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荒谬下的真实混乱中的整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但它又不等同于其他任何一部黑色幽默派小说。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定位和用一些反常规的描写手段,使小说在怪异可笑的全景中,始终穿插着正常与理性,进而使幽默成了黑色、甚至死亡的幽默,也暗示了世界内容的真实,在貌似混乱无序的结构语言中,实际构筑起了一种统一。
  关键词:黑色幽默;荒谬;反小说;整一
  中图分类号:I05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65-02
  
  引言
  约瑟夫・海勒(1923―1999年)是黑色幽默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童年生活的困苦和一战中投弹手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海勒耗费了八年的心血去构思《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下简称《军规》)的主题、结构,又用八年的时间写作、修改。1961年小说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不仅轰动了美国文坛,而且在美国社会也掀起了一股崇拜海勒的热潮,他本人则被尊奉为“黑色幽默”的泰斗。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用丑角的冷漠、逗笑的嘲讽态度,对待现实中一切荒谬、丑恶、残酷、阴暗等“黑色”的东西,视荒谬的人生为痛苦的玩笑,意即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因而它又被称为“病态的幽默”、“绝望的喜剧”。
  《军规》反映的是二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美国空军大队的生活。小说共有42章。没有统一完整的情节,每一章主要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再由贯穿全书的人物尤索林的经历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联起来。作品并非就事论事,而是以军规的悖论为喻,展示现代人荒诞而真实的生存状态。这部小说之所以新颖、独特、引人注目,倒并非完全在于荒诞的主题,而在于海勒将现代派作家普遍持有的荒诞观念和荒诞技巧与内在的真实展示结合在了一起,在混乱的表面中内置了一种整合和统一。
  一、混乱结构中的真实
  《军规》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反小说”型的叙述结构来安排小说的故事情节,以荒诞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一个充满自私、贪婪、虚伪、欺骗、专横、残忍、淫乱和疯狂的现实生活。作家大胆摆脱“真实”原则对情节、人物、场景的约束,摆脱传统文化、习俗对主题的限制,突出表现现代人身处混乱而荒诞的社会,几近崩溃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
  第一,片断化、散文化的风格。传统小说一般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情节的发展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黑色幽默小说因为受弗洛伊德思想、柏格森时空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情节和结构的处理上往往采用“反小说”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把片断的现实和神话般的幻想情节拼凑在一起。这样,不但全书在情节上不完整,而且结构也显得十分松散,形成了具有开放式的片段化、散文化特征。
  《军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它的情节松散而复杂,以致经常被认为是没有真正情节的小说。究其原因,首先,这本小说在叙述上并不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推移前进,而是时间被倒流,时而时空飞跃,时而回归现在;其次,章节与章节之间并不连贯,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再次,各个章节的标题与实际内容并不相符,虽然《军规》大部分是以人物的姓名为标题的,但很多情况下,章节的内容并没有围绕标题人物展开。因此作品的问世和被文坛的接受,经历了激烈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评论家理解的不断深化,他们的意见也逐渐趋于相同,普遍认为这部小说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具有特殊的结构。
  第二,用重复和强化代替变迁和发展。同样一件事在小说中反复发生,但作者并不说明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海勒曾经说过,人生是受某种非人的力量控制的。因而,《军规》中人物情节的颠倒,也许正是对那种含糊的神秘力量畏惧的反映。作者经常把秩序混乱化,把滑稽可笑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完全新型的文体风格。
  第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传统的小说采用的是讲故事的叙述法,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叙述有头有尾,情节发展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军规》则摆脱了“讲故事”的套路,改用了“戏剧性”的手法,利用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和自由联想等艺术表现技巧来构建小说。内容上,《军规》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以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构成小说的主线。它花费了极大的篇幅,写了与尤索林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的编排看起来散乱无章,主线不明。但是,海勒却巧妙地通过尤索林和周围人物的关系,把零散的故事串成一个整体,并以尤索林同卡斯卡特的矛盾,构成小说的基本冲突,将故事以荒谬、怪诞的形式叙述出来。也正是这些虽荒谬但却真实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叙事框架,使其围绕中心线索,组成了表现深刻主题和宏大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利用意识流手法打破惯常的时空观写作。意识流手法也被有的西方评论家称为“内心独白(interiormonologue)”,它企图模拟内心活动的片断而不加以解释。小说的结构、主题或是一般效果,都要依赖人物的意识作为描写的“银幕”表现出来。因此这里的“意识”,实际上就是注意力的整个范围,包括逐渐趋向无意识和完全觉醒状态的演变。“黑色幽默”小说家广泛采用了这种新的技巧,以达到幽默和冷嘲的效果。《军规》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时空顺序,采用了“意识流”的心理时间叙述方式。作者不时地用闪回手法来展示引人兴趣的事件、反响和细节,直到小说中的情节变得清晰起来。也就是说,故事情节是按照心灵的变化顺序、按照人物意识的流动顺序编织起来的,人物的感情也从开始的幽默,变得忧郁严肃起来。
  为了表现尤索林的内心恐惧,书中涉及的几次事件大都贯穿在尤索林下意识的回忆中,所以前一章里死去的人物,又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活了过来。海勒十分善于开掘人物内心,而对人物复杂、细腻感情的逐步揭示,却用了由人物的外部形态转化为对人类主观世界开掘对照的描写手法。当今世界,人的感觉愈来愈内敛、敏锐、纤细,愈来愈病态、怪诞、荒唐。这种心理内窥与剖析已从表象描述深入到了内在分析,因此它反映出的现实更加深刻、准确、细致,甚至有深入骨髓之妙。
  文中对这种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概括起来讲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制造一个真假相融的境界,在意识的半透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如第十六章里,作者描写了尤索林和露西安娜的相遇。他看不起露西安娜。分手后,就把那张写着她的地址的纸撕掉,然后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心里对自己深感满意。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红十字会大楼的餐厅,她的形象又包围了他:一会脱掉衣服,一会又穿上衣服;还唠唠叨叨地跟她说话……另一种意识流手法是要建立一套象征性的偶像。如对全身雪白士兵的回忆,小说同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人物的意识上。人物以略带象征性的冷隽对话,吐出自己不连贯的感受,然而却又总是与作者本身的风格完全契合。
  按常规,绝大多数小说的结构都是直线发展,到最后结束。即使是从中间开始的故事也往往回溯到过去某一个时期,然后再回到现在。《军规》就不同了,它确实有一个主要故事情节:尤索林不断地在危险的飞行次数问题上,同上司发生冲突矛盾,直到最后他决定以开小差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也确实还有一个次要情节:德里特和佩克姆两位将军为争夺指挥权发生的冲突;米洛的辛迪加联合企业发迹的过程等等。然而,这些情节不是沿直线发展的,而是以心理上的螺旋型层次向前发展,以过去感觉到的某种意识的错觉为基础。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放射式的结构,使全书旋转起来的圆心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书中的人物、事件都围绕着这个固定不变的旋涡中心转动,而在这种交叉错位的结构里也就很难说清楚小说中的“现在时”。
  用传统观念衡量《军规》,似乎毫无结构可言。但正如许多批评家所注意到的那样,在小说表面的混乱之下,确实存在着结构的统一,只不过这样的统一有异于传统的结构观念而已。《军规》散乱的形式下面掩盖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小说中的故事线索主要有三条。这三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简单理清文章的表达脉络,但单凭这些线索,读者仍然不能把所有的情节进行有序地排列。正如诺曼・梅勒和锡德说,该书可以任意抽去一百页,也不会影响全书的效果,在建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语篇时,读者必须谨防把各种事件组成一条与阅读这本小说过程并不相符的清晰工整的主线。
  结语
  《军规》一反传统小说完整、缜密、以时间为序的叙事框架,有意采取散乱的结构来描写现实社会的混乱和荒诞,只用叙述、谈话、回忆来组织事件。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人物则在这三种时间里跳来跳去。小说通篇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没有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没有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但却充满了合乎情理的、逼真的画面,与荒诞的插曲巧妙地融为一体。作品能被读者和评论家们接受的原因,又应了评论家道格・格克罗杰曾说过的一句话: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荒诞而迷茫的世界,也许只有用荒诞和迷茫的风格来写才最合适。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菲利普・汤姆森.论怪诞[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3]伊哈布・哈桑.当代美国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4]Anonymous,An Impolite In terview With Joseph Heller,in The Realist,vol.39,New York:1962
  [5]林骧华.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4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