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女人,爱并独立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
  
  沈睿的随笔集《假装浪漫》(文汇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是怎么打动我们的?为什么在如此大量的纸质和电子文本中沈睿的文字吸引了我们?当我们仅仅读了她的一篇文字,就开始苦苦寻找她的所有文字,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着迷?是什么让读者与她由陌生到朋友?是什么让读者与她心灵共鸣?是什么让我们从此跟随她的文字,一起行走?
  我想,把我们与她的文字拉近的首当要素是她文章的真情实感。许多人的文中也有真情实感,为什么唯独沈睿这样吸引读者?是因为沈睿的真情更坦露,更没有雕琢、文饰,让我们泪流满面与她同感身受的正是这一份现代社会难以见到的真情。她的真情有时真实到好像我们身临其境,她的真情毫不掩饰到朋友们要提醒:“学会保护自己啊。”她自己也觉得太真情了,是的,我们从她的文字中窥到了她的心扉,她那或快乐或痛苦,或喜悦或哀伤,或柔情或激愤的情感。她的心情,她的情感,她的情绪,都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人。
  她文字中的实感也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因素,她的这本随笔集,其实是她博文的积集。写作博文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第一要事,因为敏感的她无法停止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无法不说出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无法不告诉我们她的见闻,无法不说出她对世界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的观点。当她看到美好的事与人时,她情不自禁地要把它们记述下来与我们分享;而人生的百态也让这个以读书、写作为生活方式的人去思考,因此在生活中,当有人、事触动了她的时候,她就立刻记录评述它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本能行为与责任。我常常感到,从她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女性对这个世界的责任。
  毫无疑问,她的文字中,首先打动我们的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不谈爱情”的内容。“不谈爱情”,就像书名“假装浪漫”一样,我们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爱情在作者生命中的地位如何?爱情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总之,她是可以为了爱情牺牲掉现实生活中一切利益的那一类人,对于爱情奋不顾身的人。爱是世间最珍贵的瑰宝。但这些文字中有关爱情的描写还不止这些,如果只是这些,那仅仅是感动我们而已。她的文字还给我们描述了爱情中的柔情与缠绵,那些沉醉和缱眷的时刻,她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美丽与美妙,爱情中妙曼非凡的一面。爱情是一杯酒,它让我们沉醉、销魂,它让我们飘飘欲仙,欲仙欲死,是的,它将我们带入一种绝妙的境界。作为一个真情而丰富的人,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它绝对的位置,沈睿为我们描述了爱情中最温柔与深沉,最多情而浪漫的一面。“沉醉于彼此之中”“他的臂膀”“奖励自己”都是这样的文字。
  美好的人事在这本书中也占了不小的篇幅, 不知道是美好的人常能遇到美好的人事,还是美好的人易感美好的人事,还是因为美好的人更能捕捉和珍惜美好的人事,我们在沈睿的文字中常常能与这些美好的人事邂逅。这些美好的人事打动了她也打动了我们,当我阅读《永恒的爱,永恒的音乐》时,被人的无私与美德打动了,我们与她一起分享和感受,一起陶冶自己的心灵,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希望自己能增进美德,希望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在这本随笔集中,我们不仅体味了爱情的美妙,感受那些具有美德的人,我们更看到了作者的见识――一个女人的真知卓见,或者说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见识了世界,也增长了见识,而这些见识是作为女性的我们乐意知道并渴望知道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幸福指数,同时帮助我们远离痛苦和愚昧。这些真知卓见是那样体贴人心,又是那样充满力量。她扩大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知道世界上女人还有许多活法,这些活法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很重要。这样的题目你一见就想看:“女人都好色”“她们什么年龄都做爱”“聪明独立的女人更吸引人”“女性的家庭和事业不必对立”。
  沈睿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这是一个标识。我们在她身上,就像在许多女性身上一样,看到了既软弱又坚强的一面,我们曾经都是软弱的,但我们在不断成长,成长后的我们不再软弱,我们变得坚强。在这部书中,有关女权主义的观点、见解,有关女性的发现,有关女性成长的过程,比比皆是,且都是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她告诉我们:每个女人都是天生的女权主义者,一旦发现这个事实,我们就开始有了我们的独立思考,独立的思想,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这部书的第二部分“成为女人”中,有许多这样的篇幅:“我成为女人的方式”“女人的美丽”“女人的身体”“婚姻的意义”“美满婚姻与智商”“人到中年”等。
  沈睿是一个背着书包看世界的女性,她不愿意定居在任何一个地方,因为她的人生就是“漫长旅程”。从中国到美国,从美国又到世界各地,她有过艰难动荡的生活,但她更有自己坚定的选择。她的生活中曾有坎坷,有不如意,但她更有追寻与探索,更有爱与感恩。
  如果让我说出这部书的关键词,我立刻想到两个词:爱与独立。这是一部具有独特心灵与思想的书,是女性朋友的良师益友。
  女权主义只是视角,她要告诉我们的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说的:“这时我才明白死亡、爱情、心灵的欢乐、痛苦的效益、感召等等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本描写人生,感悟人生,收获人生的书籍。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二十年后再相聚”,那是她感悟同学二十五年后聚会的人生的一篇文字,文章的结尾是这样描写的:“于是我从书架上拿下《追忆逝水年华》。此次我不想看结局。而只挑那让年轻的马塞尔想象、热爱和嫉妒的阿尔贝蒂娜的故事――那些爱、欲望、青春的身体和想象的故事。我沉静在书里面,连我的爱人在我的耳边叫我,我都没有听见。‘阿尔贝蒂娜,该吃饭了’。他轻声地呼唤,我怔怔地抬眼看着他,不明白他在说什么。阿尔贝蒂娜,是的,这几天我天天都谈起阿尔贝蒂娜,好像阿尔贝蒂娜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不能更多地节录书中的文字,你还是亲自去体味它们吧,你会醉倒在这些文字中不能自拔。
  二
  
  爱,贯穿于这本书的始终,但这爱是一个独立女人的爱,她爱着,但她从没有失去过自己。为做一个独立的女人,三十多岁,她开始在美国求学,她终于得到了比较学的博士学位,她终于找到了工作,但这之间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最能体会。为了赚取她和孩子的生活费,孩子(刚上初中)刚到美国,她就不得不与孩子分离(她要回中国上课),把小小年纪的孩子独自一人扔在美国。但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她都要保持独立。
  因爱而领受的背叛、伤心、残酷她都体会过,但人到中年时,她仍坚信着爱,在《感情》一文中她说:“感情也感了几次,心也碎过几次,婚也结了几次,才意识到人生最美丽的还是莫过于沉入昏昏沉沉的浪漫感情之中。”她的爱是女性自我主体的爱,绝不是依附型的爱,所以当她第二次结婚的时候,她对将要做她丈夫的富有的医生说:“我们必须是自己生活的中心。你是你的中心。我是我的中心。”她说:“年龄告诉我,无论怎样爱另一个人,我都不能放弃我对生活的梦想。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其实就是不存在。”她一直是爱并独立着,她是这样做的,她也欣赏这样的女性。《女人的美丽》一文,她给我们讲述了美国妇女凯伦的故事,在她眼中看起来永远快乐的中年女性凯伦,其实已经七十三岁了,不仅如此,她三十多年前就离婚了,凯伦为什么会保持年轻和美丽呢,因为她有自己生活的意义。她是一个业余潜水打捞贝壳的人,她有自己的爱好与生活。作者写到:“生活的意义不是别人给你的,甚至不是爱情给予的,虽然爱情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却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有自己生活意义的女人,不管什么年龄,有对生活朝气蓬勃的热爱,有乐也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这才是美丽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本写给女性的书,以“一个女人的视觉”写作的书,一个女权主义者的书,一个爱并独立着的女人对世界、生活、爱情、婚姻、家庭的观点。这对男人或许并不重要,他们一听到女权主义就反感,一听到独立的女人就害怕,但这对女人重要,因为它教给我们怎样判断,怎样看取生活中的问题,怎样获得幸福。她说:“我的极为自觉的女权主义立场渗透我思考的每一个问题”“我成为女权主义者简直是自然而然的”。是的,女人,我们几乎都是从个人出发的,个人的经验构成了我们精神历程的基础。女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怎样看待幸福,女性的视觉很重要,如果你有女权主义的立场,你所看到的一切将完全不同,你的幸福将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为女人》这一部分,作者就是用女权主义的立场思考自己的成长。成长,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几乎我们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我们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父母是怎样特别对待我们的哥哥和弟弟的。他们从表情、行为到感情都因家中有男孩子而快乐,相对而言,他们会觉得女孩子是不重要的。假如生了几个女孩子还没有生下男孩子,父母就觉得女孩子是那么多余,女孩子是不重要的多余的人。女孩子几乎在不被精心关照的环境下长大,女孩子摸索着成长。我们来例假了,我们把它叫“倒霉”,“倒霉”一直伴随女人三十年。我们求学,但我们被告知,女孩子不管怎么努力,将来男孩子都要超过女孩子。女孩子的身体被定义、规定、驱使着,我们留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的性格,我们的乳房大小,都成为男人看取我们的因素。我们被塑造着成为社会和男性要成为的那一类女人。虽然社会上说男女都一样,但日常生活的事实证明男女不一样,不仅男女有双重的道德标准,男女的所有标准都是双重的。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没有批判的武器,所以我们即使委屈和屈辱,我们也只能忍受。在《我成为女人的方式》中的“男人”一部分,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因为男女的双重道德标准,使女人遭受的恐惧与屈辱。当男人犯错误的时候,所有人都能原谅他,因为男人根本就有犯错误的特权。而女人呢,即使是别人的错误,也要用来惩罚女人。有这样经历的女人或许并不在少数,我们在生活中屈服,只因为我们受着双重道德标准的要求,可我们以人人都接受的社会的性别角色安排自己,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结婚成家,我们主动担负带孩子、做家务的负担,因为社会告诉我们要成就男人,我们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另一半。而男人呢?他们读书用功,成功才是他们人生的价值。中国女人太皮实,只因为中国男人缺少爱护女人的意识,只因为中国男人自私。而外国男人怎么对待女人呢?作者在《丑女人怎样变成漂亮的女人》一文中写到这样一个老外,当老外听到三轮车夫对作者说他显得比作者这个女性年轻时,老外的反应是大叫:停车。这个老外异常激动地嚷嚷道:我一生还从来没有听过一个男人对女人说他自己比这个女人好看。从来没有过。”婚后的中国女人像奴隶:做牛做马。仅这些倒罢了,女人在家庭中还受到种种限制,如作者所述,当她与女朋友外出时,丈夫是怎样的抱怨不停并叫嚷不停。更严重的是男人还暴力女人。但中国女人常常把这些当作习惯,没有人告诉中国女人这是一种权力不对等关系,而且中国女人害怕离婚,因为离婚后的日子更难过。在《走向女权主义》一文中,作者写到一个女人经常被男人打,只因为这个女人曾经离过婚,现在是二婚头,但这个男人也是二婚头,但这个男人说那不一样,男人二婚三婚都没关系,而女人二婚就不值钱了,所以男人可以随便打骂。作者说:正是这些经验使我走向女权主义。作者说:“女权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人权,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在中国,女性的很多基本人权还没有实现。仅仅是性别的不同,很多女孩子生下来就被家里抛弃;就没有机会求学;就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身体;性的特权主要还掌握在男性手里;在工作提升、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女性还是次要的一个性别。”所以女权主义从个人经验出发,达到对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等本质的认识。从个人经验、个体存在出发,是女权主义的分析策略。所以这部书作者处处写到自己的个人经验,她说,虽然自己因恐惧不再是“处女”而结婚,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从婚姻中学到许多东西,“我的个人的经历都是我思考的出发点。没有这些经历,我不会成为今天的我,成为这样的我”。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作者1994年出国留学选择的第一门专业就是女权主义的课程。当1995年她回国,告诉诗人伊蕾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学下去,因为没有奖学金,可能就学不了了。当时“伊蕾一把握住我的手说:‘你一定要学下去!我赚钱给你去学习,沈睿你记住,你不是给你一个人学的。你是为我们所有人去学的。’”是的,她是为我们所有人学的,所以现在有这本书放在这里,她告诉我们女性要为自己而活,要对自己好。现在她是一个成熟的美丽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成长告诉我们女性:爱时别忘了独立。她的睿智告诉我们:“女人的美丽在于她对自己生活意义的创造,在于她自己,不在于爱情。”(《女人的美丽》)“女人难道不能仅仅为自己而存在吗?为自我感觉良好而美丽吗?”(《乳房》)她告诉我们年龄会给我们力量,会给我们信心,“年龄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深度,年龄给了我们判断人的经验和眼光”。她告诉我们:“人到中年,我早就明白人是可以一爱再爱的,一感再感的。”“生命无常,让我们珍惜现在。”“生命只有今天,明天未必到来。”她说:“人生就是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对于婚姻,她说:“婚姻其实什么也保障不了。”(《婚姻的意义》)她说:“男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可以换的,我们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的丈夫。在我们最高兴和失望的时候,在我们的一生,是女朋友扶持我们。”独立是女人幸福的根本。 沈睿以她的个人经验为标本分析和解剖女性生活,给我们女性的力量,从这一意义说,这本书具有它独一无二的价值,因为在中国大陆生活的女性没有勇气拿个人的经验进行分析和解剖,而国外的女性经验又与我们有不同的地域区别,所以沈睿的见解和观点是异常宝贵的。所以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女权主义经验与分析的好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68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