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阮新花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诸多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趋强大,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越来越走进国外人士的眼球,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及学子来中国观光学习,英语口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重书面,轻口语的现象,致使学生用英语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的原因,培养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什么手段、途径去改变现状,力求尽快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多渠道 创环境 贵坚持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方式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用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机会不断增多,口头交际的方式日趋显示其重要性。会说英语交流,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谋生条件,甚至是手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首要任务。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呢?作为老师,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知道学生口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口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语音、语调存在着缺陷。在朗读短文中,有些学生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把握重读、弱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意群停顿、升降调。
  (二) 不敢说、不会说、无话可说。口语反映的一个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无话可说。在回答问题、情景对话中,诸如:“What time is it?”、“What’s the date today?”一类问题时,人人都能听懂,可一些学生回答问题起来却是吞吞吐吐,并夹有语法错误。另外,看图说话,学生面对一幅图画,不知从何说起,缺少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捅里没水,袋里没米”的结果必然是无话可说。
  (三)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表现出没有自信心、害怕出错、羞怯、焦虑等情绪。在口语课堂上,很多学生由于语言能力差,如发音不正确、词汇量小、语法知识匮乏等导致其缺乏自信,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由于对口语表达有恐惧感和紧张感而“羞于启齿”;也有部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而不愿意开口说英语,普遍存在“哑巴外语”的现象。
  二、造成学生口语差的主要原因
  (一) 对口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长期受考试模式的影响,英语口语考试只有15分,有相当部分老师、学生认为如果花太多的时间去训练15分的口语不值得;所以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词汇、语言点的学习,而对教材中的口语活动一笔带过甚至置之不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想到,如果口语好,语感好对笔试部分是很有帮助作用的。根据去年对300多名学生的调查,有65%的考生对口语不够重视,24%的考生认为有点重视,只有11% 的考生认为很重视。
  (二) 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一种真正用英语交际的场合,缺乏外语环境以及获知语言的视觉材料和听觉材料,这样就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口语也很难提高。我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只要从邻居的收音机或从街头街尾反复听到一首歌,就能不知不觉地掌握它的旋律,这种不费苦心就学会音乐的原理,语言学家称之为“习得”,这个原理同样适合于英语语言教学。学生现在学习英语除了课堂上,几乎没有适合口语训练的场景,语言环境缺少一种客观的英语氛围。
  (三) 教师自身的素质。作为一名外语教师,除了应具备师德外,相当重要的还是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目前小学、初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有限,特别是农村学校,50%的英语教师不能完全用英语组织教学,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是“半路出家”。这就给用英语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三、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前提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在词汇、语言、语调、语速和思维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尽量浅显易懂,不可出现语言重复、语言繁烦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词汇量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口语知识。同时教师要有一颗真挚、深厚的爱生之心,能正确对待口语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反应较慢、基础较差,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不可冷落他们。
  (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语言环境指两个方面: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二是指生活中的英语交际环境。如果一个人每天生活在周围充满说英语的环境中,那么他对英语的敏感性和对说英语的兴趣是不可阻挡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为了避免学生在口语对话练习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主要采取“role play”的做法,例如,教“Shopping”一课时,我准备了许多物品,如苹果、钢笔、玩具、书、作业本,学生为了买东西,会带来食物、饮料等,让学生自己扮演“customer”和“shopkeeper”,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不感到乏味和厌倦。这一节课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
  (四) 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要进行口语训练必须要有话题。话题选择,一要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二要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让他们听得懂、说得出。教材内容是首选的话题。教材是学习的立足点,而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交际性。其次学生生活和家庭情况等学生熟悉的内容也是口语训练的话题之一,关键在于教师通过简单明亮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相似的生活情景,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这对学生的思维往往更活跃,表达欲更强。
  四、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对策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会正确发音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录音机、录像带等电教器材,让学生体会不同年龄和性格特点的人不同的发音习惯和语言语调。并且鼓励他们模仿,培养学生说和表演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挂图等适当铺垫引路。直观教具使人更容易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挂图、插图、或自制图片、画简笔画。自带实物或课室里的东西,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实物说出3―5句话,即使一人一句也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活跃。有的学生甚至会说出一些让教师惊讶的句子。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只要见到感兴趣的图、实物、情景都能说上几句。例如:学生看到一个瓶子,马上就会说:“This is a bottle. It’s blue. It’s Liumei’s bottle. It is used for keeping water.”我在“How to plant a tree ”这一课时,我首先复习了有关名词,拿来了一个盒子并盛了半盒土,找来了一颗小树苗、土、撒洒水瓶、模拟播种树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轮流出来演,学生乐于开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四)重现课前的“Free talk” 环节,值日报告的训练。每节课利用5分钟进行课前的“Free talk”自由畅谈。要求值日学生上课后用英语向老师汇报昨天班、学校的情况,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内容可以学生自由选择,形式可以先由师生之间双向活动,逐渐转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活动。不断变换手段,创设一种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交际而不是在表演。当然,这需要长期不懈努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五)加强课外语言实践。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晚会、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英语角、课本剧表演,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同时师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问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如:Excuse me ? Would you like … … ?Can I … … ?常挂嘴边。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老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利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打下基础。
  (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感受,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输出型转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习也以机械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有的放矢型的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克服某些心理问题,积极参与口语实践,同时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营造和谐的、愉快的真实语言环境,使他们掌握用英语思维、表达和实践的能力。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外语教育心理学》
  [3]《中小学英语教学》
  [4]调查问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63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