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体育教育对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众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如何通过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mental health factors, how through sport means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n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o adapt to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person.
  关键词:学校体育 心理健康 大学生
  Key words:school sports mental health college student
  
  1前言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将来走向社会获得成功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疑病、强迫、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怎样驾驭“自我”,渡过这“黄金时代”,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和学校卫生工作共同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职能。
  
  2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2.2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但是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强迫自己对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和探讨,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少贫困生有自卑心理,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不得不退学甚至选择更为极端的手段逃避现实。
  2.3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开放,大学校园的恋爱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恋爱中的大学生往往只沉浸在两个人的小我世界里,与其他同学来往贫乏,精神的贫困使得大学生无视这个世界的富足,恋爱中的大学生总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成绩滑坡的紧张,这些紧张反过来会强化性爱需要的紧张,种种紧张不能释放,从而引发如情绪抑郁、心态浮躁、排他心理、以及伤感的人际关系等负面心理影响。
  2.4对大学生活环境不适应
  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患心理障碍问题尤为突出,具体原因:一是“荣誉”问题上的心理不平衡。据咨询,他们在中学是佼佼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居多,自幼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赞扬声中,形成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一旦不能满足,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泄气,精神上极端苦闷。二是考试和综合评分成绩进不到前几名,评“三好”落榜,因而感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和压力大。
  2.5人际关系紧张中的矛盾
  有些学生行为不羁,常抽烟、酗酒、不按时作息、晚上十一二点钟闲聊侃大山、不关灯、开夜车看书,影响他人休息,群体不相容,互感压抑和紧张。
  
  3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实现了注意力的转移。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1学校体育可以预防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任务,对培养21世纪“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深远意义。体育不但要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要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我国学校应该更新学校体育观念、充分挖掘各类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以及充分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潜力,使我国学校体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2选择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的健身形式
  运动实践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自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同时又各有其特征。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如对性格内向、易紧张失常的学生,可鼓励其多参加公开性的激烈比赛,特别是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赛;对遇事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打太极拳等项目的体育锻炼;对处事犹豫、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其参加跳高、跳远、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锻炼;而对孤僻、拘谨的学生,可让其参加接力跑、拔河、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的锻炼。凡此种种,都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要持之以恒,必收良效。
  3.3提供自我认识的机会
  教学时,教师应有意创造让学生自我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我体验中自我总结,归纳运动要领、技术原理等;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讨论交流、自我选择,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自尊、自制和自强的基础上自爱,正确地对待自己、别人和客观世界。而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也具有重大的心理学价值,因为在这一类的活动中,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运动个体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因此,教师常以竞赛的形式组织课程,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信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611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