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状病毒病人的转运以及终末消毒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析探讨冠状病毒病人的院前转运及终末消毒的方法,减少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冠状病毒病人的转运与其他病人相比有其特殊性.2020年1月27号至2月14号,共转运21人,目前21例病人已经送至定点医院给予救治。参与转运的医生,护士及司机均已隔离14天后,无感染症状。现将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关键词:冠状病毒 转运 终末消毒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酒精,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如:戴口罩,保暖、勤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针对冠状病毒的以上特性,我们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重视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成立了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即业务院长、感染控制办主任、病员服务中心组长为核心的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救护车的消毒灭菌等安全管理工作,各级领导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质检人员及护士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及无菌操作规范,发现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措施。
  2.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
  固定车辆及医护人员;在转运的现场要疏散人群,减少人员的走动,禁止无关人员到救护车附近。做好病人的交接,询问过去史及现病史,尽量避免家属陪同。病人在上车前要佩戴好口罩,车上配备黄色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病人吐痰用纸包好,减少病人在车上走动及说话。
  3.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的路途中,随时要给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在救护车内没有洗手设施,应用洁肤柔凝胶消毒双手,防止自身感染。
  4.做好急救物品的感染控制
  急危重症的患者使用后的氧气管、吸痰管、导尿管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毁形后由专人回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需灭菌后方可再次使用。
  二、车辆的终末消毒管理对策
  1.责任明确
  医院要制定救护车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管理责任制,做到消毒管理责任到科、到人。
  2.加强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并及时登记
  用84消毒液浓度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车内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一块布只能擦拭一个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先擦驾驶室,后擦车厢。
  3.保持救护车内清洁
  救护车应经常开窗通风,给予紫外线消毒,车内应采用湿式清洁、清扫,运送疑似传染病患者后应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车体、门窗,救护车内的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消毒,保持在备用状态使用后的擦拭布巾集中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mg的消毒液中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定期监测
  监测是评价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惟一手段,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救护车消毒措施落实情况,定期监测救护车内环境细菌含量,将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列入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
  三、防护用品的终末消毒
  1.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面屏、胶鞋放入放入消毒容器内消毒、清洗备用。
  2.对不能使用的防护服、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鞋套放入医疗废物垃圾桶内,用鹅颈式密封包扎。
  四、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1.院前急救人员要熟悉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动作敏捷,操作熟练,技术过硬。
  2.提高救护人员的素质及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保证急救工作质量。
  3.急救人员出诊前必须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结语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包括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和病毒携带者,对急救人员的健康构成了威胁,这就要我们平时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感染的监控,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将风险与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吴德,李灵辉,罗会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溯源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1):52-55.
  [2]侯雨萱.SARS和SARS样冠状病毒S蛋白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8.
  [3]闫坤龙,谢志萍,高寒春,etal.2009—2011年南京地區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冠状病毒HKU1和NL63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6):615-619.
  [4]刘玢,王琼,林广裕,etal.新型人冠状病毒NL63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的检出及鉴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10,031(008):824-826.
  [5]伍严安,吴小青,曾秀雅等.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人冠状病毒NL63、229E、HKU1和OC43的检测与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1):53-57.
  [6]顾艳红,刘兰吉,孙利等.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夏季和冬季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79-4082,4085.
  [7]尚少梅.医院感染控制[J].护士进修杂志,2004(2):485-486.
  [8]魏宗赛,杨芳,丁珠云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4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