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门源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革开放之初,门源县交通虽然经过了建国三十多年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依然很低,主要以公路为主的运输能力极其薄弱。笔者通过对我县改革开放初期的交通具体现状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针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路网等级和质量,加大养护力度,整合交通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解决对策,加快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程。
  关键词:高铁时代 交通设施 公路等级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2
  近年来,门源县交通运输业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以公路、铁路(高铁)等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运输业无论从运输里程、运输量,还是从技术装备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纵横交错、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门源县交通现状
  门源县公路总里程仅为657公里,且等级较低,通行能力较差,70%乡镇(时称人民公社)靠自然路和乡村便道通行,而且有85%的村不通公路。全县只有1个四级汽车站点,客运线路有通往西宁的1条和县内营运的3条班线,营运客车只有3辆,交通运输极为不便;1974年县汽车队成立,有汽车6辆,职工20人。1975年开办正规旅客运输业务,有客车3辆,开放门源至西宁、门源至仙米、门源至珠固、门源至多隆四线客运班车。“出行难,运输难”是当时我县交通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制约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突出“瓶颈”之一。
  二、门源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几代交通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立足实际、大胆创新,把握机遇、扩大开放,牢固树立“富民强县路为先”的发展理念,大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快,公路运输车辆迅猛增加,组织管理水平极大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1.公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公路等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覆盖面明显扩大
  一是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208公里,与改革初期相比,公路新增里程1562公里。公路密度由9.5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6公里,等级沥青混凝土道路260.4公里,通向道路226.1公里,沙石道路768.9公里,硬化道路926.9公里,基本形成了以浩门镇为中心向外辐射,乡村公路为经络,纵横交错,初具规模的公路网,“四纵三横”公路格局已经形成。二是公路技术等级全面提升。等级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等级公路54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431公里,三级公路22.597公里,四级公路484.520公里。公路平均好路率52%。三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逐年加大。自“十一五”以来,全县共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完成了岗青公路、投资5500余万元实施了铁麻、铁苏、桥阴通乡油路工程;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通村砂路配套小桥24座,投资1500余万元修建了浩门镇瓜拉大桥、寺沟口中桥、初麻口大桥及麻当等三座吊桥;十二、十三五以来开复工建设续建、新建交通项目46项,其中续建项目16项,新建项目5类30项。诸如青克公路、珠固乡骆驼脖子至初麻院公路、珠固乡寺沟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仙米乡梅花至德欠公路、青石嘴镇至石头沟公路、苏吉滩乡扎麻图海旅游公路、苏吉滩乡至皇城乡公路、仙米乡桥滩村聚阳沟旅游公路、9个美丽乡村硬化道路、曼大公路等等。四是城乡客运实现多元化。以加快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契机,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站建设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交通综合运输网不断完善。门源县将建设农村公路和发展农村客运放在同等位置,以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路网优势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体系多元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客运站和招呼站26个,公交港湾39处,候车亭93处,新投放城乡、城市公交50辆,出租车100辆,开通县境内班线23条,开通高铁至浩门镇专线公交线路,为群众的安全出行创造更为便利高效的运输条件。各类经营性客运车辆达267台,货运车辆达1545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从业人员达2546余人。全县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客车通车率达到100%,年均客运量达180万人次,年均货运量达155万吨。同时,为实现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建设了县二级汽车站和花海汽车站。五是公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全县营运线路47条,其中:其中跨省的4条,跨州的7条,跨县的3条,县境内33条,大小客运站点20个,简易停车场4个,全县109个行政村中,通班线的行政村85个。
  2.高铁时代为门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广大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
  2014年12月底,兰新高铁全线通车运行。该高铁客运专线横跨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全长1776公里,门源境内72公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门源县由过去的公路交通一步跨入高铁时代,在给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给门源县域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启了高铁时代下门源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新常态下发展高铁经济,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纪元。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成为门源联系省内外的新通道。门源高铁的开通,大大拉近了门源与省会西宁以及甘肃、新疆的距离。正在建设中的宁武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宁张高速公路均经过门源,加之青石嘴镇至浩门镇一级公路、青石嘴至克图的北线公路和铁迈至麻当的南线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实现了多方向互通、大运量保证、高效率运输,使门源由传统的区域性公路运输网络向现代化的“公—铁”交通网络体系转变。二是为门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首先高铁时代将彻底打破地域限制,随着门源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海北生物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型工业经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品位的提升、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对外招商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投资者的理念和心态,使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更关注门源;其次作为全州人口大县的门源,为更多的富余劳力外出务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节省了路途时间,而且減少了务工成本,农牧民群众将跳出原有的务工圈子,更多地选择去沿海发达城市,更多地寻求对外创业和投资发展,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而且回乡后带回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技术,进一步加快农牧民技能释放步伐。三是旅游经济将迎来黄金时代,第三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高铁的开通,打通了内地游客大量进入青海的新通道,对门源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产生了最直接的效应,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随着旅游专线的开通,门源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游客逐年增多,更多游客将会选择乘高铁出游,为我县打造祁连山南麓旅游经济带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将直接拉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门源县更深层次打造高原旅游名县战略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条件。   三、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仍显得比较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基础建设缺少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市场物价大幅上涨,带来公路建设投资成本不断加大,导致项目资金缺口加大,加之县财政在公路建设投入上能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足,公路建设筹集困难重重,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二是公路网里程总量不足,通达深度参差不齐,多数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等级普遍偏低,路面长期缺乏改造提升,损坏比较严重,通行能力比较差,抗灾能力弱,且公路路网结构不合理,干线公路存在较多“断头路”,未形成环线公路网。三是公路养护资金匮乏,专业路政技术人员缺乏,养护技术装备落后,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难以落实,乡村公路建设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四是现有设施难以配套高铁经济。因门源县经济总量小,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旅游等新型朝阳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城乡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市政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不够衔接配套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发展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从而削弱了高铁对门源经济的拉动作用。五是安保维稳工作压力空前。高铁开通后,门源作为铁路沿线的重要节点之一,成为我县对外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也使我县成为涉疆、涉藏维稳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县对外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流动人员大幅增加,各类新型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滋生和诱发犯罪的因素进一步增多,流动人口犯罪等刑事犯罪处于高发态势,将使我县安保维稳和疾病防治等工作压力增大。
  四、加快门源县交通事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由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门源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走的是先易后难的道路。今后要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抓住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机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心筛选上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加强与省、州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能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不断提高路网等级和质量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不断加快县际、通县公路和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大县乡老旧油路和砂路改造力度,着力解决路网密度大但等级较低的矛盾,不断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整体服务质量。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继续加快乡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的提升改造步伐,优先安排国道、省道以及县际、县乡干线公路沿线的通村水泥路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网通行能力。
  3.要进一步加大养护力度
  农村公路等级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下降,养护管理的难度及成本就会上升,公路的通畅就难以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就难以巩固。随着多条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行,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日趋重要。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确保农村公路畅通,同时,强化宣传,提高农民爱路、护路的自觉性,巩固和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
  4.整合交通资源
  树立公路与高铁相互补充、主动接驳、差异化竞争的意识,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实施大物流、大交通战略。一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形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全面接轨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努力建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二是促进公路客运市场转型发展,将现有公路客运资源主动调整为高铁延伸工具,结合高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做足县域内客流服务,探索和開发旅游专线等特色服务,并根据铁路规划及公路线路运营情况,适时调整运力结构,全面提高道路客运站务作业现代化水平。
  5.优化社会环境
  高铁的开通,既是门源联系省内外的重要通道,更是展现门源形象的流动窗口,因此,面临高铁时代,既要强化基地,夯实发展硬环境,还要加强整治,优化发展的软环境。一是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政府职能,厘清权责边界,统筹调整县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二是优化人文环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孝亲敬老、爱岗尽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为门源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三是优化法制环境。持续推进法治门源建设进程,坚定依法治县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保证司法公正,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把依法治县、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承受度结合起来,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和期待。四是优化治安环境。深入巩固推进平安建设成果,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及时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做好境内高铁护路、治安巡逻和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加强高铁站维稳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强化反恐防暴工作,切实维护高铁站治安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4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