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5年河南省经济形势分析和2006年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一流大学的缺乏,是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河南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河南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途径与战略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6)01-0135-02
  
  一、河南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途径
  
  (一)坚持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是特定的科研资源、学术优势、人才队伍、历史传统的组合,学科方向确定得正常与否,决定着学科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竞争力。一流学术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学术积累,因此有无稳定的学科方向,便成为建设一流学科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特定的学科方向上,进行长期的耕耘,才能实现科研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将已有的学术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取得“顶尖”级的学术成就。
  (二)组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通过培养造就或竞争选拔等方式,为学科的发展组织起一支结构合理、实力水平强的学术队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环节。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一些一流学科往往得益于一两个首席科学家,也常常因为一流人才的转移而失去一流学科的声誉。正是因为一流学科有形成一流师资队伍的机制,学科才有可能达到世界一流。
  (三)开展重大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研究
  世界一流学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人类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能否取得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是一流学科能否确立的标志[1]。具体地讲,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在科学研究的某个领域或某些方向上取得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成就,并对同一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产生奠基性、开创性和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其科学研究水平在全世界处于同类学科的最前沿,其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和相当长时期内具有挑战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专业建设与专业教育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一流学科的建设同样也要着眼于培养人才,能否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是衡量一流学科的标准之一。而在大学内部,培养人才离不开专业教育,因此专业建设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专业建设是一流学科建设的载体。专业是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专业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科教育的成败,要提高学科教育的质量,就要加强专业建设。
  (五)改善实验室条件与健全图书资源信息库
  实验室与图书资料信息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落后的实验手段和残缺的图书资料,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效果。同时,世界一流的实验条件与完备的资料信息,也是吸引和聚集一流人才的重要因素,它有利于实现学科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
  
  (一)本科教育理念方面
  从传播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实施创造型教育;从以学科为中心的分割知识教育,转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整体知识教育,实行综合性教育;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运行机制,转变为以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现实教育运行机制,实现人本化教育。
  (二)课程理念方面
  我们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有个性、有德行的人才。
  (三)课程设置方面
  处理好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跳出学科的界限,以问题为线索,实施跨学科的、以应用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方案。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需打破学科的壁垒,为学生开启广阔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多学科的知识平台上挖掘出解决问题的根与源。
  (四)加强高校课程教材建设
  制订高校课程教材改革总体方案,对课程教材体系的改革进行指导。加强教材建设和原版优秀教材的引进与使用工作,开发一批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新教材,鼓励高校选用适用的国外原版教材。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高校课堂。
  (五)全面推进高校弹性学习制度
  积极进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全面推行高校弹性学习制度。适应高校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逐步改革和完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立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鼓励学生跨校、跨学科、跨专业选课,逐步实行学分互认等。逐步建立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网络学习与学校学习互相沟通的体制,允许学习者自己选择适合的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要为本科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机会,使之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创造者,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六)建立面向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评估项目的导向性(突出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教学改革思想)、全面性(将研究型教学方法体现在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权重的合理构成,要体现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探索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诊断”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薄弱环节。教师对照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评估指标,通过对自我评价与同行专家、学生对其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地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自我诊断到自我调整,达到自我提高。通过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估的结果,教师们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督促和相互鞭策,促进向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河南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高校教师的培养力度
  制定高校教师培养计划,加大研究生教育向高校教师的培养倾斜力度,切实解决好高校教师总量短缺和基础课、新兴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二)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健全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积极支持高校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加大委托部分高校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力度,增强为新升格高校定向培训师资的能力。加强高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专任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加强若干所高等本科学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健全、完善国内外访问学者和研究学者制度。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在重点学科领域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
  (三)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加大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及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留学回国工作的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才回豫或来豫服务。鼓励在读研究生毕业后到高校任教,对到高校短缺性学科任教的研究生给予优惠待遇。积极聘用政府高级职员、国内外研究机构成员、国内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担任大学兼职教授。健全、完善稳定高校教师队伍的政策,切实做好优秀拔尖教师的稳定工作。
  (四)建设高水平高校管理队伍
  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培养、选拔一批教育名家和管理精英担任高校校长。逐步实行院系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加大高校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
  责任编辑 韩成军
  (E-mail:hanchengjun2020@eyou.com)
  
  参考文献:
  [1]刘强,景海明.高校教师应强化科研理念[J].河南社会科学,2005,(3):148-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86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