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课题,要求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梳理,了解其基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探究其现代价值,充分发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价值
  收稿日期:2010-03-08
  作者简介:刘芳(1986-),女,湖北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整个社会产生持久影响且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理论化和非理论化成果的总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渗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自身发展规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新时期全面了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识到它在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无疑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回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探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进一步明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第一个阶段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出现及其理论基础的形成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虽然缺乏确切的历史依据,但有人就有思想方面的问题,也就必然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形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夏曰校,殷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可见,早在夏商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已经出现,且传统教育中政治与人伦相结合的特点也有所体现。到了西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加强了天命观和等级观的教育,明确提出“明人伦”和“王权神授”的观点。周公“制礼作乐”,使“礼”和“乐”与社会稳定联系起来,突出其道德教化之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自由、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人们思想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争论也十分激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突出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知行统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也在基本形成并成为后世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的思想源头。
  (二)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由“大一统化”向“理学化”的转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家的政治统一,专制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应运而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儒法并用的现象十分明显。但这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的变革,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先秦的人文精神再次被唤醒,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了“儒学、玄学和宗教三大教育思潮以及三教调和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教育理论十分注重追求社会和谐并出现了泛社会化和政治化的倾向。但秦汉时期确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错误倾向还在进一步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了社会现实;唐以后,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学在继承前几个时期的理论后,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形成了理学。其思想原则成为当时的教育原则,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入了一个经学化的时期。该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注重人性、道德发展、道德实践的问题的探讨。
  (三)第三个阶段是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动摇
  从16世纪末起,理学开始走向衰弱。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人们在如何对待西学和儒学的问题上出现了思想混乱,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在近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而展开的,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国内外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国力衰退,一批志士仁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迎合改良、变法、革命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等作了一系列探索。如:梁启超认为,国家不强原因在于民德太差,“民德高低为国之存亡所系也”。要使国家走向富强,就要培养具有新民德的新民。大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力教育、军事教育共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加强各方面的教育。此外,由于这一时期还大力倡导向西方学习,所以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一些内容,使其本身得到了完善,内容形式越发多样化;另一方面,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运用也使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对于解决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发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得工作还没充分开展,其根源在于人们没有深入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一)“以仁为本”的政治观
  中国古代之所以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教化,巩固统治地位的重要作用。任何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这不能抹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政治观教育方面的价值。学习其中关于政治观教育的理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助于国家增强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如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的儒家文化中的“仁”的思想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以人为主体,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左传》云:“夫民,神之主也。”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以窥见其民本思想的内涵。虽然是为了维护王权,但也促使了民本思想的形成,更是我们凡事“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源。这既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干部素质和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誓言;岳飞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以及谭嗣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故事都构成了一股流淌不息爱国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不断奋斗。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有助于人们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以“和谐”为归宿的发展观
  以“和谐”为归宿的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无论是儒家的“仁”、“爱”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尚同”以及阴阳之说、道家的道,都内在的包含了这种思想。在人与人的方面,孔子提出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仁者爱人”等思想,这些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进而成了集体主义的理论渊源。这些思想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集体主义意识淡薄、自私自利等现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和谐”,这是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的。《易经》主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要求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达到“天人合一”。这对解决当前生态恶化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也暗含了我们必须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并把“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进一步推及到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主张“和为贵”,“非攻”,反对侵略,提倡在解决民族问题时要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这形成了我国对外关系原则的重要基础。
  (三)以自强不息为中心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多宣扬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早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崇尚自强不息,赞美生无所息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阳刚之美,推崇刚健有为,提倡独立于世、奋发有为的人格之美,这对于培养现代人的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有重要意义的。虽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当中在修身方面也曾提到,“清静无为,淡薄以明智,宁静以致远”,但它也是在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人要不断的追求一种高境界,要不断提升自己、奋发有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在不同时期都曾激发过人们的斗志。我们党在大生产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初期都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口号,度过了艰难时期,巩固了国家政权。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解决我国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离开这种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通过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以及不断创新来推动国家发展的思想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十分注重道德教育,认为它是教育最根本的内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而不能依靠暴力,“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人民拥有良好的道德是国家稳定发展的思想保证。秦汉时期又提出儒法并举,加强法治的思想,这些都成为我国现阶段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治国方略的理论渊源,二者相结合,有助于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在新时期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内在的包含了传统文化当中的其他内容,也就必然有关于创新、改革的思想教育理论。《周易》明确指出:“革故鼎新”的改革变通思想,《吕氏春秋》中的“世界时移,变法宜矣”,以及后来康梁变法思想中的部分内容也可以算得上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要求人们的思想要不断与时俱进,社会要不断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都不能没有创新精神,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回顾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理解。从中所体现出的宝贵理论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充分认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大力发掘其中的精华,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更进一步的做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杜红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5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