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水平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高师教育阶段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缺乏有效性。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赖小琴,广西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广西 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6-0179-03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意等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质量,正如叶澜所说的:“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高师院校是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场所,高师教育阶段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师院校也已经开始改革现有教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影响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因素仍然存在,它们正影响着新型教师的成长,也将影响着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本文旨在阐明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师范教育阶段的课程既要考虑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课程,如学科专业课、教学实践技能课、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还要考虑到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课程,如计算机的应用课程等,此外,还要安排教育见习、教学观摩以及教育实习等教学活动。在3~4年的时间里要学完这些课程,需要作出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但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突出表现为:(1)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开设的选修课程种类很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多能教师的需要。(2)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现有课程的安排多数都是理论课,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验、心理实验等实践课以及到教学基地听课、参观、见习、辅导等教学实践的机会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3)课程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一些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反映出学科的发展方向,不能反映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离教育内容国际化还有相当距离。(4)不重视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专业课程。在一些高师院校,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不但课时少,而且被列为考查科目,属于“副科”。学生也因此没有意识到这些课程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课程。(5)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有高师课程中与教育技术相关的课程很少,学生在收集、选择、处理以及创造信息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2 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一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通常包括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目前,师范生所受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仍比较缺乏,表现为:(1)常用的教学技巧训练不足。教学技巧是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常用的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新课的技巧、发问的技巧、沟通与表达的技巧、变化刺激的技巧等。因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师范生没有机会进行观摩和相应数量的练习,不能真正掌握运用这些技巧的技巧。(2)教学组织、管理与交往能力训练不足。教师对班级的组织、管理与交往的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师是否能让性格、气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各不相同的学生相互认同和接纳,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在现有课程中还未被凸显出来,得不到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师范生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往往凭着感觉去做,没有系统、有效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方法。(3)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训练不足。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已经成为对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一项新要求。现有高师课程中,涉及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师范生对课程的本质、类型、历史、改革趋势以及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没有初步的了解,无法驾驭教材、活用教材,毕业后只有“教教材”的本领而没有“用教材教”的本领,不能参与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中去。(4)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良好训练。研究型的教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有的高师院校还没有开设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师范生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训练,因而缺乏对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基本的研究规范,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很难说毕业后可以进行独立的教育科学研究。
  3 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教师的专业道德和情意影响着教师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现有的师范教育中,往往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教师职业本质认识的重要性,忽略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或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偏重于理论说教,没有鲜活的例子,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受的教益不大,不利于师范生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不利于培养他们诚实、公正和善良的专业道德,不利于他们树立热爱学生、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志向,不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和专业自我。
  4 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实施缺乏有效性。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对所学教育理论的初步检验和实践。教育实习有助于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基础。但当前高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1)实习前的指导时间短。一些学校由于教师少、学生多,往往是一个教师指导多个学生,使学生的备课、试教得不到详细的、个性化的指导。(2)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法方面缺乏研究,指导往往不到位。(3)下教学点实习的时间少。一般仅为三周或四周,第一周多半是听原任课教师上课,第二周才开始由实习生上课。有的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少,分配到一个教学班的人数比较多,有的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仅上了一节课。因此, 教育实习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改进的策略有:
  1 构建完整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一,课程的安排要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与教育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比例,开设一些包含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课程;第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才解科学和社会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三,重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课程,适当安排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践活动,加强学以致用,增强师范生对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第四,增加或单独开设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作为师范生必备的能力;第五,增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内容,并能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普通知识、教育知识和教师职业知识等完整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2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在高师教育中,对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应给师范生更多的模仿和练习机会,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教学环节,掌握各种教学技巧,培养他们个性化的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学会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讨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只有做研究,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学记》中说:“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不做研究的教师最多是只知道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不能成为“能师”,更不能成为“名师”。要注意把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相结合,逐步培养师范生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评价反思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3 加强对师范生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的培养。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本身要首先达标。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定了教师的言行举止,决定了教师的职业观,即决定了教师做“职业型”的教师,还是“享受型”的教师,或是“发展型”的教师。高师院校要通过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或讲座等方式,加强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意教育,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即“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初步树立良好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4 重视教育实践。实习是师范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习前,要做好动员、计划和安排,指派有实习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对每个实习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教学仪态等方面严格要求。在实习期间,下教学点的带队教师要多去听实习生讲课,跟踪他们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他们从“做中学”;鼓励他们善于反思,逐步学会“反思教学”的方法。在实习之后,要进行经验总结,让实习生受到教益,也使教师能够不断地积累教育实习指导的经验。此外,增加到不同学校参观、听课、见习、试教等教学实践活动的次数,让师范生亲历“学生”、“教师”等不同角色的体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师范教育期间所有的教育实践都成为练就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基本功的重要机会,使他们一毕业就可以独立开展教学工作,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结语
  
  高师教育阶段肩负着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任,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教育决策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决策部门要加大对高师教育改革的力度,使高师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师育人理念,把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作为高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自身的素养。只有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他们才能深刻领会基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主动改革现有不利于师范生成长的培养模式,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使高师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适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的摇篮。
  
  [责任编辑:舒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83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