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一健

【摘 要】论文探索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审视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市场“不想借、不敢贷、不足额”的现状,逐个分析互联网金融惠农现状的痛点,即路径依赖、信息不对称和间接融资限制,从而依据實际情况,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包括:营销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深入人心;化零为整,以集体经济框架投放资金。要追根溯源,结合实际,找准解决方案,实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带动金融发展的双赢。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rections of internet finance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t wanting to borrow, not daring to lend, not enough" in the rural market of internet finance, analyzes the sore point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finance benefiting agriculture one by one, namely path dependen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direct financing restrictions, so as to point out feasibl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directions for internet finance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e: strengthening marketing to promote internet finance to reach people's hearts; concentrating fragmented parts into a whole and putting funds in a collective economic framework. We should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combine with the reality,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and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that finance help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driv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农村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areas

【中图分类号】F832;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6-0058-02

1 互联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互联网金融日益在金融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日趋明晰。可以说,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乡村,中国金融发展的蓝海在田园。互联网金融应用于乡村振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也践行了普惠金融,是真正的双赢。

第一,互联网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较于“输血式”的政策式扶贫,金融扶贫更加倾向于“造血式”的长远扶贫模式。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广范围的技术优势,互联网金融将为金融扶贫提供有力支撑。第二,互联网金融带动产业兴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处于下游生态位的乡村产业的发展雪上加霜。而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平台的便利性,可以迅速打入乡村市场,带动产业兴旺。第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旨在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其中,互联网金融的桥接功能凸显。在城市经济三大过剩局面下,互联网金融为城市过剩资本回流乡村提供了最佳渠道。

2 互联网金融走进乡村市场的现状

乡村要实现百业兴旺,互联网金融方向普惠金融的落实本应是题中之义。互联网金融固然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等天然的技术优势,但与优势并发的较大风险敞口,及当下较低的市场认可度,都成为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市场深入发展的障碍。同时,互联网金融贷不足需的积弊,遏制了其在乡村振兴中本应展现的强劲动力。

2.1 “不想借”——市场认可未深入

长久以来,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市场的认可度受限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和乡村居民淡薄的融资意识[1]。第一,城乡“数字鸿沟”仍有待进一步弥合。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当年3月,我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76.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46.2%,差距仍有30.3%。第二,乡村居民融资积极性不足。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地区的互联网和金融发展长期滞后,再加上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龄化,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地区市场基础薄弱,痼疾难愈。“不会借、不敢借、不能借”表现为了“不想借”。

2.2 “不敢贷”——授信风险难把控

乡村市场的互联网金融面临着复杂的风控局面。第一,乡村居民财务基本面良莠不齐。当下,乡村居民主要从事低利润、低抗风险能力的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受耕作技术、自然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制约,难以为农户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入。第二,乡村居民金融素养不足。居民缺乏足够的金融教育,在承贷后容易产生“现时偏见”,即错判到期偿付力,最终导致违约。第三,乡村居民征信体系不完善。我国乡村一些居民依赖现金结算,处于征信盲区,其个人信息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复杂的风控局面导致了“不敢贷”。

2.3 “不足额”——前期融资需求大

研究表明,非农经济能比农业经济更快带动乡村经济增长[2]。互联网金融要在乡村振兴中产生创富致富的杠杆效应,其业务就要更多地向非农经济产业倾斜。而其中大量创新创业型的项目在立项初期需要数额较大的启动资金。这在宏微观层面都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挑战。宏观层面,根据民政部数据,我国有将近70万个行政村,而我国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供不足需的现象大量存在。微观层面,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乡村市场并没有跳出城市内一些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窠臼。企业借钱扩大再生产就争先恐后,老百姓借钱开早餐店则推三阻四。宏微观层面均表现出实际融资“不足额”。

3 互联网金融惠农乏力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走入乡村市场,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不想借、不敢贷、不足额”的阻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溯源究因,找到各个问题的痛点。“不想借”可以归因于长久以来市场形成的路径依赖;“不敢贷”则是信息不对称的必然结果;而“不足额”是由于间接融资自身的诸多限制。

3.1 路径依赖搁置新型融资渠道

在农业经济为主,非农经济为辅的简单经济模式下,乡村地区形成了天然的金融舒适区,居民融资需求主要诉诸于农村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在对线下融资渠道形成路径依赖后,用户对具有学习成本的线上融资渠道即产生排斥心理。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人民银行在农村网点改为农村信用社起,“三农”相关金融服务就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这3类主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2002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只有13940亿元,到2019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190688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地区人际关系紧密,邻里亲朋互帮互助的乡土人情为小额且非标准化的融资交易提供了便利。

3.2 信息的不对称阻碍资金融通

互联网金融在乡村市场开展业务时,由于融资双方信息需求不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有发生,使得市场环境恶化[3]。第一,逆向选择。在金融观念较为保守的乡村市场,现金流健康的乡村企业和小生产者往往不愿意主动加大财务杠杆,收入有保障的居民更不愿意增加负债;而申请贷款的往往是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以及信用意识淡薄的居民用户。第二,道德风险。取得贷款后,为在短期内偿还债务,一些企业不将资金用于主业,而是进行高风险的证券投资,人为拔高信用风险;一些居民用户则钻法律漏洞,利用《继承法》规定“继承遗产清偿债务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利用老人申请贷款,有计划地违约。这些行为引发的“示范效应”导致贷款投放动力弱化,阻碍资金融通。

4 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

要让互联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作出应有贡献,就要针对其惠农乏力的痛点,对症施医,靶向给药,指明互联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当下,要通过多渠道营销提升互联网金融市场认可度,整合融资标的促进信息对称,以工具创新带动直接融资。

4.1 营销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深入人心

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足50%,乡村居民人口老龄化的不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营销要迎难而上。首先,要组建专业的营销人才队伍。人是营销的决定性因素,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培养并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素质化的营销人才队伍,并建立配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其次,找准目标客户,明确市场定位。要紧跟政策导向,为乡村小微企业和贫困居民提供优惠,把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再次,拓展多渠道营销,最大限度普及金融惠农。要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采用传统的电视、广播广告及纸媒等线下营销外,还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借助微信、QQ、快手等乡村用户使用较多的平台,以MCN和短视频模式向用户推送软文广告。最后,立足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要吸纳建设性意见,按需对营销策略及模式作出调整。

4.2 化零为整,以集体经济框架投放资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在乡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金融惠农成为了发展趋势。很多行政村已实现一级市场的制度创新,如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先例。在此基础上,温铁军团队又提出了资源性资产确权、资源内部化定价、集体资金杠杆撬动农户入股的3种乡村集体经济模式。事实上,集体经济在客观上将小微企业化零为整,同时,吸纳居民作股东,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在此框架下与村民委员会合作,实现金融惠农。一级市场实现资源内部化定价后,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在二级市场引入外部投资,促进要素再定价,通过资本增值实现金融惠农。如此好处有三: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村集体信用保障了资金安全;二是降低了业务操作风险,线下风控中职業道德变量权重降低;三是利于监管,二级市场信息公开、操作透明。

5 结语

综上,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决策部署,互联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有着特殊的经济和时代意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尽管在深入市场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面临种种阻碍,但只要追根溯源,结合实际,找准解决方案,即可抓住时代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带动金融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汪维清,张乐柱,王剑楠.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20(11):109-110.

【2】章元,许庆.农业增长对降低农村贫困真的更重要吗?——对世界银行观点的反思[J].金融研究,2011(6):109-122.

【3】冯帅帅,张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电商融资问题的应用[J].电子商务,2020(10):5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40642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