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分形理论视角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302―03
  
  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在著名论文《英国的海岸线到底有多长?》中首先提出来的。分形理论告诉我们,那些外表极不规则与支离破碎的几何形体,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特性。分形理论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进行研究,经过近一二十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它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社会科学方面也得到应用,深化了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本文将运用分形理论的方法展开对河南文化产业的研究。
  
  一、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随着河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对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呈逐步上升并继续扩大趋势。200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实现增加值481亿元,比2006年增加80多亿元。
  2.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河南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近些年来,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物、文学、艺术、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河南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中,河南占四家: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以河洛文化、殷商文化为主要标志的河南历史文化,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文化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国内、乃至海外的炎黄子孙。河南是全国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中岳嵩山、大黄河、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大相国寺、少林武术、太极拳以及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为河南省的文化游资源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3.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新兴的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在河南发展迅猛。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实施“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加粗拉长产业链条,所属大象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已开发出70多种国标教材和省编教材,仅2007年就新增销售收入3638万元;《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加大收购兼并力度,2007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就达到3109万元;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在全省成立了17个全资子公司和两家控股子公司,网内有线电视用户近300万户,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以奥斯卡院线为依托,先后在上海、西安、海口等城市建立了10多座奥斯卡五星级影城,年实现经营收入约5200万元。河南省互联网产业稳步发展,经过多次扩容升级,已拥有能满足语言、视频、数据业务承载要求而且具备差异化服务功能的综合承载网络。截至目前,河南省互联网用户已达400万户,互联网经营性网站116个。省重点网络媒体大河网,不断开拓多媒体新闻传播业务,创办的河南手机报,目前订户已突破100万,每月可实现纯利润100万元。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三维动画系列片《独脚乐园》,已与英国、德国、马来西亚达成播映权;河南小樱桃卡通公司的“小樱桃”漫画书已出版2万余册,动画片目前已制作。
  4.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生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同时代的人对文化的需求有不同的欣赏趣味和审美风尚,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文化产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河南省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专业村。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虽然是人造景观,但它用巧妙的创意把宋代历史生活还原,近些年,清明上河园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总收入上亿元,成为中国知名文化品牌。河南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郑州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洛阳的舞蹈诗《河洛风》等,也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特色文化精品。商丘王公庄村以“虎”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产品,漯河舞阳县农民创作的“农民画”以及鹤壁浚县的石雕、泥塑、柳编专业村,夏邑火店宫灯制作专业村和永城茴村书法专业村等,发挥当地的资源
  
  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形理论强调了整体依赖于部分的性质,对于河南文化产业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探索、起步、培育阶段。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具体表现如下:
  1.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此外,不少市县的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战,同一产品同一项目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小而全小而散,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造成总体落后。
  2.产业规模偏小。当今文化产业越来越趋于集约化发展,但目前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呈现出散、弱、小、社会化产业程度不高的状况。就河南现有的文化产业运营规模看,远远低于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也低于湖南、安徽等中部地区。
  河南省过多过滥的经营单位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诱发了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不能提升整个产业层次和规模。
  3.思想观念和产业体制落后。相当一部分文化单位仍习惯于根据各种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有的文化项目前期考察、研究、论证不够,盲目上马,出现了获奖不卖座、专家叫好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文化生产的计划性与文化产品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4.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地区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有的农村常年看不上电影,看不上戏。拮据的处境使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难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面临着“阵地滑坡”的危机。
  5.发展地域不平衡。河南各市县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较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内市场。凡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市县,思想观念越解放,文化产业也较发达;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则思想观念就比较保守,文化产业也不受重视。
  6.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如宝丰赵庄的魔术、濮阳东北庄的杂技、温县的太极拳、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开封的汴绣、汝州的汝瓷、禹县的钧瓷等,都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却没能很好地利用。因而尚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于批量涌现。
  
  三、分形理论视角下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本文在分析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观点,提出基于分形理论视角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措施。具体如下:
  1.重塑河南外部形象,是发展河南文化产业的“软实力”。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在外部形象上却是弱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是具备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全面提高河南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全省人民的综合素质呢?第一,全面提升河南人的精神境界;第二,全面提升全省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第三,全面提升全体干部群众的精神伦理道德水平和健康水平。
  2.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用新体制释放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下工夫。必须尽快理顺河南省文化管理体制,打破多头管理格局,实行统一的管理。要牢固树立管理意识,“管”、“办”分离,变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从抓具体事务转到抓法规、抓政策、抓协调服务与指导上来。各个文化产业单位要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将国家下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指标通过契约形式联系起来,实行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模式。对重点公共文化产品和重要文化服务项目(如由政府主办的大型节庆文化项目和各种赛事)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向社会公开推介,给各类文化产业单位营造一个参与竞争,求得发展的公平环境,也为社会资本创造一个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渠道。
  3.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保证河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有文化、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是搞好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造性产业”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与高文化密切关联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河南高校的作用,有计划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吸引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4.坚持方向、加强领导,推动文化产品贸易。坚持方向,就是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搞先进文化,搞健康文化。加强领导,就要把文化建设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力量,大力推进;就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四个体系,确保河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在当今时代,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也有“马太效应”:好的走向良性循环、越来越好,差的走向恶性循环、越来越差。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资源优势并不会自动转化为产品、产业及经济的优势,要想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运行过程,也是现代文化产业的综合运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文化产品贸易保驾护航,以实现文化产业的全球性扩张。
  5.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就是要针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努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以县、乡、村三级文化单位为依托,重点加强县一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体育中心等公益文化场馆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外要进行标准化建设,有针对性地丰富其文化内容,增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要发挥公益文化职能,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其整体素质。整合农村的业余文化力量,培训文艺骨干,指导扶持农村文艺团体,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以及各类民间剧团,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农村文化体系建设。要鼓励和引导各级专业艺术团体多创作“三贴近”的作品,多深入农村基层演出。大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通过评比表彰、典型引导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不断提升农民自办文化的规模和水平,使各类民间文化组织成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来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6.挖掘河南文化精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吸引着世界各地爱好和平和善良的人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目前,在中国民间组织的支持下,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相继成立,这给中国文化的传播搭起了一架彩虹。河南也可以利用这一大好良机,参与其中,把炎黄子孙发祥地的文化通过“孔子学院”传播到世界各地。
  另外,省会郑州市曾举办过多次“国际武术节”的武术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参加了这一比赛。影片《少林寺》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中的主要演员李连杰也由此蜚声海内外。经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中,语言方面也可窥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在英语中的“Kong Fu”的意思是“功夫”这两个字的拼音。说明中国武术早已享誉海外。国外也确实有它发展的土壤。另外,河南省还可以利用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方法让中国功夫真正走出国门。文化是商品,商品也是文化。河南省可以大批组织少林武僧到世界各地做巡回演出,参照四川文化厅的做法,也采用收门票的方法,来完成文化向商品转换的过程。
  总之,通过以上的措施,河南省一定能从一个文化大省发展成为文化强省,文化品牌层出不穷,文化产品贸易额逐年攀升!
  责任编辑:行 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82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