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施肥技术对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甘蔗作为广西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并且也是近些年发展的重点产业,甘蔗可以制作白糖、红糖、赤砂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当地甘蔗产量和质量,来宾市兴宾区不断加强施肥技术对甘蔗产量糖分、效益的影响,并已经得出了初步结论。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不同施肥技术对甘蔗产量糖分与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施肥技术;甘蔗;产量糖分;效益
  兴宾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温度较高,冬春干旱,夏秋多大暴雨。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降雨量水量为991.7mm、日照时数为1532.7h。当地自然环境十分适合甘蔗生长,这也让广西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甘蔗种植大省之一,但多年甘蔗连续种植,也让种植地土壤性能有所下降,提升甘蔗遇到了瓶颈期。为了能够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和经济效益,必须要从施肥方面着手,这是因为的兴宾区甘蔗种植面积大、轮作困难,针对土地性能不足要有针对性施肥措施,保持土壤养分。因此,当地农业技術部门开展了不同施肥技术对甘蔗生长效益的研究与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试验所选用的品种为桂柳05/136,肥料采用了有机,无机混合肥作、氮磷钾复合肥(5:2:3)。试验场地为连作10年甘蔗的沙壤土,符合当地种植户甘蔗连作的种植习惯。试验场地划分为若干小区,行距为1m、行长为6m,总共为4个行区,每个小区面积为4×6=24㎡。
  (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总共设置5组试验区,每个实验区最初都保持100kg/亩有机-无机复混肥基础上,每组试验区采用不同施肥技术水平。主要为:试验区1,不施加基肥,攻苗肥、攻茎肥各占50%;试验区2,基肥占比50%,攻苗肥、攻茎肥分别占30%、20%;试验区3,使用翻耕机将表土翻松,将所有肥料用作基肥与表土混合之后再翻耕10cm,用作种植沟,后续不追肥;试验区4,提前覆土翻耕,将所有肥料作为基肥施加到30cm深沟,之后覆土5cm摆种,后续不追肥;试验区5,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在两侧开沟施肥,之后在两沟之间下种,后续不追肥。
  甘蔗种砍成双芽段,提前配置好2%石灰溶液,浸种24h,之后采用70%托布津1000倍液消毒10min。播种量为每亩6000芽,于3月20日播种,55天后小培土、82天后大培土。小培土期间施加工苗肥、大培土期间施加攻茎肥。待到7月份到8月份,挑选干旱无雨天气抽水灌溉,其余方法均按照大田管理方法进行。在次年2月底收获,每个试验区除了施肥方式不同外,其余管理方法全部相同。
  二、结果分析
  (一)农艺性状
  甘蔗种植全体大小主要是受到分蘖率、萌芽率参数影响,决定了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通过试验对比可知,萌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试验区2、试验区3、试验区5、试验区4、试验区1。试验区2最高为67.9%,试验区1萌芽率最低为49.4%。不同试验区的分蘖率差异较大,试验区4的分蘖率最高为54.6%,其次是试验区2为43.1%,试验区5最低为22.0%,与试验区1和试验区3相差不大。可见,试验区2的综合表现能力最好。虽然试验区4发芽率较低,但是分蘖能力较强,弥补了萌发性能的短板,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苗数。整体上来看,本次试验的萌芽率、分蘖率都不算太高,这与种植期间降水较为集中有一定关系,雨水集中会减少土壤透气性。在各个试验区的伸长盛期,试验区1、试验区4、试验区5的表现基本一致,高于试验区2和试验区3。叶面积指数由高到低为试验区4、试验区2、试验区3、试验区5、试验区1,由于试验区4和试验区2的分蘖、萌发综合能力较好,因此更容易形成较大甘蔗群体,叶面积指数也随之提升,整体上来说试验区4和试验区2的整体差异不明显。
  (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该物质作为作物氮代谢中重要的调节酶、限速酶,和氮素营养、耐肥性、产量性状有直接联系。通过试验分析可知,不同试验区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试验区1和试验区2由于采用了追肥措施,整体上好于其他三个试验区,不追肥试验区中试验区4酶活性最高。可见,追肥对提升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加速甘蔗内部氮代谢效率。试验区4之所以酶活性较高,与大培土时将土壤深部的肥料翻出有关,起到了一定的追肥作用。
  同时,影响硝酸还原酶的因素还有水分,在试验过程中7月下旬出现了连续多天不降雨,因此酶活性相对较低,此期间试验区1的酶活性最高,表明酶活性和土壤养分供给有着直接关系。
  (三)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
  酸性转化酶也是重要的测定指标之一,其底物是蔗糖,与甘蔗生长有正比关系。在试验中,7月份各个试验区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并且试验区2转化酶活性最高。在8月份中上旬,各个试验区转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其中试验区4酶活性下降幅度最小,也是8月份酶活性最高的试验区。在9月份中下旬,不同试验区的酶活性普遍增加,增幅最大的是试验区2。转化酶活变化和这三个月降水、干旱有关,高温干旱会降低转化酶活性。
  (四)产量性状
  在收获之后分析各个试验区的产量性状,试验区4的茎粗最大,同时茎秆也相对较大,试验区3的茎粗和试验区4大致相同,但茎秆明显偏小,单茎重与试验区2大致相同。试验区1由于前期应用供给不足,茎径在各区中最小,但茎重也最低。换算成亩产整体来说试验区4的有效茎数组多,其次是试验区5、试验区2、试验区3、试验区1,试验区最少与分蘖率、萌发率较低有直接关系。
  (五)甘蔗品质与产量
  收获之后对甘蔗品质进行对比分析,蔗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试验区4、试验区1、试验区5、试验区2、试验区3。试验区4蔗糖含量最高为16.2%,相比其余试验区至少多0.3%,表明试验区4的方法有助于糖分累积。不同试验区的蔗汁试验区5最高,剩余4个试验区的差异不明显。换算为亩产的含糖量由高到低为试验区4、试验区3、试验区5、试验区2、试验区1,差异明显。
  在产量方面,产量最高的为试验区4,试验区1产量最低,可见不施加基肥的情况下,前期甘蔗生长肥料不足,后续追肥量过于集中,导致大量肥料浪费,不利于甘蔗高产,施加基肥与不施加基肥的试验区的产量差距较为明显。
  三、结束语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可知,全部肥料在甘蔗下种前沟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生长提供源源不断肥料,满足各个甘蔗生长养分需求,有助于糖分累积,但也要注意具体施肥深度和施肥量,避免肥料施加过多造成烧苗问题。从产量方面分析,施加基肥试验区要明显高于不施加基肥的试验区,因此施加基肥对提高甘蔗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3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