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教师的教育信仰及其培养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对大学教育本体的追寻和守护,是对大学教育价值的追崇。它由大学教师个人的人格、人生价值而成,教师可克服大学教育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有益于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并且对高校学生身心发展有益。大学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途径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关键词:教师信仰;教育意志;理性;信念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处于不可泯灭的地位,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不但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还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导向性作用,而构建教师自身的向上发展,教育信仰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信仰有助于构建教育的基本理论,使教育回归到原始的本真中。拥有积极教育信仰的教师,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会无形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从而促使他们受环境影响不断蓬勃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育信仰存在的意义
  (一)教育信仰对教师人格的培养及对其人生价值的追求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信仰,如若教育失去信仰就不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师这种职业从产生以来就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价值追求,也彰显着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向往和期待。我们可以这么说,教师首先是“受过教育的人”,其次才是“教育者”。作为受过教育的人的教师,在作为教育者时,满足自身基本生存之后,教师也有追求自我意义的需要,从而促使自己的生命具有超越性,实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价值就体现在,教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能够为社会奉献自身力量的人。教育信仰的存在能够加深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教师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立德树人”。教师的教育信仰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它时刻影响着教师个人的性格。信仰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会自觉形成与自身职业相匹配的人格特性。例如:教育者是爱憎分明的人,是严于律己的人,是虚心求教的人等等。总的来说,教师作为独立个体,都存在不同的个性与特点,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制力,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做准备。这一系列行为的基础就需要教师存在教育信仰,“认识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自制力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育信仰中不断塑造和完善自身性格与个性,从而促进教师拥有良好人格。
  (二)教育信仰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向上的发展
  教师的教育信仰决定着教师的道德人格、生活态度等,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不仅仅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这些最基本的因素上产生影响,更是对学生心灵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传授学科知识和社会文化,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这就说明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拥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他们信仰教师事业,他们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一切以学生的困难为中心,以最纯朴、最真诚的情感去对待学生。教师自身的言行无形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他们从教师身上感受、学习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自觉的选择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使个体生命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教师教育信仰现存问题
  教育信仰建立在对教育知识的熟知以及对教育面貌的理解上,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為,缺失了教育信仰的教师无论教出多少学生,都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国现今面临了教育信仰缺失的危机,大部分教师可以坚定信念,
  但有些教师缺乏教育信仰,导致信仰危机。
  (一)高校教师功利主义显现
  高校教师教育信仰出现危机的原因有多种,但功利主义盛行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功利主义的危害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存在极大的负面效应,甚至逐渐影响着整个社会。
  当被认为是通向未来的拯救力量的教育出现上了认知上的偏差,教育的功能化以及教育的价值将被扭曲,曾被认为太阳底下最闪耀的教师也受到影响,权力金钱逐渐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教育信仰的功利化一面逐渐展现。原本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是否有资格办学的标准、原本为了实现理想丰富自身的教育成为了学校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手段、原本富有知识性的教学工作变成了枯燥的说教。这种以制度的压制和学生的服从所实现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还会形成学生信仰扭曲造成教育信仰的误区,导致教育向功利化方向发展,教育不再是为了育人如玉,而是育人如器。教育成为了追求利益的工具,功利主义下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信仰呈多元化趋势
  全球化时代下,东西方思想的不断碰撞,文化的不断渗透,导致文化的多元性,致使人类信仰也存在着多元化的选择。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个体,在不断积淀自身的过程中必定受到不同信仰的影响,逐渐呈现多元化。
  教育信仰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最基本素养,它承载了不同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这种信仰促使教师树立起坚定的理念,还促使其在教育面前永葆敬畏和虔诚。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信仰造就不同的教育风格,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目标;有的教师则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教育逐渐成为了为达到不同目的的手段。他们都不再将教育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他们不断的改变着教育原来应有的纯粹。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信仰,致使教育的目的性逐渐模糊,教育信仰不再明朗。
  (三)现存大学制度的影响
  在我国大学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中,许多难点都离不开体制问题,现在的高校仍然存在着教育体制不完善、行政管理逐渐泛化等问题。
  高校教育体制过于行政化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与教育本质相违背。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只是作为这个教育制度中的维持者,而不是有弹性、有张力的引导者,他们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这个系统而服务,而不是为学生或者说是为了培养真正的人所服务。他们仅仅将其视为职业而不是事业,学年按照学期计算、学期按周计算、周按课时计算,还有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成。教师逐渐沦为为完成规定课时的工具人,工作也逐渐趋于标准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产生教育信仰,教育向社会化模式推进,教育亦不存在理想。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师的教育信仰,不是生来就存在的,也不是社会自然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省、凝聚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不同教师存在不同的差异,但总体上都是时间和经验的积淀,否则,教育信仰的形成以及发展将成为空话,或许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育信仰一旦确立和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和消解,进而可以持续推动、促进教师其他素养的养成。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仰的前身是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性的教育理论观念。教育信仰会逐渐坚定教师教育信念,只有被认为有价值的教育信念才能成为教育信仰,在这种价值认定中,教师树立个人的理性认知也是十分必要的。
  理性認识是形成教师信念的前提,在教师形成理性认知的过程中,逐渐使其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教育信仰,减少和消解错误的和非理性的教育信仰。这意味着教师的教育信仰与其教育学知识紧密相连,教育信仰的正确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要看教师教育学知识的多少与正误。正如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所指出那样:“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混淆矛盾,必与信仰的杂乱反复相依随;知识系统,则信仰必集中;知识高尚,则信仰亦必随之高尚。”这就表现出,知识与信仰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信仰亦是如此,当其对知识认知越多,信仰就亦越坚定。反之,就会导致盲目,给自身甚至是学生带来不利影响。总体来说,对于教师信仰养成的基础就是树立一个坚定地信念,并努力丰富自身知识水平。这对于这对教师信仰以及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
  教育意志是教师自觉确定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积淀转化为外部行为的一种方式,教育意志是教育信仰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在教育认知转向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教育信仰还赋予教师内在的自制力,这种自制力能帮助教师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同时协同克服自身缺点和障碍,使其用平和的心追求有价值的教育信仰,并逐渐实现自身的价值。“信仰赋予了一个人顽强的意志,这种意志甚至可以推动一个人为信仰而献身。同时,意志也在信仰的坚守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坚定的信仰需要顽强的意志。意志是信仰的选择、贯彻、执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我愿意’‘我承担’的力量。”
  教育信仰越坚定,教育意志就越强,强劲的教育意志会逐渐转化为持之以恒的教育行为,这种教育行为又是实现教育信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了持之以恒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就会逐渐走向追求现实价值的过程中去,教育信仰也将逐渐形成。
  (三)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高校的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上,现今高校管理大多以行政管理为主,官员化与行政化显现严重造成了高校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保证教授治学,实现学术的自由,应该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中心,营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学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科研的创新,实现“教授治学”,就要发挥教授在科研创新中的指导作用,以教授为主体对高校现存的学术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在建立高校学术委员中心后,应保障每位教师的参与权以及监督权,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实际上,教育信仰不仅仅表述为教师的价值观还涉及到高校建校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建校者的教育信仰。大学章程的制定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是通过章程,建立起符合自身宗旨的鲜明制度,引导高校发展更好的教育信仰,从而为培养新时代的国家栋梁而努力。所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教师的教育信仰有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金香等.教师职业道德概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 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 张璇,高伟.论教师的教育信仰[J].当代教育科学,2010.
  作者简介:刘鑫蕊(1995-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70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