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甘谷县玉米机收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甘谷县玉米机收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总结。本文从甘谷县的农业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玉米机收的技术路线,效益,提高了人们对玉米机收的认知。
  关键词:甘谷县;玉米;机收;技术;总结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试验示范,其目的就是解决甘谷县旱作农业区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大,但收获慢、强度大給群众玉米收获带来的巨大困难,通过机械收获技术的示范推广,把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业丰产丰收,农民增收做出贡献,现将试验示范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机械收获工作的内容要求
  1.甘谷当地适宜机收时间的选择,玉米收割应该在完全成熟期,因为玉米成熟后,不会脱落掉籽,所以我们把试验选择9月25日至10月底之间,完全符合甘谷当地实际,川区,浅山区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后山区在10月下旬。
  2.机具的选型。甘谷大面积的玉米种植是双垄沟播玉米,三行的或四行的根本在地块小,又是双垄沟播的地块中,行距不均很难工作,经过多次实地试验,我们选择了山东常林集团生产的4YZP—2型玉米收获机,该机为两行半喂入式,基本能适应甘谷的情况。
  3.收割效率,破碎率。
  (1)该机收割效率每小时3--5亩,根据甘谷的情况每小时只能收割3—4亩。
  (2)破碎率
  在柏林收割时,对10穗玉米进行统计,落粒仅10粒,5亩捡到落穗3穗,籽粒破碎10穗中仅有12粒有破损,落粒,落穗,破碎均在2%,3%。1.5%以下,符合机收破损落的要求;
  (3)茎杆切碎15cm左右,切碎长度合格率大于90%;
  割茬高度在10—18cm之间,基本符合要求;
  苞叶剥净率从三地试验中对100穗抽样分别是87%、89%、90%,剥净完全满足要求;
  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在我们试验的50亩过程中,仅离合器发生了一点小的故障。
  (4)安全宣传教育,联合收割机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械,使用前不论对管理人员,试验人员,还是群众,都进行了安全教育,特别是安全规程,安全操作,从试验、示范,到群众的使用都进行安全教育,发放资料,现场讲解,保证试验、示范、推广的安全性。
  二、技术路线和生产模式
  1.技术路线:一是对露地玉米机收,然后对残茬秸杆用犁翻埋,然后用旋耕机整理地表,再耕种;二是对双垄沟播玉米机收,残茬,秸杆覆盖地膜,膜上复种,来年再重复进行,一膜种2到3次。
  2.生产模式,试验后,由农户购机保管,替群众带收,每亩以60元收费。
  三、项目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试验,该机正常的生产效率为3—5亩,当然生产条件好的情况还会更好,较人工可提高生产效率36倍,因为一个人工每天只能收0.5亩,按农村正常的雇工收割一亩地仅人工费从摘、收、剥运就120元,而机收只收60—80元,按80元,一亩地节省成本40元,每台机子一天按8小时计也要收24亩,只需作业费1920元,人工一亩120元,24亩就需作业费3880元,节籽成本非常可观,但事实上从作业统计的情况,由于甘谷山区地块小,农路窄,作业过程中转移地块,作业中地块不规则等因素,实际每台机子在收割时的作业面积一天就是8-10亩,理论上和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一天一台机子的收入就500元左右,情况好的一天能达到1000元,按1000亩计,可节约成本4万元。
  2.社会效益分析
  机收后,如果是露地玉米,可机翻,旋耕整地,将秸杆还田,既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保护环境。双垄沟播玉米,机收后,残茬秸杆覆盖地表、保温、保墒,防止土壤风蚀,抑制沙尘飞扬,保护水土,保护气候环境,对土壤保护性耕作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存在的问题
  1.甘谷的情况,山区地块小,农路窄,大中型收割机无法开展工作,中小型机械化程度低,又不能满足群众要求,只能中型机子艰难工作。
  2.甘谷群众使用地膜的观念严重影响机收的开展,群众一膜都用在3-4茬上,而机收很容易损坏地膜,群众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3.甘谷传统的精耕细作模式,要求玉米收获机在残茬秸杆的粉碎堆放中要相对集中,而玉米收获后,感觉还是太粗糙。
  五、建议
  1.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从几个不同村的机收看,不论两行三行,适应性还不是太好,机收效果还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2.设计还要精准化,在作业环节更精细,一个原则,收后效果,更整洁更舒畅。
  参考文献:
  [1]李斯华.农业部要求加快推进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J].现代农业装备, 2008(4).
  [2]邹岚,卓杰强等. 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前景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08 (4).
  [3]刘水长,张勇等.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 2008 (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37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