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艳 黄文华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素养;培养策略
  摘 要:[目的/意义]提出高校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升学科馆员创新服务能力。[方法/过程]分析高校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构成,探讨高校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结果/结论]高校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治理、创新人格,高校图书馆应从鼓励自我“充电”、注重岗位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激励制度、加强思政教育五个方面提升高校特色学科馆员的创新素养。
  中圖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81-03
   学科馆员是以学科为信息服务对象,具备某一学科专业背景,能够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科研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专门人才。我国高校引进学科馆员制度已有20余年的时间,当前90%的“211”高校图书馆已组建学科服务团队,但各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与学科馆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足有很大关系。如何打造一支具备创新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关键。
  1 学科馆员制度是学科咨询服务的发展需要
  1.1 学科馆员创新就是提供创新性的专业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应与对口学科建立信息供求关系,主动与对口学科专业教师及资料室取得联系,收集与服务学科相关的书报杂志及电子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并及时反馈信息。学科馆员可以利用电话、电子邮件及当面咨询等方式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并不仅仅提供信息服务,还要对信息的供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做到优化组合。
  1.2 学科馆员创新就是提供创新性的专业学科情报知识及方法指导
   学科馆员要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既要熟知本馆专业学科的馆藏情况,如书刊、工具书及数据库情况与使用方法,还要展开专业学科情报知识及方法教育,开设各种培训讲座,尤其要为对口学科的高校教师、研究生及大学生提供合理使用馆藏资源与服务的培训活动,适时宣传本馆新增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项目等,并协助图书馆编制宣传材料,如读者所需的对口专业参考资料、电子信息使用指南等。
  1.3 学科馆员创新就是学科信息资源的再加工,为学科课题研究提供服务
   学科馆员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导读者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进行融合与重组,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及解决方案,并将其固化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中,也就是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再加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科馆员要根据对口学科的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文献专题检索,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服务。
  2 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学科馆员制度,其“图情教授”服务模式被各高校图书馆广泛效仿。这一时期的学科馆员以学科联络与资源推广为主要任务,且90%以上为兼职人员,学科服务能力相对有限。2006年,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立学科咨询服务部,大力引进专职学科馆员,致力于用科学化、个性化、知识化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搜集与利用能力,形成了中科院特色学科服务模式,为推动科研自主创新在信息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中科院的学科服务模式固然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在高校图书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着手打造“学科馆员—咨询馆员—馆员”三级服务体系,并在两年后顺利举办了CALIS第一期学科馆员培训班,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自此,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
  3.1 用户教育
   学科馆员承担着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如:对入学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教育、对教师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等,通过开展用户教育使师生尽快了解图书馆拥有的各类文献资源及可提供的服务,熟悉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设施,知晓各种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技巧及其涉及的法律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将这些信息资源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1]。
  3.2 资源推介
   学科馆员需要与对口专业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科带头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其文献信息需求情况,获取他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反馈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为他们展示、推荐图书馆的新增学科资源,介绍本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最新进展,同时协调好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共同协商制定学科馆藏资源的建设目标及服务项目。
  3.3 文献开发
   学科馆员在深入调研、了解对口专业学科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本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工作,如:以搜集的学科信息资源为基础,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有关学科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评价,为师生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
  3.4 教研跟踪
   学科馆员需要加强对对口专业学科的学术信息跟踪,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学科信息资源,第一时间获取学术前沿的新论著、新观点,并进行科学整理、归纳、分析,为对口学科用户编写快报、提供综述等,协助其完成相关科研课题的文献检索工作,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新动态、新热点[2]。此外,学科馆员还要及时跟进、了解对口院系各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并结合项目实施进度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服务,全面提高学科人员的科研工作效率。
  4 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构成
  4.1 提高领导决策力
   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一般由个人直接向院系或课题组毛遂自荐,提供学科服务成为学科馆员的个人行为,致使学科馆员的压力较大。为此,高校图书馆需由馆领导出面牵头,以品牌服务的形式向学校或院系提出服务设想,营造学科服务氛围,由学科馆员推进服务。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就充分发挥了领导决策力在学科服务推进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全程参与了推进过程的策划与引荐、组织与实施等活动,使该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得到了学校和院系的高度关注,充分证明领导决策力是推进学科馆员制度的关键因素。   4.2 创新知识
   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创新需要一定的创新知识体系作支撑,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程序性知识,即学科服务创新所必需的技能性知识,如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研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用户需求从杂乱信息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专业技能知识等[3]。二是前沿性知识,即学科服务创新所需的最新学科知识,学科馆员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前沿动态,知道学科的主要学术流派、研究工具、研究热点等,才能为对口学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特色学科服务。三是自然科学知识,如阅读外文资料所需的外语知识、互联网信息检索所需的计算机知识等。
  4.3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思维、变通思维、独创思维,反映在学科信息服务中是指能够打破陈规陋习,从新奇、独特的角度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科服务创新提出具有预见性、跳跃性的独到见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创的学科信息服务新成果,进而推动学科信息服务的不断创新与改革。
  4.4 创新智力
   一般的智力能力是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等,其决定着人理解、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科馆员在提供学科创新服务的过程中,仅仅具备一般的智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以上智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将其转化为从事创新活动所必需的创新能力,如信息加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成果表现能力等。学科馆员从事信息输入、存储、加工、输出、反馈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智力的支持。
  4.5 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包括创新兴趣、创新道德、创新意志、创新理念四个方面。创新兴趣决定学科馆员能否对学科信息服务保持浓厚的兴趣与激情,创新道德决定学科馆员在创新活动中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决定服务创新的动机与持久力,创新理念则是学科馆员为学科信息服务奋斗终生的理想支柱和信念来源。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创新人格,方能树立為学科信息服务奋斗一生的远大志向,坚守学科创新成果的正确价值导向,并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做到孜孜以求、甘之若饴,不断推动学科信息服务的改革和创新。
  5 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馆员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
  5.1 鼓励自我“充电”
   自我“充电”是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馆员提升创新素养的主要途径,学科馆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清楚现代学科信息服务对学科馆员的各项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储备知识、学习技能,如学科专业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技能、现代图书情报技能等,从原始的信息参考咨询者向特色学科专业和情报专业双重角色过渡和转变,从而为对口学科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学科信息服务。
  5.2 注重岗位培训
   随着学科知识的日新月异发展,高校师生对学科咨询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岗位培训,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及馆员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系统、可操作的学科馆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科馆员参加各类专题讨论、业务研讨或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学科专业知识及情报专业技能培训班等,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来馆举办讲座,帮助学科馆员更新思想观念、适应时代环境变化,获取学科信息服务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素养,增强特色学科信息服务能力[4]。
  5.3 提升服务能力
   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科服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馆员也应与时俱进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信息技术能力。学科馆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高效率地完成信息检索、存储、加工、整合等工作。二是信息筛选能力。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面对网上海量的文献资源信息,学科馆员仅掌握专业检索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掌握一定的数据挖掘技能,具备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才能精准地满足对口学科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三是科研能力。学科馆员只有积极参与本学科的相关学术会议、科研座谈会等,并积极申报对口院系的重大科研项目,亲自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才能深入了解科研课题的信息需求,为科研项目提供更精准、及时的学科信息支持。四是沟通能力。学科馆员不仅是信息参考咨询人员,还是图书馆与各对口学科用户开展学术研究的纽带,学科馆员在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主动了解对口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检索重点,以便做好信息服务与推介工作[5]。
  5.4 完善激励制度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完善的送培制度,从现有学科馆员中挑选好的苗子外出深造,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例如,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科馆员提供70%的在职岗位津贴,并根据攻读学历等级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学费支持,如:硕士研究生5,000元/年,博士研究生9,000元/年,博士毕业后还提供30,000元的科研启动基金,大大提高了学科馆员继续深造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校应制定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细则,从德、勤、绩、能等方面对学科馆员的履职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在加强基本的岗位责任考核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应对学科馆员的创新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薪酬奖励、岗位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挖掘学科馆员的创新潜能,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激励学科馆员不断奋发向上,努力提高自身创新素养。
  5.5 加强思政教育
   特色学科馆员除应具备一定的学科信息服务能力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学科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6]。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岗位培训的同时,还应做好学科馆员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特色学科馆员所需的创新人格素质,增强学科馆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始终以执着的精神、饱满的热情投入学科信息服务中,在学科服务实践中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主动为对口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信息增值服务及学科研究服务,为学科服务创新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6(12):13-23.
  [2] 栾冠楠,郭倩影,唐小利.面向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8):80-83.
  [3] 闫小芬.基于职业化视角的学科馆员职业专业性、公共性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17):76-83.
  [4] 夏燕燕.新建本科院校学科馆员机制构建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2):89-93.
  [5] 吴小茵,林岚,符瑞锐,等.学科服务模式间学科馆员与用户沟通行为的博弈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6(2):114-121.
  [6] 黄红梅.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职业素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11):36-39.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86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