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地理选考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思维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渗透到地理选考二轮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同时建立强烈的逻辑关系,规范答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独特的地理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 二轮复习 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02
  引言
  新高考改革后,针对第二次选考的地理二轮复习如何有效地开展,是我们地理教师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选考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的知识跨度大,内容多样,这就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二轮复习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高效地落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的思考具体化,将思维形象化的思维工具,把大脑的想法用图像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要素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图像等来表示,把地理当中大量的复杂分散知识点和图形建立联系,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新高考的加试题大都采用区域综合题的方式即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进行自然和人文方面的深入分析,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对各要素进行紧密有序的联系,问题就会简单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去梳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和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地理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应该是地理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找到众多事物的内在联系,并把单个的地理概念或地理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开拓地理思维,从而突出重点,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在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并且不断加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老师讲解时能够听懂,但在自己独立解题时又往往力不从心。这种现象往往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不够深刻,理解不够造成的。在复习阶段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去翻阅以前的笔记,来加深记忆,但是这种记忆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知识点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来对以前的笔记进行归纳整理,则是加深地理知识理解的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依据内容的不同,绘制不同精度,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绘制的时候,只需要几个关键词和几条线条,就能把各个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并能很好地突出各知识要点间的内在的联系。这样各知识点就能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记忆也能更深刻,就能更好地开展复习工作。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轮复习中,知识点多、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能勤做笔记,但是这种传统的笔记不仅知识容量庞大,而且不能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和层次性,重难点不够突出。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做题时不能有效及时地从笔记中顺利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造成很大的困扰。如何把大量琐碎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让文字和图形产生联系,让杂乱无章的知识点变得井然有序,并且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储存,便于提取,这在应用的时候就变得非常方便。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就可以减少文字资料的阅读和记忆,而可以对照思维导图建立系统化、直观化的知识框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节省了学生在记笔记上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选考二轮复习中的实践运用
  地理选考复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就必须对高中地理所学的所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总体来说,一轮复习重在基础,二轮复习重在提升。一般在经历了非常详细的一轮复习之后,二轮复习多以习题讲评和专题复习为主。如何进行内容重组,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如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做到答题完整化、规范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框架与地理试题解题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1.夯实基础,知识网络系统立体、高效记忆
  将高中地理知识展开细分,可以提炼出许多个专题,而各个专题又有很多具体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零散而复杂,体系庞大,且各知识点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系统重组,使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同时又要对知识进行分层,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立体化,是学生和老师重点要做的事。而利用思维导图则有利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构建知识体系,使信息之间的层级隶属关系变得十分清晰,从而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的主要任务应使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能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来辅助课前的预习或课后的复习,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大为有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对某一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过程中,绘制不同类型,内容详略不等的思维导图。(如图1),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相结合的方法将我国的气象灾害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另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小知识点较多,且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将此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图2),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对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加以配合相关练习,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是图文结合或是单纯文本串联,都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都反映了学生对于该内容的理解把握。因为学生在建构知识网络时可以进行知识的联想、比较、分析,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且学且悟。
  2.思维提升,解题思路缜密完整、规范答题
  纵观这几年的浙江地理选考,可以看出,选考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对“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越来越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虽然考试难度不大,但考生得分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更多的考生只是一味地套用答题模板,而脱离了试题给出的图文信息,对于图文材料呈现的重要信息察觉不够敏锐,更没有深挖图文信息背后所隐含的条件内容。考纲也明确规定了地理考查的目标主要是有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等能力。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应该强调学生掌握一般解题过程(如图3),以尽可能地减少信息遗漏,做到答案有条理且完整。
  这一完整的思维和表达过程,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不小心中间的某一环节出现了偏差,就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失分。如审题不清,就会偏离答题方向,答非所问;若图文信息观察不仔细,获取信息不全面,就会导致关键采分点遗漏;答案整合过程中逻辑性差,因果颠倒,答案易支离破碎。如果能在审题、答题过程中即时创建简易的思维导图,将材料中所挖掘的有用信息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绘制出来,再调动已有的储备知识来完善思维导图,就能将所有的信息清晰地串联起来,在答案的语言组织与逻辑关系的整理上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助学生完整地呈现最终的结论。下面以具体试题为例来说明思维导图在试题解答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2015新课标文综卷Ⅰ)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4)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设问】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答案】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
  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本题可建立以下思维导图。(图5)
  习题讲评过程中,该思维导图的呈现其实就是整道题的思考过程的再现,其本质就是对于图文信息的深度挖掘与有效整合。所以在平时的训练时,应引导学生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面临问题时,抓住关键信息,快速形成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维导圖,来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下,选考地理试题体现出综合性特征,供学生选择的信息较多,设计的考题也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给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更大。思维导图的熟练使用,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发散思维,选取并加工有效信息,组织完善答题语言。为了顺应考试需求,凸显能力,积极引入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飞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下旬刊,2012(27):136-137.
  [2]向宇健.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科学教育研究,2015(1).
  [3]齐丽.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62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