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陈

  摘要:村镇银行的出现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农村金融进入了增量改革的新阶段。但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其中尤以资金来源不足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最为明显,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村镇银行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 资金来源 风险管理
  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生力量,已经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竞争活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一些制约村镇银行长足发展的问题逐渐显露。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为此必须先解决在现有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出的问题。
  2 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金来源不足,制约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小型商业银行,充足的资金是其生存的基础,也是它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从目前全国已成立的村镇银行经营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匮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2.1.1 发起人制度一定程度制约了民营资本的进入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5条,村镇银行实行发起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资本的投入。同时规定民营资本持有股份不超过10%,民营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投入资本必然要带来相应的收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依然是民营企业的第一要件,而不够高的持股比例使得民营资本对村镇银行未来的利润不抱信心,对村镇银行的设立也就兴趣缺缺。
   2.1.2 吸收存款难度大。除了投资者注册资本,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存款的多少制约着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从目前村镇银行的运行来看,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存款,都存在吸储难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认同,与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不存在优势,对当地居民来说缺少吸引力;②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零金融”现象,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落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本来就低,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也就十分有限,加重了村镇银行增加储蓄存款的困难。③村镇银行是银监会倡导设立的,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未能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汇款、转账等各种业务都无法正常办理,无法进行通存通兑,而且没有行号就无法开展对公业务,也使得村镇银行因此流失掉大量客源。
   2.2 信贷资金存在风险隐患 对于现在处于试点阶段的村镇银行来说,资本金数额较小,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再加上农村金融的特殊性,使得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规律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因此,当贷款获得者无法取得预期的收入时,村镇银行就面临极大的信贷风险。再加上同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具有产品趋同性,可能会造成某一时刻农户大量需要资金而到银行取款或者贷款,同时带来银行流动资金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使得产生流动性风险。②农户信用意识淡泊,银行自身缺乏有效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农户贷款,普遍存在“无抵押”贷款现象。这些都给村镇银行带来了严重的信用风险。③我国的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信用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未制定出规范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细则,并采取有效监管。
  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拓展资金来源、壮大银行发展实力 针对村镇银行资本来源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应适当放宽发起人制度,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增加自然人及非银行企业法人入股的比例,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以引导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还应该充分利用宣传媒介,提高其在农户心中及社会的认知度。通过为农户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的方式,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创造出品牌效应,逐渐吸引农户个人存款的增加。
  尽早加入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一方面可以争取更广泛的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满足广大客户的基本需求,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也能使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同业拆借,形成村镇银行主动型负债,增加资金来源渠道。
  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配套措施 作为新生事物,政府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应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①给予村镇银行一定数额的低息或无息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②放松利率管制,赋予村镇银行合理的存贷利率的定价区间,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以及债务人可承受能力等现实情况灵活的确定贷款利率;③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相应地减免一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3.3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3.3.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从银行自身来讲,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适应农业金融环境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这里可以借鉴尤努斯及其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经验:
  尤努斯基于一个社会常理:处在相对封闭的熟人环境中的人比处在陌生流动社会环境的人,由于周围熟人的舆论压力,他们会自动选择诚信。尤努斯充分运用社会的多次博弈效应,建立了格莱珉银行的信用基础。我国的村镇银行也可模仿组织成立小额贷款小组或村民贷款委员会,由5-8名借款人组成,从其中选出1名负责人,再由8-1 0个小组或委员会组成一个中心,选出1名中心主任。增强借款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格莱珉银行分期还款的管理机制,也值得我们学习。其贷款回收频率高、数额小,一般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每周偿付数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即通过均衡的小额还款来分散信贷风险。我国村镇银行也可尝试这种分期还款形式,贷款期限原则上为1年,每月或每季度分期还款。
  此外,由于建立了贷款小组,可以进一步利用小组的制约作用。即贷款小组内若有1人不能还款,其它成员可帮助归还,如果不还,小组的其它所有成员将不能获得新的贷款。贷款人1年到期成功还款后可以再次借数额更大的贷款。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可以增强村民的信用意识,达到村民自我监督的作用。
  3.3.2 多方面规避市场风险。对由于农业特殊性带来的市场风险虽然不能够完全避免,但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将风险程度降到最小:首先,政府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业相关的保险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成立专项保险基金作为保险补贴,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加大保险的保障范围和补贴力度,降低村镇银行支农的市场风险。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其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研究,包括研究某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国家政策的合规性研究等。特别是要对当地的产业进行全面谨慎的研究,明确这一产业的发展特点,这样更有利于控制贷款业务风险。最后,可以实行集团化经营,使业务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周露.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金融市场2011.(03).
  [2]李敏.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1.(01).
  [3]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求异型市场定位与叠加型风险控制: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金融参考.2008.(02).
  [4]崔萍.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2008.(10).
  [5]张忠永,朱乾宇.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J].农村金融.
  [6]景浩.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金融市场.2011(04).
  作者简介:石陈,女,1987年生,汉族,四川省成都人,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679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