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近六年就业情况特点分析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通过采访、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回顾了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近六年就业情况,通过就业现状的对比分析以及访谈用人单位对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分析影响该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该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就业能力
  一、就业的现状与反馈意见。
  通过对武音钢琴系 2014-2019近六届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发现就业的特点如下:
  (一)毕业生总数减少,女生比率较大
  (二)出国升学的人数逐年增长,几乎占到比重的一半,自主创业的比率较低
  据调查结果,在待就业的学生中,都集中精力学习语言准备出国深造,没有考虑工作。在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中,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在各大琴行代课,但未签正式合同;其二是在做钢琴家教。这两类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和准备出国。
  (三)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留在户籍所在地、武汉或者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即使在大城市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会选择留下,不想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原因是发达地区和城市经济繁荣,有较多就业机会。同时,文化发展、艺术教育受重视,给钢琴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抱负的舞台。
  (四)通过访谈社会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意见
  (1)优点:
  拥有扎实的音乐表演能力,专业出色;
  毕业生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较为出色;
  有较好的情商,与工作对象(学生家长、客户)交流沟通时大方得体,注重文明礼貌;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意识,能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结合创新。
  (2)不足:
  社会工作经验缺乏;
  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的缺乏,包括其他音乐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等;
  对计算机、网络软件的操作能力不足;
  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协调、分析和决策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
  (五)毕业生工作后的反馈意见
  (1)主专业的学习让自己在就业时取得了很大的竞争力,并在工作中赢得了比其他综合院校钢琴专业的更多关注,建议加强主专业的学习,包括曲目量的积累与演奏技巧的训练。
  (2)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通常涉及到音乐中的各个方面,多数学生希望本科期间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更加深入,包括键盘和声和即兴伴奏,音乐辅助性理论课程是很有必要重视学习的,包括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中西音史。甚至包括音乐表演的其他专业,如声乐、舞蹈等。
  (3)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应对就业中遇到的挫折。
  (4)在校期间一定要尽力取得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一位在上海早教中心工作的同学反馈说,拥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使得她拥有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二、影响我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招生因素
  从2013级开始,将手风琴和双排键两个品种划归到了演艺学院中的键盘乐器演奏与编导方向,保留了钢琴演奏和钢琴艺术指导两个纯钢琴方向的专业品种。从2014级开始,取消了钢琴艺术指导品种,将所招学生全部归为钢琴演奏,目的是集中优化培养目标,利于学校的管理。
  (二)专业特点
  作为一名钢琴专业的学生,本科阶段只是初步进入正轨,想要更高更深层次的专业提高,攻读硕士研究生是一个提高专业技能、继续深造的好机会。同时从就业角度考虑,提高了专业技能、取得了更高学历,无疑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钢琴起源于西方,历史的积淀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使欧美拥有更强大的音乐教育资源。一些成绩优秀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钢琴专业毕业生,会选择出国深造,去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去获得更高的学历和学位,全面提升自己。再者,我校与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也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提供可能。
  (三)就业观念局限性
  由于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数远远高于男生数,女生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思想局限于稳定安逸的工作,所以毕业生中的女生工作首选便是公办教师或者编制内的工作。学生们就业观念过于局限,不能随着多元化的时代而变迁。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潜意识中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就业,不愿到外地工作。学生“居高心理”是制约就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弱
  由于从小学或中学开始学习艺术,他们在艺术学习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专业轻文化课现象突出。高考时文化分数相对较低,文化知识欠缺,进入大学后,受专业的影响,他们将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课余时间大多用于琴房练琴及外出代课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对文化课、理論课重视不够,造成文化素养欠缺,理论储备不足。学习能力缺乏综合性的培养和积极影响,进入大学后,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差,文化课学习方法缺失,综合人文素质不高。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音乐学院钢琴教育的培养目标
  专业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今后主要的去向是哪里?他们应当具有怎样的能力,能够胜任何种程度的工作?这是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我们的学生不同于普通类音乐教育、社会类音乐教育和师范类音乐教育。依据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我系的培养目标应是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从事钢琴及其他键盘乐器的演奏(独奏、重奏、协奏)、钢琴艺术指导或相关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并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高水平、多样化、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音乐专门人才。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有: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规范;
  (2)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达到学院规定的外语等级标准,并能运用外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4)掌握较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5)具备较高的键盘乐器演奏能力与水平,大量和深入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6)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从以上对钢琴系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前提是确立育人为本,在政治修养和道德规范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围绕键盘乐器演奏这一专业中心,对其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语、计算机和教学科研能力都作了相应的要求。突出了学习的中心和与其他知识的结合运用,强调了专业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专业学习的与时俱进特点。在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学分分配上对课内课程和课外实践及讲座都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因此培养计划的制定很好的指明了钢琴系本科四年的学习方向。
  (二)设置多样化和特色化的音乐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形成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为一体,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以技能性实践课程为重心,强调实践过程的落实。从一专多能的角度出发,兼顾学生的发展诉求和市场的需要,形成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开设有关视奏、声乐器乐艺术指导类型的课程,补充音乐教学、艺术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体现培养人才的多元性。
  (三)加强艺术实践环节的培养
  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和校外艺术实践项目;积极举办各种音乐节、大师班等艺术活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实践,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开拓平台。增加舞台实践环节,要为钢琴系学生提供大量的演出平台,钢琴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精力定期举办音乐会,拉近课堂与舞台实践的距离,以展示学习成果,体现学习价值,积累演奏及教学的曲目,并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如重奏、伴奏、合奏等形式的能力),不仅积累了舞台经验,也更深的了解专业内涵。
  (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及服务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规划,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调整就业期望值,让学生们在指导中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聘请行业专家、创业精英、投资人担任兼职就业导师,定期举办音乐就业和创业相关讲座,为学生创设与创业者交流的机会。定期开展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鼓励音乐专业学生组建创新和创业团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
  (五)加强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工作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系钢琴学生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表示满意,认为学生基本功扎实、技能技巧较高,专业素质完备,但是在人际交往、奉献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等方面均暴露出不够成熟、甚至自我主义的倾向。在离校未就业学生中,这种思想倾向尤其明显,怕吃苦、贪享受的作风较严重,就业之路困难重重。
  要加强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工作,一要加强学生一专多能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与适应社会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二要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素质过硬的毕业生;三要加强工作诚信、敬业精神的培养。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适应社会,敢于推销自己,激励他们利用多种方式与社会接触,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亲切感,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技能。增强忍受挫折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的选择职业,发挥才能。
  (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学习
  我院的邀请的专家往往都是在教学、学术方面与之交流,很少有机会同来访的国内外的同行们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交流。希望多多的邀请国内外艺术类大学一些有关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行政老师到访,多多的与他们进行交流,通过了解他们院校实际的就业情况,来对本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引方向。
  (七)建立實习实训基地,校内外搭建平台
  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到能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地方,应增加社会调查、组织策划、文化管理等方面内容,并要求学生到国企、合资、外资及社区文化部门做一定时期的助理或见习。充分利用 “互联网 +”模式,依托实践、实训基地、创业学院、双学位等方式,拓展人才培养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丰富实践的内涵,将教育见习、实习和专业实习作为职业化的培训途径之一。注意贯彻协同育人的模式,加强与演艺公司、文化公司等的合作,使艺术实践的平台拓宽,形成校内和校外协同育人的合力。
  作者简介:曾苗(1987.06-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08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