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总部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加速发展,更促进了所在区域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可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根据我国总部经济的现状,应以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为重点领域,以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为推动,发展总部经济。
  关键词: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09)01-0111-05
  
  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总部迁移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对我国而言,现阶段的总部迁移,一方面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纷纷将其境外总部迁到我国或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另一方面,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也纷纷向中心城市迁移。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加速发展,更促进了所在城市的发展。对企业而言,实施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向中心城市聚集,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对迁入城市而言,企业总部的入驻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驻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总部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模式和建议,希望以此加快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总部经济的现状
  
  我国总部经济存在着以下的主要特征:
  1 跨国公司总部加速进入我国。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延伸在华产业链条。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已经到我国进行投资。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4万多家跨国公司中,92%以上的企业考虑将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在已进军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中,90%打算追加投资;其投资领域从原来的制造业向研发、服务、销售等上下游各个行业延伸。随着投资升级。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或把总部迁到我国成为跨国公司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2002年以来把亚太总部、大中华区总部迁移到我国内地的就有近百家跨国公司,有的则在我国新建中国区总部或亚太区总部。以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为例,百事、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最近将地区总部陆续落户上海市中心的都市总部大楼;英特尔、3M、本田、思科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分别落户上海紫竹科技园区和漕河泾开发区。2007年,上海新批外资总部经济项目79家,其中研发中心34家、投资性公司15家、地区总部30家。其中。世界500强公司2007年在上海新设立总部经济项目10家。截至2007年底,上海共有外资总部经济项目593家。上海已成为中国内地吸引外资总部经济项目最多的城市。另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已经有28家外资银行选择上海作为主报告行。同时还有34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扎堆申城。上海通过金融功能的提升,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强化了对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经济牵引力,为上海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我国本土企业总部正在向中心城市集聚。总部经济呈现加速形成的态势。实际上,伴随着跨国公司迅速进入中国形成的“总部经济”环境,我国本土企业也在进行同样的进程。就国内企业总部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迁移总部”浪潮,纷纷向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一批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迁移。例如,上海目前已经聚集了300多家沪深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
  3 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企业总部在我国城市的集聚已成为拉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动力。由于总部经济在税收、产业集聚、消费、就业、社会资本等方面的效应已经开始初步体现,其拉动城市经济的效应也愈发凸显。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青岛、济南等已经把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领域
  
  上述分析可见,近年来我国总部经济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也愈发显著。为使我国总部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应把吸引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和培育国内企业总部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领域。
  1 国际行业协会总部。总部经济的日趋走红,推动了城市经营的转型升级,推进了区域经济的辐射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然而,我国各地在倾力构建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集聚区、争夺总部经济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即往往一味集聚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集聚,而忽视了全球另一个吨位更大、功能更强和影响更为广泛的总部概念和总部现象,那就是在全球具有极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际行业协会及组织的总部。
  实际上,行业协会在国外一直被誉为“二政府”。而国际行业协会总部集聚区在我国至今尚未有城市率先构建,这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元素导入的空缺。纵观发达国家各城市,都千方百计地引入国际行业协会和组织。已成为全世界各城市扩大影响、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战略。例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常驻的各种各类国际行业机构多达数千家:在我国的香港特区。引进国际机构总部也已逾3800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000个,而导人的国际行业协会和组织及其地区办事处已超过了1800多个。我国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并以此为重点,尽快集聚国际行业协会总部。
  2 国内企业总部。我国在努力吸引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入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育国内企业总部经济。我国首先应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本土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其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使本土企业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强大动力,积极培育本土企业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我国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龙头的作用,整合区域及国内的各种资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并率先打破行政区划对经济的制约,实现人才、货物的 顺畅流通。事实上,只有把城市的发展放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虑,总部经济才能加速发展。我国中心城市上下游产业链条较完善,制造业基础良好。利用区域的资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巨大的磁场,将企业总部集中在中心城市,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区域,使中心城市成为一个交通中心、服务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新中心。同时,城市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工合作,提高了经济效率,使创新速度加快,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提高,这对中心城市周边区域及全国都将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对于国内企业总部经济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
  
  1 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我国有着比较强的生产技术基础、技术开发力量、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劳动力价格又比较低廉,基础设施也较好。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跨国公司,为利用我国的制造业优势来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已经陆续把一些高技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我国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从这些产业的退出也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加工制造业和某些资本密集型工业上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
  较强的制造业优势是我国采用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的基础。实际上,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已陆续将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生产性总部经济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因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本身就会扩大总部经济的投资空间。我国部分制造企业率先建立的生产性总部基地,集管理、研发、设计、采购、物流和营销等多种总部功能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率。以设计为例,部分制造企业将设计外置,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玩具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形成设计总部,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生产性总部经济的发展。可见,以我国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为基础,利用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其总部经济潜力巨大。
  2 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区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CBD(中央商务区)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CBD,即总部经济集聚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单个CBD到微型CBD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微型CBD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CBD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分阶段逐步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CBD;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CBD,很好地适应了总部经济空间集聚且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可见,总部经济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集聚区为载体、将相关的总部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新颖、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总部经济集聚能力的区域。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形成产业集聚是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的特点。尽管总部经济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的形成则取决于所在区域的特定功能。总部经济的发展依托由资源、禀赋、区位、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功能,突出其区域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与区域功能相吻合的总部经济产业体系,从而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增强服务业的辐射效应。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而通过品牌效应,服务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该区域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又提高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市场空间。
  在总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区域特色鲜明,为建立总部经济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上海为例,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规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力图在2010年前打造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总部经济集聚区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海鼓励在各区符合条件的专业产业园区或服务业集聚区内建立总部经济基地,各有侧重发展总部经济。例如,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凭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便利,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成为奉贤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江湾一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充分发挥杨浦区大学强势学科的优势,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形成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科教商务总部集聚区;金融要素市场本来就已经集聚的外滩和陆家嘴地区集中发展金融贸易总部集聚区等。这些点状的集聚区通过产业链或创新链彼此相通、有机相连,使上海的总部经济整体辐射能级进一步提升。目前,这些总部经济集聚区对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集聚功能效应得到拓展提升,更好体现了微型CBD作用。
  (2)在空间形态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区逐步向周边重点地区分散化、多极化发展。
  (3)在产业功能布局上,各集聚区初具特色,逐步呈现功能错位。
  我国应借鉴上海建立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我国总部经济的能级和品位。
  3 外资拉动模式。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不高导致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00年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只有104.6亿美元,2006年为173.8亿美元,分别只占当年实际吸引外资额的25.7%和27.6%。至2006年底,我国服务业共有外商投资企业7.5万户,占整个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7.2%。
  我国已经连续15年吸收FDI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这为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采用外资拉动模式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创造了机遇。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总部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就当前而言,我国采用外资拉动模式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应积极承接计算中心、呼叫中心、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财会核算、售后服务等跨国公司总部的转移,特别是逐步拓展一些具备优势和条件的高端业务;要继续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不断提高吸引FDI的质量和层次;更多地吸引 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积极引进国际现代服务业的全新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服务业提高水平。
  
  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1 形成总部经济合作机制。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形成合作机制。以我国目前吸收总部经济最多的长三角区域为例,其总部经济发展较快正是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机制较为完善密切相关。
  长三角区域有许多先天因素,如城市化水平较高,具有海洋、长江、陆地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雄厚等。此外,长三角区域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上海作为总部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山、苏州、无锡、嘉兴、宁波和台州等作为加工制造资源密集的腹地之间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功能分工与合作的机制。这样的机制也决定了未来长三角区域总部经济的发展走势:以上海为核心,发展国际行业协会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本地企业总部;而宁波、无锡、嘉兴等城市则可重点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主要是留住本地企业总部,并适当吸引省内大企业总部,从而使区域合作的分工更加明确,规避长三角区域的现有劣势,以形成长远的竞争力。
  2 创造良好的综合环境。除了形成总部经济的合作机制之外,我国还应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综合环境优势。综合环境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均衡,门类配套齐全;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职能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高: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法制建设的推进;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拥有一批高端人才等。
  此外,我国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因为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紧密联系。政府从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综合环境优势的具体体现。
  3 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市的总部集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企业总部成为现代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密集的地区则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为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总部经济的生存环境要求必须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配套。
  为加强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效应,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包括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及新型服务业等。这些,无疑都增添了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砝码。虽然我国现代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细化。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很广,涉及银行、证券、租赁、通信、网络、咨询、策划、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几十个行业,我国要做的努力显然还有很多。
  4 集聚总部经济人才。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端专业人才,如高级信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培训师、金融咨询师、高级语言人才、高级物流人才和数字通信工程师等等。而对所需的人才只能通过加快培养和引进来解决。从全球总部经济发达的城市经验来看,一方面,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设计并实施人才培训课程和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在吸引人才时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各地在吸引人才时不仅要吸引国内其他城市的人才,还应打开国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并给人才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平台。
  
  本文责编 沈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99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