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良好外部环境助力大学生践行幸福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大学生生活学习接触的外部环境影响着大学生幸福观的发展及形成。本文对大学生外部环境梳理归纳为社会环境、高校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三个层面,围绕这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引导大学生践行幸福观。
  关键词:幸福观 社会环境 校园环境 家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202-02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大融合和多样化发展态势,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受到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大学时期是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阶段。观念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的结合使然,那么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有效帮助大学生践行幸福观就值得我们探讨。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践行幸福观
  幸福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因此,幸福在一定意义上是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关于个体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价值的制约,这也就为社会引导大学生们的幸福观提供了基础。[1]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洪流下,大学生的价值诉求倾向于追逐市场功利价值,功利价值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不良的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观念。诚然,社会中存在多样性价值观或多元化文化,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众化、生活化等的方式占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走进人们的心中,要积极宣扬社会正能量,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抵制与约束社会不良思潮的出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积极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腐蚀,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而大学生在这种健康良性的环境下生长才有助于其自身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2.建立健全社会公正机制,激发大学生勇于乐于追求幸福。合理公正的外在条件是大学生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正确幸福观养成的有效条件。
  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型期,外在的社会不公正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幸福观的正确认知,并且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与困境。而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保证。首先健全法律制度,法律的制定要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依据,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依法治国,公民必须做到遵守法律规范。其次要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国家尽可能的保障每一个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金支持,加强奖学金与助学金等的发放力度,使每一个在校学生均不受制于经济条件而影响学习。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等方面政府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打破地区、行业的壁垒限制,消除户籍限制与性别歧视,营造公平竞争、公平就业的环境氛围,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通过提供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问题等。除此之外,公平的社会保障还需要社会其他方面的共同支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其他资源共同协作,才能有利于公平社会的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是尽可能的让每个人感受到幸福的存在,而不公正的社会是难以有效培育人的正确的幸福观,公平正义缺失的社会只能误导人们对正确幸福观的认知,错误地追求“个人欲求实现的快感”,最终陷入尔虞我诈的不良环境之中。个人的幸福依赖于社会的公正,不公正的社会会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幸福观出现偏差。同样,大学生的幸福观只有公正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取幸福。
  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引领大学生践行正确幸福观
  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需要外在的善作为作为支撑或帮助,培育公民的善德也离不开学校的作用。[2]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这里的物质、制度、精神等一切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来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有形或无形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对幸福观的认知与践行。
  1.幸福时常发生,幸福体现在细微之处。学校应注重校园物质、精神文化的建设,通过合理有效的建筑布局设置以及其他校园风景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美丽的物质景观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通过花、草、树、湖等的合理布局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学校的标语建设上要新颖、有创意、积极向上,使学生读取标语时感受其中的乐趣及价值用意,加强建设人文景观,创建诸如伟人名人雕塑等,增强校园文化历史底蕴,合理充分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突出校园的美感。不断丰富与更新学校图书资源以及图书馆的硬件建设,通过引进丰富健康向上的书籍,让学生能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身的思想境界,让学生从中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给人精神上带来的幸福感。此外,在餐厅、教学楼、宿舍、自习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上,应当布置的合理充足,让学生感觉到方便舒畅,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使学生在身心上得到满足,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可以触摸幸福。
  2.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校健康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幸福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 有效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并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中,引导且端正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幸福观。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加强以红色导向为主的校内网站建设,加强对校内网站的监管,通过一定技术手段的限制即时地过滤与清除校内不良网络信息的蔓延,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造就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着知识,同时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因此要不断地对其自身个人品德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让其能够正其身、知荣辱,塑造高尚的教师形象。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善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把幸福观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大学生对幸福的感悟。此外,老师要以平等真诚的姿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想动态,通过与学生相互之间敞开心扉地情感交流,实现与学生的心理对话,有效帮助与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以及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三、营造家庭良好氛围,熏染大学生的正确幸福认知
  家庭是大学生从小成长与生活的地方,家庭的家风、父母的言行、家庭的亲属关系等等对大学生的性格培育及人格塑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向上、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
  1.作为父母,应该给子女创造完整和睦的家庭环境,支离破碎、吵闹不停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态度都能影响到孩子,因此在子女面前,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个人品格魅力去感化子女,避免让一些不良习惯与作风传染给子女。在教育方式上对孩子不能溺爱也不能苛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与如何做事的道理,不能用粗暴、恶语的方式教育孩子,那样不仅会适得其反,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进而会影响孩子的幸福体验感。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与爱护,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增加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学会用引导与疏通的方式及时的帮助与解决孩子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孩子对人生的自信心与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需满足其精神需求,让孩子真正的感觉到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不要让忙碌的工作成为父母与孩子心灵沟通的绊脚石,只有温暖和谐健康及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所在,与此同时,父母要做好学生价值观、幸福观上的正确导航,面对孩子所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以及沾染的不良恶习,父母要尽到“过滤”的责任,帮助孩子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指导孩子明确正确的人生航标,引导孩子树立科学健康的幸福观。
  2.和谐融洽的亲属关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幸福体验感。和睦的亲属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知和大学生正确幸福观培养的重要因素,亲属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会让学生在这个大的家族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爷爷奶奶的嘘寒问暖、叔叔伯伯的一声问候、姑姑舅舅的关心帮助,都让大学生感受到幸福无处不在。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节奏非常快的城市里,虽然时代的潮流文化让他们感觉到心灵上的愉悦,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上的压力、感情上的不顺、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等等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当他们回到家中,这个和谐的一大家子让他感觉到与亲人之间的欢声笑语是那么的幸福,从而他们忘记了烦恼、忘记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不和谐,进而也忘记了工作生活的一切不顺,他们通过与亲人的沟通交流,释放了心中很多的压抑,这就是和睦的亲属关系给大学生带来的裨益,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幸福体验感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造就。
  四、结语
  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外部环境并非是可以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围绕社会大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进行探讨,是为了突出这三大环境各自的特征及为了有针对性地构建培育大学生幸福观的外部环境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盼.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4
  [2]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宋文刚(1981-)男,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从事一线教学十余年,现任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璞(1984-)女,法学专业,讲师,社科部教师,现任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18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