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心理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也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文章主要通过社会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现象,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并且就如何规避或降低二者间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文章旨在引起人们对社会心理的重视,且研究此影响对于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心理;“社会人”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结果的复杂化,对社会心理产生多重影响。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越来越的人开始关注自身或社会的心理健康状况。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研究并正视科技对心理的影响,探究控制二者消极影响的措施是极其必要的,也是我们解决人类社会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正面影响
  (1)增进自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媒介渠道日益拓宽,公众因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对信息的掌握表现足够的自信。而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与掌握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这样的差异下,能够获取并掌握更多信息成为人们骄傲的资本;尤其表现在社交活动中,能够将所获信息以个人方式表达出来,往往能获得他人的注目与自我的满足。人们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利用科技手段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并从中甄选出有益信息,掌握这一技能不仅为成功做出前期铺垫,而且能够增进个人的自信心。
  (2)获得心理慰藉。一部分人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通过互网络等虚拟世界来寻求心理安慰,虽然这一慰藉往往是短暂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当人们的情绪无从释放时,有的人通过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等方式自我释放,有的人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与他人畅谈,从而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获得心理安慰。另外,网络上遍布的“心灵鸡汤”也可以帮助读者走出心灵的阴霾,抚平内心的伤痛。
  (3)满足和提升人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并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人的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社会尊重需要、个性完善和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的需要等。
  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满足和提升需要提供了手段;科技创新促使服务业及其相关设施得到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文化的需求。再者,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和自由,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和要求去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
  (4)加快了社会心理的适应速度。现代社会,人们的科技知识更新很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使得科技知识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社会心理也应加快改变和调整速度,产生顺应新变化的心理特征,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起社会心理的反应,对此社会心理有一个适应与接纳的过程。相对于现代社会,以往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适应期和接纳期较长,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科技发展的步伐;而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心理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协调而且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科技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社会心理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科学技术产生过分依赖和崇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科技,对科技的过分依赖会使人们丧失批评意识。再者,人们对科技的过度依赖使得科技越来越明显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主体性减弱,降低和削弱了人的作用,仿佛只有网络的支撑生活才可持续,这违背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最初意愿。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卓越成果,也易于使人对科技产生一种崇拜心理,相信科技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即科技万能论。显然,这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把诉求都寄托于科技,对除科技以外的领域的忽视,极其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发展。
  (2)对审美的扭曲。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医学整容技术的逐渐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医学美容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各大网站、社交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相似面孔,即“整容脸”。“整容脸”在网络上广泛出现并迅速走红,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与模仿,她们以此为美,造成审美扭曲。不仅如此,“以瘦为美”也是公众广泛认可的,很多人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便通过抽脂、溶肌等医美技术达成瘦身目的,这样只是迎合了大众扭曲的审美,对自身身心健康并没有益处。
  (3)诱发或促进犯罪心理。人们在对经济的诱惑无法抗拒,并且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自己所需时,可能会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而科学技术便为犯罪分子进行违法活动提供方便,成为其获得非法收入的中介。犯罪分子中不乏网络诈骗犯、黑客等。科学技术成为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强有力的手段,网络成为其犯罪的重要平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发展诱发了了不法分子的犯罪心理,为其提供了方便。
  (4)“失語”。低头各自看手机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再常见不过的了。无论是在同一空间的陌生人,亦或是聚会中彼此熟知的朋友,手机仍不离视线范围之内。我们渐渐发现,人与人被电子产品割裂开,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这样现象的泛滥,即人心冷漠的发展,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失语”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建立美好社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科技的初衷是为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将人与人孤立起来,人机相伴并不是美好的诉求,以科技为中介,实现人与人的紧密相连,才是生活的意义。
  二、如何抑制科技对社会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必有其消极的一面。那么,如何抑制消极的影响,实现积极影响的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科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抑制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是对科技的制约,而是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其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将以“社会人”的角度分析该问题。
  政府:首先要完善奖励机制,继续鼓励支持科研人员的工作,对其创新型成果给予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奖励和支持。其次,要关注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努力实现其心理平衡,给予其正确的引导。
  科技传播媒体工作者:应该肩负社会责任,给公众提供一种客观公正的观念。鼓励和引导人们走出“虚拟世界”,加大对美好的现实生活的宣传力度,吸引大众对现实的关注,例如,呼唤人们外出旅游、警示人们“低头族”带来多个弊病、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等等。总之,科技传播媒体工作者应多加宣扬正能量的的信息,倡导公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科技研发人员:应加强科技研发及其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规范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科研方式及具体应用。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科研人员的工作,加强科研人员的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伦理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
  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园地,创办创新研发活动并辅以必要的奖励机制等,营造良好的创新校园环境。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创新成果,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科研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商业人员,即市场:以市场规范与道德为前提,生产、销售及推广的科技产品一定是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一定是对人类有益的;不许仅以营利为目的,而生产或销售不利益大众身心健康的科技产品。
  作者简介:陈慧欣(1993.10- ),女,河南周口人,北京交通大学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4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