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障碍及其解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校史馆担负传承优良传统、宣讲校情校史、表彰优秀教师、记录优秀校友、呈现职教魅力的基本职能,发挥承载集体记忆、弘扬学校精神、倡导端正教风、宣扬奋斗品格、熔铸职业精神的育人功能。然而,这些功能受制于版面、板块,场地、时段,途径、方法等因素,面对育人内容少、育人频次低、育人层面窄三重障碍。有鉴于此,应通过明确办馆目的,凸显职教宗旨、创新办馆思路,强化育人主题、优化管理方式,提升育人效能来清除障碍。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职教宗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0)01-0070-04
  设立校史馆是高等院校的通例。高等职业院校自然也不出其右。作为“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集中表现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充分展示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的场所”的合成体[1],校史馆在高校校园场馆体系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体系中同时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基于这一共识,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好、使用好校史馆,发挥好校史馆的育人功能。与之相应,校史馆发挥育人功能所面对的障碍应当得到及时发现和有力破除。
  一、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具体内容
  大体来说,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它们依次是:
  (一)承载集体记忆,铭刻优良传统
  人类是基于记忆的“想象的共同体”[2],从这样的视角来加以观照,校史馆是大学集体记忆的留存——生成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集体记忆的存续目的不在于简单地为记忆而记忆,而在于凝固和佐证由这所学校所创造并贯穿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稍微具体展开,那就是在它在参与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对外交流、培育人才等领域所施行的稳定的正确思路、策略,与科学举措、作法的合成。换言之,校史馆既是学校得以存在的合法性证明,也是学校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两者的加持之下,学校的立校之本得以稳固,师生的爱校之心得以坚定,校史馆亦藉此发挥其最为基础性的育人功能。
  (二)展示校情校史,弘扬学校精神
  校史馆所储存、保藏和展示的资料是校情校史
  历经岁月磨洗冲刷之后留下的宝贵结晶。这些结晶紧密汇集、相互印证、多面一体,以正向时序向全体师生解答“我们从哪里来”,再现“我们正在做什么”,点明“我们往何处去”。解答、再现与点明都建构在记忆再现的基础之上。这些记忆及其被承载的资料正是这所院校所传承的精神(譬如开拓精神、奋斗精神等)的物化。校史馆藉吸引身立其中的参观者瞻仰、感受,传导这些精神内在的感染力、激发参观者有所感触、有所启迪,这是校史馆育人功能的第二个主要内容。
  (三)表彰优秀教师,倡导端正教风
  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育教学互动的场所。师与生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的主、客体,另一方面也是校史馆育人的客体。换言之,校史馆“育人”的对象包括师生双方,以教师为教育对象。校史馆的育人思路为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教风教态之标杆,引领教师适时反省、致敬先进、师法典型,达成“育”教师于无形的功效。遵从这一思路,校史馆多以新老优秀教师事迹巡礼(如设置以个人、集体成绩暨“荣誉墙”“光荣榜”等形式)形成视觉扩张力,以时间长度为序,使参观教师受短时的心理冲击,激发对比/竞争的心理冲动,并以此为契机在教师群体中营造尊贤崇楷的氛围,构建追先慕远的格局,将一般意义上的宣传教导内化为稳定的爱岗观念、敬业精神,实现育人功能。
  (四)铭记优秀校友,宣扬奋斗品格
  如上所述,和教师一样,在校学生同是校史馆的育人对象。针对在校生,校史馆的教育思路本质上和教师教育思路没有差异。不同的是其所宣扬的
  精神指向及施用范围更多集中在诸如商贸、科研等社会生活领域,而非“校内”。就举措而言,多以描绘成就卓著的毕业生“领头雁”谱系、展示历届优秀学子风采为依凭,通过组织在校生实地观摩,经由呈现展板、提供讲解,引导他们感佩学长筚路蓝缕的拼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品格,为认同前述美好德性、树立“我该成为他/她那样出色的人”的核心观念创设条件、埋下伏笔,这就是校史馆育人功能的第四项内容。
  (五)呈现职教魅力,熔铸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校史馆的关键性定语在“职教”一词,“职教”属性对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提出了职业价值取向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高职院校校史馆应注重宣导职业精神、宣扬职教成就,并为此集中气力彰表“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专注精神、“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的益世精神及蕴藏于其中的以敬业、精益、创新为要素的职业素养。[3]在实际操作的“物”与“人”两个层面,校史馆往往会把形象融聚职业精神的制造物如由师生设计制造推广的产品,以及生动体现职业素养的匠士、匠人如师生楷模等做专区介绍,将其贯穿到具体的讲解内容中,架构起职业教育的整体风貌,彰显职业教育的赫赫声名,使参观者了解、熟悉職业教育,赞同、支持职业教育,这便是校史馆育人功能的第五项内容。
  二、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障碍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所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从这一点来看,其发挥育人功能可遵循的基本路径不会少于五条,但路径在数量上所具备的优势并不等同于路径本身不存在障碍。总体来看,障碍至少包括以下三个:
  (一)版块设置大多同质,育人个性缺
  最能直接反映育人方向和主题的莫过于校史馆的版块设置。究其实质,版块设置解说的是这所学校“纪念什么”、“表彰什么”、“传递什么”,与之相对应,展板上出现的是学校所主张铭记的人与事、倡导的精神与品格的资料及物件。以符合展览的模块化、合理化需求为出发点,对版块做框架化设置顺理成章且无可厚非。在实际上,通过走访调研若干所院校校史馆之后,我们将颇为尴尬地发现,校史馆之间的“不同”,其实多半只是占地规模、场馆位置的不一致;彼此更多的是“同”,那就是,版块设置高度整齐、划一,价值根底一致、趋同。整齐、划一表现为,栏目从取名到次序、内容从角度到主题,各家皆是不约而同;一致、趋同指的是,决定版块标识主题、所属位置、所含内容、排版方式的精神内核、价值取向都是统一的,即在行政思维主导下,强调立场“高”、立意“上”、视野“大”的办馆原则,这一原则的关键内涵是:以典型性、代表性为价值评价标准,忽略与之不符的相对平凡的人、事、物,以居上俯瞰的视角、事后总结的口吻来评价和观察“过去”,将“过去”的意义限制在符合“现在”的观感、观念、思想的框架内,从事实上否认“过去”的自然属性和复杂形态。   受“高”“上”“大”原则所左右,校史资源的整理、发布被强加以相对单一的基调。整理者和发布者只能挑选和罗列最具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人、事、物来组成校史资源库,凸显预定、设定的立校精神。这样一来,会产生两种情况并带来各自衍生的消极后果:
  一是学校发展演变的历史活性被人为“阉割”,即大到学校发展历程,小至人物生命历程中不符合“高”“上”“大”标准的、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则被人为掩埋、强行遮蔽,迎合理念的人、事典例和非线性节点得以萃取、提炼和展示,两者同步叠加,制造出学校顺风顺水、一马平川的发展演变神话和个人天生光彩、完美无缺的履历神话。这两重神话是人为选择培育,而非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参观者的信服与认同应建立在事实基础与真实准绳上的认知规则,致使校史馆育人功能在接受层面大打折扣。
  二是理念先行。理念先行可以被概括为堆砌“好”而泯灭校史的“真”。的确,学校存续壮大所倚靠的精神根底需要提纯,但提纯依赖于生动丰富的事实的存在与供给,两者之间是产品与原料、质与量、果与因的关系,提纯出的结果(结论)肯定不“完美”。在后续的“提纯”中可以做适度的美化,但绝不能以此为理由而无视因果发生律、质量演变律,刻意地让理念先于素材,导致校史呈现效果的衡量尺度、呈现手段的运用规则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致使校史馆育人功能在技术层面再次打了折扣。
  (二)场地时段颇多限定,育人比例低
  作为校内设施场馆的组成部分,校史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理空间概念。馆设的空间大小和开闭时段对育人效果具备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具体来说,因空间自身的限制,校史馆的接待能力极其有限,即便在校史馆日常运行管理中融入相对高效的人流管制措施,一所校史馆在单位时间和固定时间内能容纳的参观者的数量在全校师生、外来参观者共同构成的巨大基数前面,也不足言。加上一些不利因素如展馆布局不合理、廊道走向不科学、接待人员数量少、音响器材故障等,校史宣传的普及性几乎不可能实现。教师从未参观过校史馆、学生只在入学阶段参观过一次校史馆、校史馆在接待任务来临时人头攒动、任务完成前后门可罗雀的现象,伴随校史馆理论价值大而实际利用率低的弊病成为校史馆育人功能严重受制的瓶颈。
  (三)衔接关系并不紧密,育人效力小
  校史馆是历史存留、当下创造的物化资料的储藏库和展示平台。[4]这个定义的精准到位之处在于它明确了校史“馆”不单单是收集、汇总材料的“库”,更是籍由妥善利用材料资源,蕴蓄学校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人文动力,吸引参观者“游而就之”的“馆”。从“馆”的概念和办馆的准则出发,校史馆育人的指向必须具备显著的当下性。
  何谓当下性?对于广大师生来说,进入校史的人都具有了功业、人格和其他方面的高度,参观者与被参观者之间在客观上有高低落差。参观者虽有见贤思齐(以提升自身高度消除高低、强化自我素养填补落差)的打算,也会囿于无法克服“生活不可克隆”、“成功无法复制”的现实屏障,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我也想成为更好的人”的念头停留在单纯的“想”的浅层区域,而不知怎样去“行”、如何去“做”,进入“让未来的我比现在的我更杰出”的深层区域。换句话说,“示范”与“成为示范”的矛盾即理想生成与行动开展之间的衔接关系的缺位注定会妨害到校史馆育人功能落到实处、落到实地。诚然,校史馆育人不能取代社会育人、学校育人、家庭育人,但它对广义教育的辅助义务责无旁贷。履行义务的无力、忽视眼前“人”(身为参观者的师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偏重人物、材料典型价值的一般性阐述,是校史馆明显不接地气、不被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发挥
  障碍的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面对三种障碍。对其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应对是我们必须持有的态度、应当完成的任务。综合对障碍成因及其弊害的分析,结合校史馆运作的基本情况修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切实提振校史馆的育人功能:
  (一)厘清办馆思路,凸显育人定位
  高职院校校史馆的服务对象其实有两个,次要的是“院校”,首要的是“高职”。造成这一疏漏的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语法将“高职院校”当作一个整体对待,忽视了院校的建立运转、教育宗旨、教学工作都在由教育层次“高职”所定义的空间内实施,在造成语法侵蚀观念的事实的同时,令“校史馆”是学校管理体系的辖制单元,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增值的媒介单元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这个观念的支使下,学校而非“高职”成为校史馆创立、运行的合理性前提。以这个观点作起点来追溯高职院校建造校史馆的出发点,那就是为建馆而建馆,使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在校史搜集整理宣传层面有落脚点。相比之下,育人功能并不属于高职院校(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建馆、办馆目的的考量中心。[5]简言之,行政基调侵蚀了校史馆的育人功能,这便是本文第二部分所指涉的障礙得以生发的观念源头。
  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在以下两个层面做出努力,以求更充分地发挥校史馆育人功能起见。
  1.弱化行政色彩,对接人文本位
  弱化行政色彩、对接人文本位的宗旨在于将校史馆真正当作为培育“更优秀的人”的途径来对待,恢复以人的品质优化而非行政的便捷通达为根本出发点的管理思路:从细节出发优化展览环境,增强参观的愉悦感、获得感;重视参观者观感的反馈,满足参观者双向交流而非单向灌输的信息获得需求;摒弃偏见和歧视,尽量完整收集校史资源,做适时适量适度的开放,通过扭转校史阐述的单向维度而让校史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
  2.扎根职教本位,贯穿“职业”内核
  抛开“工作”这个相对单一的词汇释义,何谓“职业”?一言以蔽之,“职业”就是身心健全的成人需要具备的、从事各种劳动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秉性。高职院校校史馆倡导的正应是“职业”的精神内核。例如,围绕“职业”内核,校史馆可以借助创新版块安排和版面编辑等,对名载校史的先进人物与楷模的履历和经历进行更具生活气息的介绍,将他们的“成功”和所谓“成功学”的世俗化解释严格区分开来,而与为师者“教中学”“学中教”与为生者“学中做”“做中学”的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品质、精神挂钩,从而向参观者(后来者)提供更具人情味、建设性、实践性的解释和说明。简言之,以转换思路为先声,逐步构建起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独立人格、满足“人”的提升需求的育人模式。   (二)优化运用方法,提升育人效能
  观点变革衍生出具体方式的新变演进。校史馆是育人的平台,运用校史馆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它更综合、全面地育人。这个方面可以通过施行以下举措来实现。
  1.缔结联动关系,提升育人广度
  校史馆应与工会、学生会、退协等达成合作协同关系,根据他们的需要,在提前知晓人数、需要的情况下,部署分批分流,安排接待人手,合理分配参观机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在校学生、教职员工到馆参观,接触校史、感受精神,提高育人的普及性和实效性。和强化联动关系更密不可分的是,校史馆应与思政、人文基础类课程教师(团队)达成合作共享关系,譬如,共同建设和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双方在育人上的优势互补:校史馆充当后者的资源中心,为后者增添学术性、趣味性;后者则以通过开设课程、推行操作实践所积累沉淀的思想成果、研究结论及时地反哺校史馆,使校史馆能够汲取新知、剥丝抽茧、去伪存真。双方植根于互利互信,在校史馆内、外的育人领域中,收获共进共赢。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第二种联动关系的重要配件,校史馆还要做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动扩充自有知识框架、扩大校史的信息量和延展度,形成校史档案及相关知识资源的“树型图”和储备库[6],便于校史资源能被需要者更便捷、高效、正确地贮存、援引和使用。
  2.增强互动能力,拓展育人深度
  置身网络环境,校史馆转变为线下、线上互融的二元形态势在必行。校史馆在线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开通“校史馆”校园应用APP、校园网网页便万事大吉。“在线”充其量是校史馆形态的一种实在可能和演变面貌,绝不是校史馆形态的唯一定义或固定模式。借助网络力量是校史馆育人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有益而非决定性要素,更为关键的是,校史馆要在网络的助力下,搭建起、维护好稳固持久的对话架构。对话架构为何要搭建、谁参与对话?最直接的答案在于,为的是让参观者问、馆员作答,让师法者问、优秀者答,让不懂者问、知情者答,从而形成多边友好、平等交流的资讯传播—会话系统。在这个对话架构内,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并存不悖,借助参与者的解说,诸如“怎样从校史中汲取营养”“如何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榜样的力量源头何在”等问题在理论、实践上都能得到或多元或精准或二者兼有的解答。这样一来,“见贤”易但“思齐”难的瓶颈便不难寻找到化解之策。若达到这一步,校史馆便走出了原先的逼仄环境,进入到大展其才的宽阔地带。
  除了前面说的两大方面,还有一些环节和举措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投入。它们至少包括:在开馆资源足够充沛的前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增大参观密度,扩大育人“量”;综合运用美学、社会学、会展学等知识成果,从体验层面提高展览水平,提升育人“质”,等等。这些环节、举措归纳起来不外乎一句话,那便是,兼顾质量,多管齐下,因地制宜,让校史馆的接受度、知名度攀升到新的台阶。考虑到它们牵扯到的知识技能繁多琐碎且见仁见智,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关乎高职教育价值的萌发与递增、高职院校发展潜力的积蓄与释放,对身在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紧密相连的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意义。尽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必然面对种种障碍,但只要高职教育工作者正本清源,报以诚意,凝心聚力,消除障碍并非难事,而校史馆建设亦会因此受益、升级,从而为培育职教人才、职场英才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明宝.论校史馆与校史馆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333-335.
  [2]肯尼思·J.格根.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杨莉萍,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8.
  [3]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6.
  [4]王霞,高兴.高校校史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4(29):52-53.
  [5]杨祖光.“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6]王林娜,刘静一.文化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7(6):71-74.
  Obstacles in Playing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story Museum and Resolutions
  WANG Zhu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Muse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ome basic functions, such as inheriting colleges’ fine tradition, introducing college situation and history, recognizing excellent teachers, recording outstanding alumni’s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 displaying the attra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y can also educate students and college staff through the inheritance of collective memory, publicity of college culture, advocation of correct teaching style, promotion of striving spirit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ethics. However, these functions are not fully played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inlayout, content design, space, time period, channel,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education content, low education frequency, narrow education scope. To deal with these obstacles, we should clarify the purpose of the college history museum, highlight the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e the idea in running the museum, strengthen the theme of education,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tyle, and improve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history museum; education function;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0-01-20
  基金項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7KYR12)
  作者简介:汪注(1981-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副教授。
  DOI:10.13685/j.cnki.abc. 0004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3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