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需求,促进高校有效开展青年工作,本次以1057位普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政治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有较为端正的政治观,有良好的道德观、网络观、消费观、社交观,但同样也存在社交焦虑、对自己未来感到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就业观等问题。围绕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長需求,根据高校教育活动体系,特此提出加强思想引导、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精进各类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特征 成长需求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2
  现阶段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要求立足于学生的思想特征与成长需求来开拓创新。伴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的飞速发展,新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对学校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调查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长需求,是促进高校有效开展青年工作,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基本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满足大学生需求为着力点,通过多种路径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与需求现状,遵循其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正确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
  1.大学生思想价值观
  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视角,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地要求了高校应该全方位育人,将培育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作为重要工作[1]。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主流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20%左右的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存在不足,对国家事务的关注程度仅为一般,出现了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责任意识薄弱。正、负面信息的交织导致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我国网民20岁以上,30岁以下的网民占达到27.9%,网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媒介,根据调查发现,有84.6%的学生会将网络用于娱乐方面,超过1/3的大学生觉得网络上无用信息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网上信息传递迅速,各种事件很容易在网上引起讨论并引起较大的舆论声势,大学生活跃在网络中,极其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辨别意识不强,不良的网络信息不能很好地判断,导致学生公平认识度容易产生偏差。
  2.大学生消费观
  高校学生的消费观较为合理,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的学生占82.3%。学生消费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消费缺乏规划。学生理财观念不够,导致生活费能满足生活需求的只有三成左右。第二,盲目攀比严重。学生之间由于消费水平的不同,会存在着攀比现象。第三,消费欠理性。除饮食费用外,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购物、通讯的占多数,用于聚餐唱歌的也占了总消费的2/5。部分学生无计划式消费,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强烈的消费主观性,很容易产生盲目的消费。其次,不同成长环境导致学生消费行为多元化,成长因素的不一致都造成了消费观的偏差,向多元化发展,有些学生消费喜欢大手大脚,有些学生较为勤俭节约,由消费习惯引发的生活矛盾也极为常见。
  3.大学生个人发展观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观的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对个人规划无没有方向感,社会竞争压力大,随着人们观念的改观与各大高校的扩招,本、专科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拿着文凭出来已经不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学校、国家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自主创业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完全缓解就业压力,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目标,只有极少数学学生不觉得迷茫。第二缺少规划,大部分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却不知道怎么努力,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规划方面急需引导。第三忽视学习重要性。在大学生活中,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也成了普遍现象,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自主选择权利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分配障碍。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而往往大学需要自己去处理解决问题,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控,导致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心理。二是,现有的职业规划教育力度不够,就创业指导方面较薄弱,学校所能提供的创业条件不足。三是创新思维较匮乏,部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很少能将创业坚持到最后。
  4.大学生学习观
  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观总体积极向上,求知欲望较强,但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反映缺乏学习动力,对于自己想学习的知识也各有不同,存在被动性和盲目性。第二,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在资源共享方面,同学之间的交流过少。与此同时,存在部分学生觉得学术科技讲座深奥、无聊,缺乏对科学探索的精神。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学课时少、任务重,因此老师的进度很快,且通常都是以大课的形式开展,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弱。二是学术科技活动质量不高。当代学生思想总体呈现务实性,部分学生对学术活动参与度、重视度低,甚至参加人员出现功利化心理,为了学分等原因参与学术科技活动。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思想引导
  利用团日活动宣传正确的思想及理念。由于网络和电视高校层面进行监管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建议学校利用与学生相关的团日活动,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宣传,所以,现今高校应该进一步提升团日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改进团日活动的开展方式。
  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爱国意识。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核心的一部分,在现代,国家一直没有忽视爱国主义的宣传。在高校,更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维护国家权益的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承担青春使命,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减少形式化和刻板教学。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区分对象开展理想信念引导教育,要求他们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明白何为理想信念,如何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做到有针对性、明确化指导。
  加强毕业生正确就业创业意识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职业生涯指导,采取培训、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主要加强人际沟通、表达能力等的培训,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实践。培养大学生的择业信心,教育大学生更新观念,幫助其增强竞争意识,增强适应力。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所以,应大力提倡和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学校应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意识,鼓励
  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搭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
  2.创新教育模式
  积极培养校园网络文化。利用新媒体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新媒体作为当代大学生之间交流的普遍方式,有容量大、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等特征。当今世界,由于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和信息辨别的模糊性,越来越多的消极事件被扩大影响,走入我们的视野,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社会安全感降低等现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资源共享十分重要。学生主要的资源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因此,建议学校开设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如开设资源共享版块,全校学生、老师的优秀资源可以共享互传,对于高校良好学风建设会起巨大促进作用。
  大力推进诚信教育。诚信是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高校在对大学生道德引导方面尤其要重视诚信教育,首先是积极开展诚信学堂,加强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和认识,其次,应推选诚信模范,鼓励诚信大学生并积极进行宣传推进诚信教育的发展,并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
  设立大学学习规划体系。部分同学觉得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对未来缺少明确的目标,因此建议在原有的职规的基础上,设立学习规划体系。体系包涵大一至大四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及计划,对大学生活从大一开始就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明确大致方向的规划,并建立跟踪考察机制,对学生大学四年能否按照规划进行学习,开展考评,并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和完善。
  3.改进教学质量
  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认识国家,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但是,政治教育课程本身传达的是一些思想方面的理论,其内容的繁复性与形式的传统性使得其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改革政治教育课程势在必行,在内容上融入与时事相关的内容,及时更新教授内容,其次,在形式上,改变以往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结合有意义的教育影片、教育视频来消化所学内容。
  提升心理健康课程质量。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中的反映并不热烈,建议高校可以改进教育模式,此外,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一个课堂调查等,并安排心理老师倾听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提供窗口。
  4.精进各类活动
  学校社团应更重视集体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高校社团多种多样,但是,一部分社团对学生的影响不大,高质量的社团活动能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社团不要走形式主义,社团活动要有实质性内容,少用过于高端空泛的话题作为活动的主题,并能打造高校品牌社团,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加,达到引导学生正确社交观的目的。
  提升学术科技活动质量。高校的学术科技活动需要提升质量,创新形式,此外,学术科技竞赛的衡量要求需要提升,学生及导师需要适当的赛前培训。
  改进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论坛。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企业精神、创业、职业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对这些就创业体系进行品牌化、系统化,建议打造一系列形式的就创业种子培育计划。从大一开始安排导师和有想法的学生,进行就创业培训。现有的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论坛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精进。
  三、总结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随着多方面的影响在不断地改变,围绕大学生多个方面具体思想特征要求高校不断地加强教育形式,转变教育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进.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养的关系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37-38.
  [2]周娟,陈春燕.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9):90-92.
  [3]王馨可.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和策略探究[J].党史博采(下),2019,(04):66-67.
  [4]王琳华.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以西方主流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为例[J].才智,2015,(33):110.
  [5]鲍幸,郭修凤.浅析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3):56-57.
  [6]王保云.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趋向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6):162-163.
  [7]万玲曦.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24):215.
  [8]樊华妍.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重要性[J].智库时代,2019,(12):69-70.
  [9]岳云强.新时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09):56-57.
  [10]谭东超.社会阶层、认知偏差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9.
  [11]周娟,陈春燕.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9):90-92.
  [12]孙建青.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3]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4]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06):35-43+63.
  [15]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刘林艳(1982.1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龙梦晴(1978.7—),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8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