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从小学的起步型教学过渡到初中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繁杂,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如何在这个过渡阶段引导学生深入而高效地学习语文,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主动去涉猎语文知识,这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而本文会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看法和具体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认知 现状及问题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251-01
  一、对初中语文再认知
  小学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文字、拼音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对母语规范化认知的阶段。而初中的语文学习则是在掌握了基础文字的基础上对语文更深一步的挖掘。它是小学和高中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不仅需要衔接好基础教学,还需要为高中难度更大的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的学习并不像理科科目要求有强大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它并不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是一种长时间通过阅读、写作等的积累而慢慢提高的,是厚积而勃发的过程。所以兴趣、耐心和坚持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研究表明,初中时学生精力和智力最旺盛的时期,因而教师应把握好这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现状及问题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是自己从小就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学好。并且语文需要很多记忆背诵,这些硬性的东西都很难让他们提起兴趣。然而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课程繁多,课后任务繁重,加上各种补习班,都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也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他们似乎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理科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
  2.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去积累而提高,有时候难免会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各种文章阅读、文言文、作文等并不能完全靠理论知识去解答,没有长期知识的积累很难很好的去完成。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很难有做数学题的热情,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所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丧失语文学习的热情,特别是男生,对文字相对来说不太敏感,更厌倦于语文的背诵记忆和绞尽脑汁的写作。
  3.教学模式的误区
  某些学校的教师仍然固守着旧有的授课模式,对于一篇课文的讲解仍然停留在朗读、分析讲解、课后练习的单一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是主导,是主动的灌输式教学,对课文的理解几乎都是老师的思考。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长此以往学生就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一遇到问题就去求救于各种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不懂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思考的层面也停留在浅薄的阶段。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解决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让学生改变学习模式,作为教师首先得反省自己的教学模式。时代在不停地向前迈进,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在如今已不能完全适用。我们不能仍旧生搬硬套那些旧的教学理念,而应摒弃那些落后的教学观念,针对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去创造一套更符合当代发展的一套教学模式。现代的教育模式应当更加灵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灌输式的教育,不能一味自己讲,需要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带动课堂气氛。另外,记忆和背诵都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应在这方面过于强迫。需加以引导,采用多种模式去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语文内容,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记忆。举个例子,古诗词、文言文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难点,老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背下来,很多时候他们往往并不理解文章的意思。倒不如让他们先能够口头翻译之后再去背诵,省时省力。优秀作文也并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加上在平日里积累素材就可以了。
  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探索阶段,因此良好好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值得教师去探究。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逐步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的乐趣,逐渐积累,扩大知识面,长此以往必定会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比如可以在教室设置阅读空间或安放一些书架,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籍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老师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类的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扩充知识面。亦或是每次上课由一名同学进行课堂前的演讲,这样不仅演讲者会在准备过程中收获很多,他的分享也能让别的同学了解很多知识。其次应该丰富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比如可以有一些情景表演,朗诵、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改变他们对语文死记硬背、生硬刻板的错误认知。
  3.授人以渔
  学习主要掌握的是一种方法,语文学习同样有它的方法。背诵有其记忆的方法,阅读理解有其答题的方法,写作有写作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教学,而缺少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很难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习中找到一个脉络和自己独有的学习体系。知识便会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学起来吃力,逐渐变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讲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告诉一个答案,应该把具体的思考方法予以传授,并由此及彼,把同类型的问题都找出来做出总结归纳。
  4.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言的学习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交流,思想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很多奇妙的体验。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的交流,把一个人的讲解变成集体思想的交流。课堂上老师可以留更多的讨论时间,老师可以先抛出问题,然后分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都给出自己的解答。或者可以以提问抢答的的方式调动学生去思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但是这个过程也不能只追求“新”的课堂形式而不着边际的盲目讨论,教师应该掌握好一个度,保证学生在讨论的质量,避免某些学生讨论的时候走神或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保证学生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发散性的思考,这样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5.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的学习有时候难免会枯燥乏味,特别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的一言堂,很难带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利用先进科技资源比如多媒体,集图像、文字、影像于一体。采用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将教学资源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整合,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元丰富。学生也能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中开启多种感官体验,融入教学情境,更全面地理解课本内容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比如在介绍一篇文章的作者或写作背景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作者相关的照片,或者播放一段视频,利于记忆理解。老师也可以用PPT的形式代替一些板书,内容丰富并且节省时间。
  四、总结
  综上来看,教学模式和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是最主要的两大问题,可以说是前者对后者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因而作为教师,探究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联系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活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很多知识,同样也会反馈给教师很多信息。把握好这个过程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模式产生影响,同样会为教师带来不小的收获。活动的过程有益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或者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便于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相反,封闭呆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惰于思考,不利于思维的发散。语文的多样化教学必然是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究的一件事,需要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总结。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乐趣,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真正的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才算是语文教学的成功。虽然这将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教师会付出很多的努力,但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英毅.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J]. 市场论坛,2015,01:78-80.
  [2]王颖.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 品牌,2015,01:241.
  [3]白兰英.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求知导刊,2015,03: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18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