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周易》的养生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克浩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周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故应效法宇宙自然规律而生活,这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提出“生”为“大德”,认为天道的表现即是生生不息,表明其在本体上是极其重视生命的。六十四卦卦象及卦爻辞也是要告诫人们如何趋吉避凶,获得生命的延续和美好,因此《医门棒喝》说:“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周易》的养生思想是很丰富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有重视生命本体的宏观涵摄,又有在伦理意义上对生命大化流行的总体把持;既有对生命调节的理论架构,又有技术层面的养生实践。”①本文主要谈谈《周易》的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和预防养生思想。
  一、“节饮食”与饮食养生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序卦传》说:“颐者,养也。” “颐”即是颐养、养生之意。《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颐》卦卦辞说:“贞吉。”《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提出饮食养生一定要养正。但是什么才是“正”呢?《说文·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认为要止于一,才算是“正”。我们再看看“一”是什么意思。《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认为“一”是道的化生和表达,是宇宙最高本体的表现。如此说来,“止于一”即是说停止在“道”那里,或者说与“道”保持一致。《说文》还说:“正,是也。”我们再来看看“是”是什么意思。《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是”的本意是“直”的意思,又引申为正确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正”的涵义,即“正”是正确的,是符合于“道”的状态。也就是说凡是符合于“道”的,都可以称为“正”。《周易》提出的“养正则吉”,就是说凡是符合正道的思想和行为,用于养生都是吉祥的。
  饮食养生必须遵守正道,那么这个正道又是什么呢?饮食的正道当然可以有很多种,但《颐》卦认为最重要的正道是“节饮食”。《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节饮食”就是要节制饮食。关于节制,《周易》中还专门有个《节》卦。《杂卦》说:“节,止也。”《节》卦卦象是坎上兑下。《节》之象是这样的:“泽之容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②意思是湖泽能够承装水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往里面注水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否则将溢满而出。其卦辞说:“亨。苦节不可贞。”程颐解释说:“事既有节,则能致亨通,故节有亨义。节贵适中,过则苦矣。节至于苦,岂能常也?不可固守以为常,不可贞也。”③就是说,人们做事情,若能保持节制,则可以顺利亨通。但又不能过于节制,过于节制也不合于正道。古人云:“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得不够都不能称为“节”。“节”是一种中庸的状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节饮食”是说人们的饮食既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过度饮食,脾胃乃伤,脏器为消化过量的饮食要不停地工作,消耗大量的血气,有损身体。现代医学指出过度饮食会引发早衰,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肠胃病等,可见过量饮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就应该停止饮食。
  另外,“节饮食”对于早中晚三餐还有着不同的规定。我们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对三餐量的这种规定是很有道理的。《周易》讲阴阳和谐,又讲扶阳抑阴,早上七点到九点阳气已经渐盛,且是胃经当令,食物属阴,此时摄取饮食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补足血气,亦是用食物之阴气去平和身体内上升的阳气,保持阴阳和谐。但此时阳气尚不盛壮,故饮食不需多,吃的精致营养即可。到了中午,人的阳气盛壮,故可以吃得多些,品类亦可以丰富一些,以平衡阴阳。而到了晚上,人的阳气渐弱,阴气上升,而饮食又属于阴,若吃得过多,其结果是助长了体内的阴气,导致阴阳失衡。另外,晚上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很好地化解这么多的食物,会导致肠胃过度疲劳,长此以往会使肠胃功能减弱,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疾病丛生。更有,晚餐饮食过度,晚上人就容易兴奋,胃不和则卧不安,难以入睡,更进一步耗杀阳气。故晚上一定要少吃,晚餐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些易于消化的粥类、素菜等。
  总之,《颐》卦饮食养生最核心的原则是节制饮食。人们应该加强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适量饮食,这样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二、“同气相求”与同类相补养生
  《易传》在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时,有这样一段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指出“同声”、“同气”相互感应的道理,即同类的事物会互相吸引,能够引起共鸣。这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即是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补益,民间说的“吃啥补啥”,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相补的思想在日常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栾加芹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易经养生说明书》就集中介绍了同类相补的养生法。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先天体质,按照八卦可以分为乾人、坤人、震人、巽人、坎人、离人、艮人、兑人。每种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卦象找到相应的补益食物、药品等。作者说:“天地之间,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感应,并且在危难的时候为对方伸出援手。”④又说:“只要知道了我们自身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卦象,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牢牢记住《易经》中‘同气相求’这一不变真理,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有意识地选用自然界中那些同卦象的食物、保健药物、运动方式和经络穴位,从而为自己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同时体会到养生防老的大喜悦。”⑤作者可谓深谙易理,《周易》八卦即是取象比类的结果,把同一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取成相应的“象”。比如《乾》为健,但凡属性为健一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乾》。《说卦》云:“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这些事物尽管外形不同,但都有健之性,故从性质上取象,这些事物都归于《乾》。《周易》提出同气相求的道理,即启示我们可以取同一类的卦象事物(如饮食、运动等)来补益我们的身体。结合栾加芹的论述,我们可以提炼出同类相补养生的几个原则。   第一,要肯定先天体质的存在。所谓先天体质是由我们父母之遗传,及我们下生那一刻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决定的。栾加芹说:“人从母亲体内出来的那一刻,就开始自主地呼吸,从那一刹那开始,他便与天地有了真正的相通。这时候出现在他头顶上空的天体,赋予了他最初的不可更改的先天体质。也就是说,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体内就自动建立了一个与当时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相吻合的特殊适应机制,这种初始状态会伴随并影响人的终生。”人的先天体质从属性上分,可分为八类,用八个卦象来代表,所以我们说人的先天体质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这样每个人就可以根据先天体质来调养身体,而先天体质可以由出生的时间加以确定。
  第二,明晓自己的先天体质后,就要学会用“同类相补”的方法进行身体的保健和补益。“出生日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中的特定体质,而这种先天体质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中哪些易患疾病的种类。”⑥比如说《乾》卦体质的人,易患头部疾病;《坤》卦体质的人,易患脾系统疾病。确定了人的先天体质,便能推测其先天较弱或容易出问题的脏器,就可以加以保健和预防。在日常饮食方面,可多吃与其体质相一致的食物,如《坤》卦之人,可多吃《坤》卦食物,如大米、小麦、芋头、香菇、大麦茶等物。
  第三,吃当季当地的食物。当季当地亦是同类相补的一个具体运用。当季是从时间上讲的,即只吃应季的果蔬等。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其相应的气机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同气相求”,与天之气相感应,应季的果蔬食物中,亦蕴含有相应的“天气”。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亦应与时偕行,与“天气”相统一。比如说,春天万物复苏,此时吃春天的、含有生发之机的食物就可以助长我们身体的生气。当地,乃是地理上的补益。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北方收敛,面食亦多含有收敛之气。而到了南方,则最好多吃些米饭,南方盛产水稻,米饭的发散性也强一些。因此,人们到了相应的地方,最好多吃当地的食物,以适应那里的“地气”,所以说入乡随俗是很有道理的。
  第四,五脏六腑的补益。按照易理,人的身体器官也可以分为八个卦象,如脑部属于《乾》卦,脾属于《坤》卦,肾属于《坎》卦,胆属于《离》卦,心属于《震》卦,胃属于《艮》卦,肺属于《兑》卦,肝属于《巽》卦。自然界的任何物产,亦都可以对应八个卦象。具体说来,可以按照颜色、气味、产地等方面来进行分类。如西红柿、西瓜具有泽的性质,可以归为《兑》卦;核桃产于西北地区,后天应《乾》位,可归为《乾》卦。与此类似,各种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药材、饮品等都可以归到相应的卦象中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类相补的原则来补益相应的脏腑,如小米、土豆都属于《艮》卦食物,而胃亦属于《艮》卦,平时多吃些小米、土豆即可以补益胃部。蚕豆、核桃、桂圆属于《乾》卦食物,我们的大脑亦属于《乾》卦,因此平时多吃些蚕豆、桂圆、核桃就可以益智补脑。
  三、“与时偕行”与时间养生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的六爻从初爻到上爻表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和过程,并认为事物变化的原因乃是阴阳相推的结果:“阴阳相推而生变化。”而阴阳相推的外在表现即是时间,即是说阴阳推移与时间的变化乃是同一个过程。故《系辞下》说:“变通者,趣时者也。”《周易正义》云:“其刚柔之气,所以变化会通,趣向于时也。”所以,《周易》特别强调时间的重大意义,在许多场合都点出了“时”的重要性:“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豫之时义大矣哉!”“随,时之义大矣哉。”基于此,《周易》认为人应该顺应着阴阳和时间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叫“顺时而动”,“与时偕行”。《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四时和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指出圣明之人能够随着时间而变化,顺应了阴阳相推的气机,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获得吉祥。具体说来,《周易》与时偕行思想用到养生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与四时合其序”与四季养生。“与四时合其序”是说人的生活要与四季变化相一致,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规划自己的日常起居。春天是农历的正、二、三月,此时万物复苏,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草木也欣欣向荣,人在这时应该好好养体内的生发之气,晚上可以适当晚点睡觉,可安排在十时左右,早上早点起床。平时要懂得舒缓身体,使神志随着自然界的生发之机而舒发。夏天,即是农历的四、五、六月,此时草木茂盛,华美秀丽。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这时要晚睡早起,保持情志的平和,使人体内的气机能够得到疏泄。秋天,即是农历的七、八、九月,是草木成熟收获的季节。自然之气劲急、清朗。这时要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恬淡内守,安宁自然。冬天,即是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密闭潜藏的季节。天气寒冷,河水结冰。这时要早睡晚起,使神志伏藏于身体内。避开寒冷,保持身体温暖。总之,人要根据一年四季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调适好生活起居、日常饮食、心志情绪、工作学习情况,使之与自然协调。
  第二,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时辰养生。古人把《周易》中的十二个卦与一年的十二个节气相互配合起来,组成消息卦,表达节气的阴阳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与之对应,一天也有十二个时辰,根据阴阳消长的情况,也可以把这十二个时辰与十二消息卦进行匹配,并按照相应的卦象及卦爻辞来指导养生。子时对应的是《复》卦。其卦象是一阳初生,上有五阴,此时阳气处于初生阶段。对于此段时间的养生,《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告诉人们,子时阳气还很弱,人应该安静休息以保养刚刚生发出来的阳气。丑时对应的是《临》卦。其卦象是二阳四阴,继子时出生的阳气,此时阳气已经渐渐长大,发展为两个阳了,然而其上面依然有四个阴,阴气的力量依然比较强大,故而此时仍然要好好睡觉,保护阳气,助其生长。寅时对应的是《泰》卦。《泰》卦乃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而和,则万物生成,故为通泰”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程颐说:“阴阳和畅,则万物生遂,天地之泰也。”⑧《象》曰:“天地交,泰。”寅时,人身体内部发生着交泰的变化,体内的阴阳二气正在输布,交通,这时人也必须熟睡,保护气机的交流。卯时对应的是《大壮》卦。“大壮,阳之壮盛也。”⑨阳气已经比较壮大,占了三个之二。“君子观大壮之象,以行其壮。”指出人应该起床活动了。辰时对应《夬》卦。此卦“以爻言之,五阳在下,长而将极,一阴在上,消而将尽,众阳上进,决去一阴”⑩。从卦象上看,此时阳气大盛,只剩下一根阴爻,根据中医的“扶阳抑阴”、“阴阳平衡”的原则,此时需要以“阴”来平衡“阳”。而此时又恰好是胃经当令的时间,因此这个时候就要吃早饭了。饮食属于阴,以此来中和部分的阳,又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巳时对应《乾》卦。此时是纯阳阶段。天地自然和身体的阳气都显得刚健有力。《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之时,人的阳气充足,精力到达一个高峰,人应该精进努力工作或学习。午时对应《姤》卦。《姤》卦是一阴初生。《姤》:“女壮,勿用取女。”程颐说:“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大。”《彖》云:“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午时,人体一阴初生,与阳相交相遇,以中和调顺身体。午时,人们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吃午饭,以饮食之阴去调和盛阳之气,又补充能量和气血;二是午休,就像子时要保护初生之阳气一样,午时也要保护初生之阴气。未时对应《遁》卦。程颐说:“遁,退也,避也,去之之谓也。”?此时,两阴生只余下四阳,仍可以午休,作为遁去之意。申时对应《否》卦。《否》卦是三阴三阳,程颐说:“天处上,地处下,是天地隔绝,不相交通,所以为《否》也。” ?说明申时人之身体内部的气机有瘀滞之态势,因此此时应该多喝些水和运动身体,加强气血的流行和循环,提交机体内阴阳二气的沟通能力。酉时对应的是《观》卦。此卦是“二阳在上,四阴在下”?,表明阴气已经占有优势,阳气逐步减退,故此时要减少活动,以收敛神气。戌时对应的《剥》卦。《剥》卦是五阴一阳,阳气快要消耗尽了。程颐说:“卦,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极,群阴消剥于阳,故为《剥》也。”此时已经天黑了,人也要像《剥》卦卦辞所言的“不利有攸往”,回家休息。亥时对应《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指出此时人应该像母马一样柔顺安静,好好睡觉。   四、“其有忧患乎”与预防养生
  《周易》是一部忧患之书。字里行间都彰显着强烈的预防思想,透露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的忧患意识运用到养生领域主要是预防思想。
  第一,敬慎养生,无所失也。《周易》有着非常强烈的敬慎意识。《需·九三·象》:“敬慎不败也。”认为人若能恭敬谨慎则可永处不败之地。《说文·苟部》:“敬,肃也。”敬,本来是恭敬、严肃、做事认真的意思。如《论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进一步引申为警惕、戒备、严肃、慎重的意思,如《诗经·周颂·闵予小子》:“维予小子,夙夜敬止。”即是说我早晚都要戒慎啊。又引申为尊重、尊敬的意思。《说文·心部》:“慎,谨也。”“敬慎”是一种由内心发出来的,对人、事、物的恭敬、严肃、谨慎、尊敬的态度。《系辞》解释“藉用白茅,无咎”说:“苟错诸地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也。”指出,祭祀的用品可以放在地面上,但这个人非常小心谨慎,还是铺在茅草上,所以没有过失。程颐发挥说:“不措诸地而藉以茅,过于谨也,是以无咎。”?又说:“茅之为物虽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成敬慎之道也。慎守斯术而行,岂有失乎?”?“茅虽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荐,则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慎,为之非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斯道,推而行之于事,其无所失矣。”这说明做任何事情若能小心谨慎,就可免于过失。
  《周易》的敬慎思想用于养生中,即告诉人们养生之事存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中,切不可放松警惕。叔本华说过:“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身体去换取其他身外之物。”人平时可能会注意身体健康,但一旦忙起来,就把自己的健康抛之脑后了,拼命地加班加点,熬夜工作,积累一段时间后就可能积劳成疾,到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以人们要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养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时时刻刻保持着敬慎之心,好好养生。
  第二,履霜坚冰,要防微杜渐。《周易》观察天地自然事物,看到了万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渐》卦就说明了事物发展乃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渐》的卦象是山上有木,我们知道山上树木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个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渐》云:“女归吉,利贞。”卦辞以嫁女为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天下之事,进必以渐者,莫如女归。”?爻辞描述了鸿鸟的栖息路径:“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陆”说明渐进的道理:“渐诸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序,不失其时序,乃为渐也。”?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由微而著,跬步造次,莫不有序”的过程。《坤》的爻辞也深刻地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坤》初六爻:“履霜坚冰至。”《象》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程颐解释说:“阴始生于下,至微也。圣人于阴之始生,以其将长则为方戒。阴之始凝而为霜,‘履霜’则当知阴渐盛而至‘坚冰’矣。”?又说:“阴始凝而为霜,渐盛则至于坚冰。”?《坤》卦以自然现象来说明积累渐变的道理:人们踩着霜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天寒已经日盛,不久就会结冰,天也会更加寒冷了。不过,《象》传提到了“驯致其道”,是说如果沿着这种趋势发展,就会出现结冰。反之,就不会结冰。这也说明当一个苗头发生后,若让其继续发展就会出现渐变和积累效应,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之,在其有苗头的时候,及时将之制止,则日后就不会出现相应的结果。《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程颐评价说:“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所积者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辩之于早,不使顺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于冰,小恶而至于大,皆事势之顺长也。”这进一步说明了积累的效应,很多事情的发生并非是突发性的,而是从微小逐步到显著的,只有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才发生质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周易》这种忧患意识运用到养生方面就是要告诫人们:健康无小事,健康和寿命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健康是在饮食、起居、运动、休闲等关乎身体的各个方面都用心呵护的结果。也提醒人们切不能以一些小的细节或不良生活习惯而不以为然,这些细小的生活习惯,加以时日的积累,其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有一篇文章说“疲劳到癌症只有五步”,认为轻度疲劳若不能及时缓解消除,就会逐步发展成为中度和重度疲劳,此时人体的恢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若还不及时修整,人体的各种机能都会受到伤害,各种疾病就会集中爆发出来。这就是由疲劳这一个很小的苗头不能及时消除而造成的严重的后果。再比如说现在的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经常吃得过多,又缺乏运动和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他的胰腺就会疲劳而导致功能性衰退,无法顺利地分泌胰岛素,而导致血糖处于高位,造成血液粘稠易于凝固而患病。任何事情都有积累效应和乘数效应,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一些生活习惯要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一些不好的习惯,诸如熬夜工作、酗酒、缺乏锻炼、过劳及各种情绪上的问题,要尽快调整,做到饮食有节制、有规律,营养均衡;起居有常,做到早睡早起;平时还要经常运动和锻炼,有必要的休闲、放松和娱乐;还要多看些经典有益的书籍,修心养性,仁爱处世,获得心灵的喜乐。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长期坚持优良的生活习惯,积累的不仅是健康,还有安宁、吉祥和幸福!
  注:
  ① 郭继民、苗青:《〈周易〉之养生理论探析》,《兰州学刊》,2008年第2期。
  ②③⑦⑧⑨⑩????????? [宋]程颐《周易程氏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第240页,第45页,第46页,第135页,第172页,第131页,第50页,第80页,第281页,第281页,第214页,第215页,第11页,第11页。
  ④⑤⑥ 栾加芹《不生病的智慧·易经养生说明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0页,第11页,第3页。
  (作者系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686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