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代文人叶权三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平

  关键词: 叶权;籍贯;生卒年;《御倭十二策》
  中图分类号: K24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3034503
  叶权是明代文人,所著笔记《贤博编》为现代学者视为“明中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资料。[1]点校说明而他的籍贯、生卒年以及所上《御倭十二策》等存在问题,扑朔迷离,需要勾考,以期对明史、文学史等研究有所裨益。
  一 、叶权籍贯考
  叶权,字中甫。他的籍贯,《贤博编》的程涓“序”,说他是明万历时徽州休宁人,但又提到另一种说法:“籍钱塘,诸生”。[1]程涓序似乎将休宁、钱塘二说并存,其它资料也有类似记载:康熙、道光《休宁县志》皆曰:“叶权,字中甫,中市人。”[2]344中市是休宁的一个地名。而《休宁名族志》既载:“叶权,中市人。”[3]53又说:“权,浙江杭州府庠生,学识该博,有经世才。”[3]502
  那么,叶权到底是休宁人还是钱塘人?
  据《新安名族志》的记载:叶氏在休宁的历史很悠久,“‘未有休宁县,先有曹、吴、刘、叶。’此盖相传古语。”[4]422叶权的先辈一直住在休宁昼锦的中市,据《休宁名族志》记载:叶权祖先的叶高玹,在明代“由城南始迁于此”,所谓“永乐改元,始卜居焉”。[3]500501叶高玹生三子:天成、天汉、天赐。叶权由叶天成这一支繁衍而来,氏系为:叶高玹-叶天成-叶荣-叶富端-叶万胜-叶权。可见,从始迁祖叶高玹到叶权已经六代。
  又据《休宁名族志》记载,从叶高玹到叶权曾祖父名叶荣,都住在中市。叶荣“好读书,能文辞,彬彬为儒者”[3]501,但三十岁就早卒。叶荣的儿子叶富端,赖其母闵氏“茹荼抚孤,励志冰霜。教子不事姑息,治家惟务俭勤”,取得功名,为七品“宣议郎”[3]501,到外地任职。叶富端到任后,“惟以光大先世为念,购地筑室,弘壮独甲一时。”[3]501叶富端应是叶权氏系中因做官最早离开休宁并在外地定居的先人。而《休宁名族志》又记载,叶富端及其弟叶富兴活动于浙江杭州一带,其子万邦、万美亦居浙。他们的后代多在杭州一带博取功名:叶葰懋为“浙江仁和县庠生”;叶富兴之子叶万邦更是“望重乡闾,名高两浙,一时名公咸愿与交欢。”[3]502作为叶富端的孙子,叶权自然就落“籍钱塘”。
  为此,叶权的祖籍肯定为徽州休宁,至少祖父叶富端早年仍居休宁,但也因叶富端宦游浙江,叶权又为“杭州府庠生”,遂寄籍杭州。
  二、叶权生卒年考
  《贤博编》的程涓“序”说他是明代“隆、万间人”,但未及生卒时间。而《贤博编》的点校者认为他 “生于嘉靖元年(1522),卒于万历六年(1578)”[1]点校说明,未做详细考证和说明。是说法有不妥之处,需要证补。
  1.叶权生年。《贤博篇》云:“西湖孤山西溪别墅,洪氏所筑,俄属仇总兵。仇败,归陆锦衣,塑宣公像,渐增华美。今入官。三十年来,余目击更三主,皆世家,而皆不终。”[1]10这条资料提到别墅的归属,历经三个主人:始为洪氏所建,后分别为总兵仇鸾和执掌锦衣卫事的陆炳所得。
  仇鸾之事见于明代诸多史籍,他与权相严嵩争宠失利,后“大学士徐阶遂密疏鸾通卤误国状,命锦衣陆炳访之……中道擒之,曰‘此邀卤入寇也。’鸾死一日矣,追戮之,传示九边。”[5]这件事发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贤博篇》说“三十年来,余目击更三主”,上推三十年,应当是嘉靖元年(1522)。但洪氏筑西溪别墅及洪、仇主人更替时,叶权不可能年幼,很难“目击”感知。为此,叶权“至少生于嘉靖元年(1522)之前”,这种表述可能更确切一点。
  2.叶权卒年。《贤博编》万历间黄应台刻本,也是现存唯一刻本,未明载叶权的卒年。书中曾提及万历癸酉元年(1573)“婺源县溪水中螺,首尾相接如绳,长十余里”;又提及甲戌二年(1574)“漕运王都御史宗沐兴役,沿淮筑堤,几二百里,然随筑随坏。”[1]3839这些记载只能说明1574年叶权还在世,还不能揭开叶权卒年之谜。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结合《贤博篇》“序”以及其作者程涓的卒年,来傍证叶权的去世时间。
  程涓是明代徽州人,著有《千一疏》二十二卷。有学者认为他“卒于万历三十四年”[6]712。但检阅安徽省博物馆所存明刊本《千一疏》中陈所学的“序”,程涓应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前后去世。陈所学,字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在《千一疏》“序”中说,在新安(徽州)时,程涓曾“来谒”。陈所学盛赞程涓才学,痛惜其“何赍志修文地下?”慨叹曰:“千载同恨矣!”并述道:“又可十载,而余辖闽,左使范原易先生贻书寓一编,曰是公所品拔,程生遗墨,而槲儿定之,黄令如松镌之。”[7]按:范原易先生即范涞,号唏阳,徽州屯溪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时任闽浙左右布政使。槲儿乃范原易之子范槲。黄如松,休宁人,万历时曾在福建尤溪做过县令。陈所学的“序”说明,《千一疏》由陈所学、范涞、范槲、黄如松等人合力镌刻而成,成书时程涓已经逝去“十载”了。陈“序”明记作于万历己酉(1609)秋日,上推十年时间应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左右,这就是程涓的去世之年。
  《贤博篇》程涓的“序”有一条重要信息:“中甫之编成而旋即世,迄今且二十年矣。”这即是说:叶权写成《贤博篇》后不久就去世了,二十年后其好友程涓为《贤博篇》写序。已知程涓卒于万历二十六年左右,上推二十年,当是叶权卒年的最迟时限。由此得出结论:叶权去世当在万历六年(1578)之前。
  三、《御倭十二策》相关问题考
  《贤博篇》程涓“序”曰:“中甫籍钱塘,诸生。会朝鲜内讧,钱塘患之,中甫条上《御倭十二策》于督府李公。李公大奇之,将荐于朝,以诸生从行间,会被逮而事罢。”[1]5近人邓之诚据此在《五石斋文史札记》(下称“邓文”)中认为:“所谓督府李公,意即李如松矣。”[8]120但是,这一结论并不正确。
  所谓“朝鲜内讧”,事涉明万历间朝鲜战争。该战争是万历二十至二十五(1592-1597)年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内讧出兵朝鲜,“而且意欲以此为跳板,‘假道入明’……妄想把日本天皇的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9]96。明朝开始不予重视,派兵均遭失败,后派总兵李如松为军务提督东征,终于取得平壤大捷。但是,朝鲜战争发生时,叶权已经故去十几年了,上策当与此役无直接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301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