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人文关怀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艳平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
  化,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养老服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从养老设施的适老设计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养老机构 人文关怀 养老服务
  1 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1.1 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在中国人文关怀理念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体现在将人看作社会一定社会关系下具体的社会的人,自始至终“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1.2 人文关怀对养老服务的要求 人文关怀在养老服务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层涵义:①尊重老年人。老年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承认老年人的价值,即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②关心老年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老年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老年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③促进老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2 人文关怀下养老机构设施的适老设计
  由于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体,所以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设计不仅要符合一般设施设计规范外,还要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身体衰退和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养护方式,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适老设计,切实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质量。[3]
  2.1 以人为本 养老设施需要针对自理、介助(即半自理的、半失能的)和介护(即不能自理的、失能的、需全护理的)等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进行个性化、人性化设计,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实用、健康、灵活的生活环境。创新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养老服务应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应有权利,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老年人是养老机构服务主体,只有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注重安全性 安全性是养老设施设计的基本保障,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老化导致其自身安全感下降。因此,养老设施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养老设施设计要针对老年人生理状况,减少环境障碍,避免不安全因素。例如,针对老年人行走机能弱化或丧失、抬腿不方便等生理状况,养老设施的建筑和场地都需要减少环境障碍,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要针对老年人心理因素,合理组织空间关系,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危机感。例如,考虑到老年人视力、反应能力等不断衰退,色彩设计要柔和温暖,从心理上营造一种温馨和安全感。
  2.3 养老设施的经济性 经济性可概括为“适用、经济、美观”的总原则。所谓经济性,重要的一环是要考虑成本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即必须关注的是社会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使老年人能愉快地安度晚年。首先,经济性原则要求养老设施总体设计低成本、低消耗,材料选用要节约合理化,做到经济有效、科学地设计出功能质量好、使用价值高、价廉物美的养老服务。其次,经济性原则要针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进行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水平,及其经济发展态势与消费趋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产品市场策略,为老年人和社会所共识并认同。此外,经济性原则还要具有市场观念,即不仅要引导消费,还要创造消费。为此,设计要重视产品的外观美因素,以实用和美观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2.4 养老设施的多样化 由于受自身经济状况、身体健康条件、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子女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养老设施设计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驱动下,能够提供更加适合老年人并对养老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服务,为满足老年人在养、教、学、为、乐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选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
  3 人文关怀下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使养老服务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养老服务质量,关系着老人的切实利益。养老机构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还要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软件”建设。
  3.1 培养老年服务伦理意识 养老服务人员必须加强服务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其中养老服务人员在这方面要求要更高,因为他们所服务的是有“特殊性”要求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的的品质,形成老年服务伦理意识。[4]首先,老年服务从事人员面对的工作对象都是各种老年人,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情况都是不同的,有孤寡老人、高龄、低收入等各种情况。还有的更甚于属于失能的,他们需要来自更多方面的关心关爱,特别是来自身边老年服务人员的呵护与照顾,以现实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愿望,丰富其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只关心其物质生活是不够的,还要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关心呵护。其次,把同情看作是一切道德的最高准则。再次,同情老人是也要维护老人的尊严。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人生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解老人的习惯和特点,能够把握老人的真实想法,“理解尊重”是对老年服务从事人员的首要要求。最后,树立“服务第一”、“老人至上”的理念,才能把服务老人工作做好,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称赞。端正服务态度,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把“以老人为本”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认真学习为老人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对老年服务人员来说,自律奉献的精神是尤为重要的。
  3.2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一批数量充足并有竞争力的专业人员必然会推动组织的发展。由于大多数老人身体状况是越来越不好,健康问题就是老人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家庭面临如何解决老人看病问题的困扰,而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否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成为老人是否选择入住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为保证养老服务行业人力资源,养老机构应遵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具有技术资格的从业人员的利益。其次,养老机构可以利用社会上公共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机构免费或低偿为其培养或进修人才,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最后,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根据志愿者自身的不同条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养老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宝成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思想研究论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周燕珉,程晓青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孟令君,贾丽彬.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5950692.htm