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的影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绪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消极情绪让人感受失望和挫败,阻碍人的发展;积极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积极情绪将对人格产生渗透作用,从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同时健康的人格也会增强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1-0143-03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三大研究内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部分学者对积极情绪的性质、概念和功能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积极情绪如何影响人格的研究还较少。众所周知,人格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核心动力。心理学家艾森克也说过:“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就认为,培养个体的好奇、乐观、创造力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的体验。因此,研究积极情绪对人格的影响,乃至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情绪的内涵
  
  情绪维度理论的二维模式认为情绪由两个维度组成:一个维度是效价或愉悦度,分为正负两极;另一个维度是唤起度,由弱到强变化。积极情绪就是位于正效价那端具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反之,位于负效价那端具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罗素曾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上海师范大学的卢家楣教授认为:“积极情绪是与社会利益相符,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是正情绪,也可以是负情绪”。
  因此,从众多观点中可以看出,积极情绪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总体上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体验,也有侧重情绪的功能作用,这进一步扩大了积极情绪的内涵。
  
  三、积极情绪影响人格的机制
  
  1.积极情绪通过合理的归因方式影响人格
  积极情绪与个人的归因模式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国外研究发现,具有负性归因方式的孩子比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孩子抑郁程度更严重。那些在对待失利事件上倾向于外归因的方式,而在对待成功事件上倾向于内归因方式的个体,能经常体验到高兴、愉悦、满意等正面情绪,容易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这比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身心更健康。因为不同的归因方式使人形成对人和事物的不同看法,进而构成人们对世界习惯而稳定的认识倾向,成为一种态度特征,并在个体的人格中固定下来。因此,积极的情绪通过客观、全面且良性的归因方式自然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而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也会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2.积极情绪通过良性的人际关系影响人格
  积极情绪不仅自己感觉愉悦,而且会更多地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积极情绪的人,能较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情绪,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信息,从而促进有效的沟通;具有积极情绪的人,也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给对方以安全和信任感;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更容易欣赏和接纳他人,与同伴交往及评价中将持更肯定的态度。通过积极的认知和情感促进了积极的交往行为,而积极的交往行为又反过来强化了原有的积极认知和情感,并对其人格产生影响。因此,积极情绪的个体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有利于培育个体的理解、助人、谦虚、欣赏美丽、卓触、宽恕和仁慈等良好的性格特点,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3.积极情绪通过重要他人影响人格
  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思维活跃度更强,对周围的感知能力也更敏感,同时更容易吸收正面的信息,看问题的角度也更趋向于积极乐观的一面。因此,从学习的角度上来看,更容易从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他人身上学习一些优秀品质。因为重要他人是指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对其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不认识的人,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行为方式、言行举止,甚至表情动作都可能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某些时候甚至会决定个体的成长路线。
  4.积极情绪通过正确的应激与防御系统影响人格
  高宏生等人的研究发现,心理疾病倾向是个体产生自杀意念最大的直接影响因素。心理疾病主要与人格的倾向性、情绪的稳定性相关。人格倾向为内向者、情绪稳定性差者心理疾病发生比例较高。个性特质在体验一定情绪状态时表现出稳定的倾向。如果当事人有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将会较大程度控制负性应激事件的发生,也将有利于预防自杀等极端行为。因为,相同的事情,对于积极情绪者和消极情绪者具有不同的意义。在积极情绪者眼中,某些事件根本不成为负性事件,但在消极情绪者看来就具有非常大的负性影响。甚至积极情绪者已体验到了负性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他往往可以调动起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来降低负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四、激发积极情绪塑造健康人格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即有效的治疗能够成功地教给人们如何减少痛苦。尽管如此,当缺少积极和令人愉快的情绪时,许多问题会产生。与许多专门操纵或消除消极情绪的技术相比,很不适宜的是几乎没有一个系统的程序教给人们更愉快或更享受生活。但是仍有一些方法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1.记录愉快事件激发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与动力,消极情绪使人消沉,若不调节将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王艳梅等通过积极情绪的干预研究发现,记录愉快事件显著提高了被试的积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降低了消极情绪。比如在生活经常记录并感受:学业的进步和自我的成长;家人、同学及恋人等周围群体的和睦共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助人为乐,行善等事件。因为记录愉快生活事件,将会产生满意、快乐和自豪等积极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2.多角度思维探寻事件的积极意义
  Derrybrry Reed和Ciboa Revelle的研究表明:个性特质(内向,外向)和积极情绪之间联系很紧密,外向者比内向者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个性特质在体验一定情绪状态时表现出稳定的倾向。外向者善于转换注意焦点,即使碰到生活中的不如意,会采取合理化的解释、求助、升华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不会对自我求全责备,陷入负性情绪中不能自拔。积极的思维方式引发积极的认知结果,带来积极的情绪。莎士比亚曾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3.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提升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自我内部对话和积极暗示能唤醒潜意识,增强意识的动力作用,从而也能提升个人自尊、自信和自爱的能力,而只有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爱的人才能经常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比如把我们常说的“我又考砸了,我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换成“我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些不对,我应该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把“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换成“我可以将这个复杂的事情分成几个步骤”、“我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把“成功的希望不大,还是放弃吧”换成“再做最后的努力,这是一次机会,我不想失去它”等诸如此类的对话,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内部对话,能促使个体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同时,情绪是动机的重要表现,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表现。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动机越强,从而越容易引起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具有积极情绪的个体,往往能辩证的看问题,容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4.调整信念系统建立合理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认为: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对诱发事件的认知解释和所持有的信念,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比如在常见的非理性认知观念中就有:过高的自我期望,认为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完美无暇;每个问题一定有一个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法,而且必须找到,否则将会有大灾难。像这种具有完美主义人格倾向的人较易受到情绪的困扰,不容许自己犯错。因为在其信念系统中,只有凡事都要达到预期,才能接受自己,否则就变得苦恼和消沉,痛苦万分。如果学会接受一些不美好和不完整的事物,反而能保持身心愉快,因此,合理的认知观念是保持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
  5.动作改变消极情绪提高情绪控制力
  健全人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理性化、冷静、脾气温和、有满足感、与别人相处愉快。当你心情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你是否尝试过深呼吸、或者大幅度挥舞你的手臂,或者参加体育运动?《好心情可以没理由》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你处于这种状态:低头垂肩,走路双腿仿佛有千斤重,就会觉得情绪很差,如果改变一下:雄赳赳,气昂昂,双眼有神,抬头挺胸,走路加速,做出成功人士常有的样子,情绪就可能振奋起来”实践已经证明积极动作有利于情绪低落得到缓解,紧绷的神经将会得到放松,心情变得更愉快。因此,通过身体的牵动,将会改变情绪状态,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情绪。
  
  五、结论
  
  情绪本身没有什么好坏,情绪通过人格特质及其信念系统起作用。因为,若能学会正确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即使负性情绪也有其必要的防御功能,使人适应生存。但是人类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我实现、追求幸福为目标,因此,对各种积极情绪作用、功能及其获得途径的探讨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个国民的幸福生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603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