术是什么?
  是古希腊时期游吟诗人口中的抒情曲调,还是文艺复兴时期壁画中天使的微笑;是印象派透出枫丹白露的气息,还是后现代高呼的解构主义。直到马塞尔・杜尚在纽约艺术家协会展览上用一个小便池表达了他的心声“什么不是艺术?”
  艺术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不是艺术呢,这个听上去像个白马非马的哲学问题,却仿佛难以有诠释完整的答案。从古至今,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无数阶段,各种派别、各种主义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不断碰撞中丰富着艺术的文化内核。
  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艺术并非都是高高在上,在美术馆中、在陈列馆里,身价不菲、难以触及的。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实很好地说明了艺术与民众并没有那么大的距离。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闪烁着艺术的微光,也许它还不够丰满、也许它还不够成熟、也许它还不够完整,但它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反映着艺术不仅仅是王公贵族的玩物,也不是收藏市场的宠儿,它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促生着这个城市社会艺术化的进程。
  中国著名画家陈丹青说过:“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春梦。”而德国当代艺术大师博伊斯说:“不仅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而且人人当下就是艺术家。”于是,一种新兴文化――街头艺术,开始兴起,它不仅张扬个性,而且贴近生活,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用华丽包装当自己故作神秘的外衣,而是将街头作为舞台,将来来往往的人群作为观众,用各种技艺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对这个城市生活的想象空间。
  作为一个内陆消费型城市,商业与娱乐的紧密结合,让贵阳有了街头文化滋生的土壤。与街头卖艺不同,街头艺术更在乎的是“秀”,无名小辈想拥有成为大师的梦,既能够接受赞叹,更需要接受鄙夷,在人来人往中锻炼自己一颗强大的心。
  城市像人一样有自身的个性,每个城市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在贵阳,外来文化与本土风情悄然无声的融合后沉淀,在这块土地扎根下来。贵阳的街头文化便是如此呈现出一种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模样。
  街头歌手,是这个城市街头艺人中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或许是受到了近年来电视歌唱选秀节目的影响,用歌曲表达心声,成为了这群年轻人热衷的一个追求。一把吉他、一个音响,一个话筒,很简单的装备就可以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小型音乐会。他们往往将装吉他的盒子放在跟前,至于观众能否往里面扔钱,那倒不是最主要的,能获得掌声与叫好,才是他们一如既往的动力。在广场、在车站、在路口,扯着疲惫而沙哑的嗓音,唱着时下最流行的都市民谣,“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一颗心仿佛早已流浪到远方。
  年轻人有梦想,老年人亦如此,他们的舞台是公园中的亭台长廊,三五结伴,自带乐器,民族歌曲是他们的最爱,有的人或许退休之前便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功力不凡,在乐器的伴奏之下,引吭高歌,在公园里隔得老远都听得见,偶有一曲《沙家浜》或者《红梅赞》,勾勒出曾经那个时代的风貌。
  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域喷水池,人烟稠密的南国花锦商场门口有一块不大的空地,夏日的傍晚时分,就会有一群街舞爱好者在这里聚集表演。他们的穿着打扮颇具嘻哈风格,大T恤,跨裤,破球鞋,脖子上带着粗链子,引得路人侧目。街舞是发源于美国黑人贫民的一种舞蹈,属于嘻哈文化的一种,有着非常强的观赏性,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创造出多种分支。贵阳的街舞兼容并包,实行的是拿来主义,不管古典的霹雳舞,还是现代的机械舞,均是他们表演的元素,围观者有时甚至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引得满堂喝彩皆是不在话下。
  与吸引眼球的时尚艺术相比,中国的传统艺术也不遑多让。书法这种文字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光待在宣纸上字帖里了,不知何时开始,贵阳人将书法写在了大地上――用一种特制的大号笔,蘸清水在地上写书法,广场或者公园均能看见这样的艺术家,行笔流畅、挥毫落地,或诗或词,苍劲有力,水迹随着蒸发慢慢变淡,却有一种朦胧的效果。这种无法保存的作品,是否代表了书法艺术中一种悠远的意境,便不可而知了。
  非洲手鼓、花式单车、Cosplay、快闪,外来的艺术形式在街头蓬勃发展;粉笔画、扬琴、二胡、杂技等本土艺术也在街头固守传承,高楼大厦只是城市的表象,街头小巷才是城市的气息,艺术的传播与渗透是这个城市亲和力的表达。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还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当他们用眼睛看到这些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时,一定会在心里对这个城市有自己的感受。
  与贵阳相比,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街头艺术发源更早,也更加成熟。在欧洲,市政当局对于街头艺术家的表演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艺人在市中心的表演能创造出一种活跃的气氛,吸引游人和顾客;当路人停下脚步欣赏艺术时,他们或能注意到街边的店铺,从而引起购买促进经济。在台湾,当局对街头艺人的人数进行了限定,规定了人数不能超过10人的团体,都可以自由进行街头表演。规范化,让街头艺术在城市中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观众的反响来看,街头艺术这种形式已经走进了大众并为大众接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形式或能成为草根艺术家的舞台,甚至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定贡献。
  一个城市里,有着更多身怀艺术梦想的人去更自由、更自信地表达自己、证明自己,这个城市将永远充满活力。无论这些街头艺术家们是否真的能够抵达自己艺术理想的彼岸,他们选择了将街头作为自己创意和思想的展示平台,并接受着最为广泛的观众群体,就已经算是跨越出大胆的一步了,这本身也算一种行为艺术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356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