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密切相关,要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投入,确保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9-0104-02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高等职业教育则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像普通本科教育那样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着一个地区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地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其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来体现。
  (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级技能人才,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提供。安徽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异常艰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的第二、第三产业服务,这些人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他们没有受过更多教育、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化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已主要不在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规模及数量上的竞争,而在于发展水平和质量上的竞争,而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受教育者在精神、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因而就总体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不仅具有更强的劳动技能,而且具有更高的劳动素质。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方面能够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对接,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培养市场短缺人才,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综观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应用型人才短缺已制约了一些企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市场针对性以及价值功能的高效性,能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也就是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都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具有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和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科技方向和科研计划,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就宿州市而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成绩显著,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来看职业教育依然是弱势,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对职业教育不重视、不支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学生进职校没有前途,不愿意子女将来从事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二是投入问题。投入不足是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之一。宿州市政府2004年6月下发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没有完全兑现,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三是学校自身问题。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运作模式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没有突出技能培训、服务就业的办学思想。四是学生就业问题。总的来看,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但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新增社会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其次是对《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未完全建立,就业制度不够完善,技能培训的任务不突出,毕业生技能不过硬,是导致毕业生出路不畅的主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牵动经济全局的先导性事业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公益性事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进口”、“出口”这两个关键,夯实教育教学管理这个基础,面向市场办学,实现由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和技能培训转变,由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向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铺路搭桥转变,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改革专业设置,建立市场机制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需要进行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对已开设的专业,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专业设置一定要立足地方,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的专业应围绕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又是社会需求的反映,是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因此,必须仔细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努力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科研活动紧密联系本地区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加强与本地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二)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讲解指导,增大实践性环节所占课时的比例,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加大地方财政扶助力度,重点建设共享、共用的开放型实习实训基地。
  (三)开拓教育市场,扩大办学规模
  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流动的增多,高职院校要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与职后培训并重,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要支持一批具有行业、专业和资源优势的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要不断扩大高职教育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人数;鼓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办高层次职业教育,为高职生提供更高的受教育机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统筹,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促进城乡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理事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理清发展新思路,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育人新理念,落实改革新举措,创造发展新环境。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服务国家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服务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大规模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机会的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要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国良.论高职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郭来湖,赵桂芳,张增岭.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3]张翌鸣,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2).
  [4]周扬明,李春风.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探索[J].山西师大学报,2000,(4).
  
  (责任编辑/许广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3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